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樹蘭,今年58歲,是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受組織委派,我從52歲開始,先后在新蔡縣孫召鎮大吳莊村和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這期間,這兩個貧困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收入明顯增加,我也被評為“全國農業十大新聞人物”之一。我的駐村扶貧“秘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心”:一門心思為貧困村著想,為老百姓辦事。心無旁騖,路子自然越走越寬。
一、山區平原:貧困村莊脫貧路徑選擇不同
我駐村的大吳莊村是典型的平原貧困村,西王樓村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這讓我有機會嘗試、探索不同類型村莊的脫貧致富路徑選擇。從這幾年駐村實踐情況看,我總結了兩條基本經驗:
平原區要注重農業的良性循環
大吳莊村是我派駐的第一個貧困村,當時村里一沒集體經濟,二沒資金,三沒勞力,想要真正啟動和發展非常不容易。為了找對發展路子,我白天到地頭和村民一起勞動,晚上走家串戶嘮家常、聊發展,到村不久就和群眾談心1200余人次。在充分調研和與干部、群眾的交流過程中,結合大吳莊實際,逐步形成“秸稈養牛、牛糞種植有機蔬菜”的農業良性循環發展思路。在大吳莊駐村3年,先后引進現代化奶牛養殖場、有機肥料廠等4個企業,建成1個養鴨小區,建成1處20個大棚的蔬菜種植基地,不僅解決了平原村普遍存在的秸稈處理難題,而且牛糞、鴨糞用作蔬菜種植肥料,既環保,又節本增效。村里還制定配套優惠政策:在村里建一個800平方米鴨棚,獎勵6000元;建一個800平方米蔬菜大棚,獎勵2000元;種2畝以上蔬菜的農戶,獎勵500元;養5頭奶牛的農戶,獎勵400元。符合實際的獎勵措施,有效激發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駐村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5960元,3年內翻了一番,大吳莊也成為省級生態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和省級“三八”紅旗集體。
山區要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是個山區貧困村,地域廣,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好,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村“兩委”決定“靠山吃山”,以資源優勢換發展空間:首先,利用原生態自然資源,開展旅游扶貧。打通28公里旅游戰線,開設2家“農家樂”、1家農特產品展示中心,讓游客“有看、有玩、有吃、有住”;其次,利用100多種中藥材特色資源,成立夏枯草協會,發展夏枯草種植1600多畝,每畝收益4000元左右,并與河南省中醫學院協商建立中草藥試驗基地;再次,利用豐富草資源發展養羊產業。駐村以來,已發展到十萬只羊的養殖規模,全村千頭以上養羊場發展到7個,百只以上羊養殖戶102戶,開展兩屆“美麗羊”選美大賽,2014年成立的養羊協會有效開展了養羊培訓和規范化管理。目前,村里已有30多位專門從事羊買賣的“羊經紀”,村里外銷羊已占據廣州市場80%左右的份額;第四,發揮民間工匠技藝,大力發展小提琴制作,95%以上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解決大量村民就業、創業問題,一批村民還成為制琴師和琴行老板,年產值逾億元。西王樓村農民每年的人均純收入,也由2014年的5100元增至2016年的8000多元。
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方法要實在要靈活
駐村工作特別接地氣,每天都在和農民打交道,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深切感受到要想真正把駐村工作做好,帶領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關鍵要做好6方面工作:
相信群眾才能帶領好群眾
在駐村工作中,我的體會是:群眾的水平真高,辦法真多,農民真有智慧。每到一個村,我首先做的事就是和村民深入交流。農民其實是最講道理的,你相信他,他感到被尊重,就會真誠對你,不僅積極配合、支持村里工作,還會主動為村莊發展出點子、想辦法。同時,作為“第一書記”,我覺得還要懂得去引導群眾、帶領群眾。相信和依靠群眾、引導和帶領群眾,這是做好駐村“第一書記的基礎。
要推動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第一書記”派駐的都是貧困村,讓村莊脫貧、群眾致富是義不容辭的政治使命。現在從中央到省里,都高度重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制定一系列惠及貧困群眾的好政策、好措施,“第一書記”要千方百計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推動各類扶貧項目落地,真正讓貧困群眾能得實惠、多得實惠。
學會與每位貧困群眾交心
駐村工作,一定要經常到農民家里坐一坐、嘮嘮嗑,聽聽他們的困難,聊聊他們的想法。對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一定要耐心細致做工作,只要真正做到農民心坎里,就能轉化為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我駐西王樓村的時候,有位村民王瀧圣是烈屬,他兒子犧牲前是排級干部,兒子犧牲后他自我封閉。為打開他的心結,上級來人到村慰問,我都安排去他家、住他家,還動員他參加村監事會。敞開心門后,他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遇上賣大蒜、栽樹綠化等大家伙兒的事,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家也被評為衛生模范戶、公益事業模范戶。后來,王瀧圣擔任村農產品展示中心負責人,展示架都是他貢獻自家竹子自己動手做的,為村里省下3、4萬元。因勢利導喚起群眾積極性
