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部:適度微調農村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政策

[ 作者:吳玲香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吳玲香 ]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651號建議答復摘要

我國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符合我國基本國情。《農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實施前,許多地方采取“大穩定小調整”的辦法解決人地矛盾,但一些地方借機隨意調整收回農戶承包地,侵害了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也影響了農民投入土地的積極性。為切實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維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農戶承包地。2007年頒布實施的《物權法》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益物權性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上述法律政策,農村土地承包采取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以農戶為單位進行,在集體統一組織承包的時點上,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權利,承包結果是公平的,農民群眾是滿意的。隨著時間推移和家庭人口變化,會出現農戶間人均承包地占有差異。但承包期內,作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戶家庭成員共同享有對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權利,不存在新增成員無地問題。按照家庭人員變化調整承包地,既不符合國家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不利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也不利于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如果采用調整其他農戶承包地的辦法解決人地矛盾,農村就會無休止地調地,承包關系就很難穩定下來,就會侵害其他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因此,在承包期內,應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用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土地、承包方自愿依法交回的土地等,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分類排隊,逐步解決新增人口要地問題。對確因缺地導致生活貧困的,應當將該戶農民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貧困救助體系,并幫助轉移就業。對于您在建議中提及的“二孩”政策和農村城鎮化政策可能對土地承包制度的影響,我們將在參與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起草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指導意見文件中,予以認真研究和考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高清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