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農民目前的平均年齡為58.3歲,比30年前年長8歲,更遠遠高于1945年的39歲,超過60%的農民年齡在55歲以上,65歲以上的人數是35歲以下的6倍。一個關鍵問題在于,美國的年輕人是否愿意務農?
美國農民收入如何?
據報道,“美國糧倉”艾奧瓦州全職農民年收入基本都在5萬至7萬美元以上,有些農民可能會達到10萬至25萬美元,一般而言要比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
加州是全美國最大的農業州,在農場旅游業方面領先全美國。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將近有700個加州農場每年平均收入超過5萬美元。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務農無法致富。美國農場和可耕種土地不斷減少,60%的農民每年銷售產品所得利潤不足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
美國農民地位如何?
中國現有13億多人口,農民占70%,還有很多流動人口未列其中。美國有3億人口,農民占1%,大概有200多萬。在美國,農業是一個受到高度重視和保護的傳統行業。與其他行業如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民所交納的稅明顯要少,額度相對較低,也沒有專門針對農民的稅種。
除了稅收優惠,聯邦政府還直接對農業進行補貼。美國政府并不干涉市場供求,政府幫助農民主要體現在農業保險項目上,由政府出資30%補貼保險公司,農民每一英畝需交保險金30美元。農民購買了農業保險,一旦土地收成比歷史上平均產量少很多,或者當年的整體收入銳減,就可以獲得保險賠償。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98%的農場由個人或家庭所有和運營。為避免出現大公司或外國生產者壟斷農業生產的情況,有的州規定只有美國農民才能購買和擁有土地,從根本上保證了農田只能在美國農民手中流轉。
曾經的美國對務農的歧視很嚴重。美國KCET網站指出,大多數美國人“可接受”的職業是會計、律師、醫生、商人,少部分人對計算機科學感興趣,很少有人會選擇農業。不過近幾年情況有所改觀。現在的美國,從事農業更多的是個人興趣選擇,并沒有對農民職業的偏見。
美國農民從業門檻高
1.學歷
美國有20%的農民為大學學歷。50歲以下的農民很多都有碩士學位。他們在豬背上裝超聲波裝置,數據輸入電腦,當豬肉和骨頭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系統會提醒你什么時候豬可以出欄。這個時間一般為五個月左右。
2.技能
美國農場多為機械化操作,經常是一人管理幾千畝的土地,這決定了一個農場主需要同時扮演許多種角色:農民、經理、會計、機械師、焊工、木匠、獸醫、化學家、農藝師、教師(向幫工演示如何當農民)、市場營銷師、網站設計師、投資者、餐館老板、電工等等。
3.其他
農務的工作,涉及大量的體力勞動,在農作物收穫期或管理蓄牧期間,不可能有休假的時間。此外,許多農民需要從事另一份的職業,從而獲得醫療保險或入不敷出的生活補助。
年輕一代想務農的缺乏農業背景知識,對農作物種植幾乎一竅不通,沒有人手把手教。有的人只能求助于視頻網站YouTube,從那里了解農業知識和一些過時的農具信息。
他們無力償還助學貸款,沒有醫療保險,更不知何時才能存夠錢買一塊地。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也是難題,干旱、燃料飼料價格上漲或害蟲,都可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美國政府吸引年輕人種田
為了吸引年輕人務農,美國政府推出了不少惠農政策。
2009年,美國農業部斥資1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開展學徒計劃,為全國各地的大學和非營利組織撥款,資助培訓新的農業從業者,第一年就惠及約5000人。
最近,全美青年農業聯盟正在呼吁國會立法,給予成為農民、教師、醫生、護士、非營利組織員工的大學畢業生“特權”,免除其助學貸款債務。
州政府也為年輕農民提供了不少實質性支持,如為農場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獲得負擔得起的貸款利率,為新的農業科技提供資金等。
務農:年輕人的新選擇?
有跡象顯示,越來越多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成為農民,各地大學農業系的招生人數增加,美國年輕人更有興趣參加農民培訓計劃。
他們向往自給自足的務農生活,完成大學學位后,放棄高薪厚職的機會,跑到偏遠的農村,發展小型的有機農場,寧可選擇以農民作為終身職業,過著歸原田居的生活。
泰勒瓊斯(Tyler Jones)是俄勒岡州的一名農民,多年來,他避免讓祖父失望而不敢告訴他,其最大的興趣是務農和畜牧。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在工廠和餐廳厭倦了如機器一般的生活,轉而投身農業。就業率低迷,大城市的工作缺乏穩定,都是他們棄工從農的原因。
美國年輕人參與農業不一定非要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有許多人選擇進入農業技術研發機構、農業合作社和農產品貿易企業等,以多種方式參與農業供應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 青年參考 》( 2015年02月04日 14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