村民對建設家園是非常有熱情的,“第一書記”一定要因勢利導,把這種熱情和積極性引導、發動起來。西王樓村創建生態文明村,全村種下將近3萬棵樹,市場價要四五萬元,但村里沒出一分錢,都是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小組長、村民共同捐出來的。有位叫營永新的老隊長,義務栽了好幾天樹,還說要是給錢就不干了。創建生態文明村,我們設定每戶評分細則,分20項指標共100分,一項不達標扣5分,一戶如果出50個義務工可獲評公益事業模范戶。不僅如此,西王樓村還表彰“創業先進個人”、“科技戶”、“衛生模范戶”、“好媳婦”等11類各種先進模范,極大調動起村民干事創業的勁頭。要發揮好村民小組長作用
根據西王樓山區面積大、人員居住分散、工作落實難的特點,黨支部狠抓村民小組長的選舉:不預設候選人,把選舉直接交給農民,真正讓村民組自選,村干部全部到組,召開村民組群眾大會,每位參會群眾當場投票、當場唱票、當場宣布結果。通過23場群眾大會選出23名受群眾信任的村民組長,組長對組民負責,由于有了村民組長,村里工作落實得很到位:圍繞創建生態文明村,帶領大家整治環境;帶動組民發展經濟,有一個村民組搞土雞養殖,發展到2萬多只規模;實行積分制,村組要想爭取公益事業如修路、建橋等,必須達到一定分數。趙溝自然村的鄭姓組長積極負責,2015年連續4次檢查都得到紅旗,3次通報表揚,并獎勵1500元,組民在他帶動下,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要建立村級各類群眾組織
一定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我們直選村民小組組長、婦女小組長,成立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團、殘聯等群眾團體組織,發揮好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支持配合村“兩委”工作。基本上每位村民都有對應自己情況的組織,遇到問題能及時處理。村監會則發揮監督作用,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西王樓村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戶過程中,經過戶申報、村民小組推薦、村支部研究確定等程序后,如有群眾反映問題,由村監會負責調查,予以糾正或說明。根據測算,村監會剔除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800元的農戶后,確定西王樓村貧困戶19戶,大伙兒都服氣。村里為每戶貧困戶發放100棵核桃苗,由村民組長負責落實栽種,監事會事后檢查栽了沒有、栽在哪兒、栽夠沒有。
三、精準脫貧:聚焦駐村目標探索工作方法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挖掘一切可利用資源,扎實推進工作。精準識別怎么做一定要先摸底排查全村貧困戶,通過農戶自己申報、群眾評議、小組申報、“兩委”審核、村監會監督,確定群眾認可的貧困戶和扶貧對象。
結對幫扶怎么做
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項目到人、資金到戶、幫扶到戶,每個貧困戶都有鄉級以上干部幫扶,貧困戶全部結上對子,最終絕大部分落實致富項目。駐村這幾年,有76位老板在西王樓村開展扶貧工作,同5個大專院校開展村校合作,接待43名大學生到村實習,有17家縣級以上單位進村扶貧試點。怎么做到的呢?我們給幫扶貧困戶的老板頒發榮譽村民證書,有位老板說:“大大小小得過不少證書,但這榮譽村民證含金量最高。”后來,這位老板又聯系4位老板進村幫扶,拉動20戶貧困戶。另外,我們鼓勵分包的貧困戶平時主動聯系幫扶老板,匯報項目最近進展,多互動、多交流。村干部也經常走訪幫扶老板,介紹發展情況,爭取持續支持。村里舉辦大的活動,也會邀請這些老板參加,不拿他們當外人。
互助合作怎么做
為幫扶貧困戶盡快脫貧,我們成立了兩個互助合作社。一是扶貧互助合作社,村民拿出1萬元可自愿申請加入,參與分紅。貧困戶交納100元會費,即可借出1萬元使用1年。西王樓村因勞動力致貧的80戶貧困戶入社后,40戶在去年7月已經脫貧,另外40戶有望今年年中脫貧;二是養老互助合作社,我們多方籌措30萬元資金,其中社會捐款20多萬元,村里60歲以上貧困戶交納200元即可加入,目前已發展20多戶。鍛煉干部怎么做
我剛到西王樓村時,村里沒有集體經濟,村干部也不敢干事。后來村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村干部們被逼著學做貿易,從事羊、大蒜、夏枯草的交易。這個過程確實辛苦,去內蒙古買羊凍得不行,去廣東賣羊又熱到快中暑,但是,村干部的干勁和魄力,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得到鍛煉,有的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認準了,抵押房子也要干。在“兩委”班子的努力下,2014年西王樓村貿易收入20萬元;2015年我們籌集200萬元,從事羊和大蒜的貿易,盈利80萬元。
社會事業怎么辦
我在大吳莊村駐村時,共爭取涉農項目31個,累計投資1580萬元,興修水利溝渠,建成自來水設施、沼氣池、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村衛生室、文化廣場,建成一個新農村社區。到西王樓村后,爭取專項資金700萬元,新建攔河壩、漫水橋、蓄水池、深井,整理路基,新修道路,解決7個村群眾行路難問題,新修28公里旅游環線。在做強養殖、中藥材、旅游和小提琴4大產業的同時,解決交通、飲水、兒童入學和村民增收等問題。
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興辦公益事業,需要多方籌資,這個過程雖然難,但是也會受到鼓舞,萌生繼續下去的勇氣。省扶貧辦有位退休老干部焦云先,今年83歲,光到西王樓村捐助就去了4次,先后捐款4、5萬元,都是從退休金里省出來的。每當見到他、想到他,我都覺得自己做再多工作、受多大委屈都是值得的。
(作者系河南省扶貧辦駐確山縣西王樓村“第一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農民日報 》( 2016年05月27日 05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