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科學分析了“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的形勢,進一步明確了目標路徑。各地應該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學認識、適應、引領三農新常態,力求把中央的要求深化、細化、具體化,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么,在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這六個方面的問題,你都想明白了嗎?
問題一:規模與效益
在人多地少、資源條件有限的地區,農業發展靠擴大面積和規模不現實。要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盡快改變過去注重追求面積和規模的導向,堅持以質量效益為核心,根據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變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積極推動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上來,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以寧夏為例,受水、耕地等資源制約,農業整體規模不大,在這種資源稟賦條件下,我們緊緊抓住優質糧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特色產業,探索走“高品質、高端市場、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問題二:生產與加工
生產與加工有機結合、有效匹配,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傳統農業,往往在生產環節上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比較大,農業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生產水平上,加工轉化增值則是短板,表現在精深加工不夠,產業鏈、加工鏈短,產加銷融合度不高。而真正價值鏈高的農產品,其效益恰恰是體現在加工轉化上。因此,必須要聚焦優勢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加工更多適銷對路的好產品,不斷提高有效供給。比如寧夏有非常好的優質牛奶、牛羊肉,一定要選好目標市場,盯住高端人群,采取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等各種辦法,提升現有加工能力,生產高端嬰幼兒奶粉、冷鮮肉、分割肉等高附加值產品,從而贏得更大市場。近期,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要抓住這個大好機遇,加快產加銷的融合,做好規劃設計,爭取項目支持,吸引社會投資,彌補這方面的短板,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問題三:質量與品牌
品牌是市場信譽的凝結,質量則是品牌的核心,二者有機結合,效益就能倍增。提升農業品質,必須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但是良好的自然條件并不一定就能產出優質的產品。影響農產品質量提高的因素很多,首先品種是決定產品品質的內因,要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必須要有優質良種。要把優質品種的培育和引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良種的提純復壯和擴繁力度,提高良種的普及率。同時還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農業標準的執行力。通過嚴格執行生產標準,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添加劑等投入品,切實保障生產環節質量安全。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大檢驗檢測和執法力度,形成覆蓋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體系。
在品牌建設上,許多農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好品牌、大品牌,甚至有的產品沒品牌。在寧夏,冷涼蔬菜雖然品質好,還需要好品牌包裝;灘羊獨一無二,還需要大品牌包裝;還有很多農產品質量也很好,則需要新品牌包裝。品牌培育要精心策劃,專業設計,搭建多種平臺,利用各種資源,突出地域特色,形成產品產區優勢。鼓勵企業爭創品牌、打響品牌,通過品牌影響力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問題四:繼承與創新
農業發展受自然、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決定了我們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統籌考慮多種因素,不斷開拓,不斷整合,不斷創新。首先,創新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市場規律、科學規律。其次,創新應該是全方位的創新。科技創新是動力。既要抓好新品種的培育、農業機械裝備研發,也要抓好良種良法的配套、農機農藝的融合,以科技進步為農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強大支撐。政策創新是保障。重點要在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供農村金融服務、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等方面下功夫。方法創新是路徑。要不斷破除思維定勢,打破不良慣性,跳出狹窄思維,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第三,抓好創新,還要注重繼承發揚在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傳統。總之,要注意在創新的基礎上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努力培育更加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新動能,推動農業發展活力充分釋放、不斷增強。
問題五:政府與市場
隨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導航和政府護航作用,有效地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是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新課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市場機制是改革最根本的動力,讓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舉。對于生產管理、產品開發、品牌包裝、市場營銷等工作,要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讓各類市場主體主動做、積極做。政府則主動轉變角色,找準定位,不越位,不錯位,把該放的放到位,該抓的全力抓好,認真履行標準制定、質量監督、動物防疫、要素配置、基礎研究、公共服務等職責。總之,政府和市場兩手要共同作用、協調發力。
問題六:見物與見人
所謂的見物見人,就是說考慮問題、推進工作,既要見物,又要見人,要把握好人和物的關系,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具體講,就是要重視人的觀念轉變、素質提高、能力提升。一方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要依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從另一個角度講,實現全面小康,本質上說是實現人的小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是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也是既要見物也要見人的本質內涵和要求。
處理好以上六方面的問題,便可以把握農業發展方向,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堅定不移地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管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