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遷安樣本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而農村電商更被譽為“藍海”,過去一年,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成了電子商務領域的重頭戲。有電商研究機構預計,今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4600億元。
然而,現實中,農村電商的發展卻在上演著“冰與火”并存的挑戰。在轟轟烈烈的電商進村過程中,“口號熱,現實冷”與“政府熱,村民冷”等問題正給迅猛發展的農村電商帶來新的挑戰。近日,中國商報記者深入河北遷安,試圖剖析這個獲評國家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2014年底,河北省遷安市獲批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而后,隨著國家專項資金的下撥及項目的實施,一時間,農村電商成為遷安炙手可熱的詞匯,期望遷安市電子商務發展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遷安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按照遷安市商務局提供的材料顯示,2015年遷安市由商務局牽頭電商進農村項目實施,根據河北省商務廳要求,成立電商服務中心,1個縣(市)級物流配送中心,13個鄉鎮物流配送中心,394個村電商服務站,2015年11月建成。
同時,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這一榮譽給遷安帶來了1900萬的專項資金用于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建設;物流費送中心建設;各農村電商服務站的電視、電腦、寬帶、桌椅、門頭裝飾物品等,以及服務站工作人員培訓開支等。
一時間,遷安電子商務進農村成為農村商超及創業青年,爭相追捧的事業。
然而,事與愿違。
遷安市商務部門組織的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遇冷了。
6月3日,記者就項目運行情況接連走訪了遷安市太平莊鄉、趙子店鎮、沙河驛鎮等數個鄉鎮的數十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發現國家專項資金投入的農村電商服務站平臺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沒開,費電,也沒人用,我自己都學不會,怎么讓別人用。”在馬堡營村電商服務站,嶄新的農村電商配套設備電源未接通,服務站站長表明原因為怕浪費電,且顯示器被塑料布蒙住,上面已經有一層厚厚的塵土,已經許久未使用。
在東蛇探峪村農村電商服務站,記者看到,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正在配備的電腦上玩游戲,而服務站配備的電視則被放進另外一個房間,是否當做家用,尤未可知。
而在崇家峪村電商服務站,配備的電商設備被徹底閑置,電視尚未開封,電腦也未擺放。
在記者走訪的數十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過程中,“沒用”、“閑置”成為從村民說的最頻繁詞匯,而電商服務站負責人當初設立時所期望的帶來經濟效益,成為奢望,對服務站所投入的熱情也逐漸轉冷。
“政府投錢給設立這樣的服務站初衷是好的,但是與實際情況有些脫節,會不會用是一個問題,人們用不用又是一個問題。這對于我們的生活沒有明顯改變,沒有賣出去東西,也沒有增加收入。”遷安市楊子店鎮一位不愿具名的農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剛開始設立電商服務站時,無論政府還是電商服務站,熱情和積極性都很高,但現在是只有政府還在熱情依舊,積極組織培訓活動,服務站已經冷了,因為服務站沒有產生價值。
按照遷安市印發的《遷安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表述,遷安市的設想是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建設為抓手,以把本市特色產品賣出去和高品質工業消費品引進來為目標,通過建立完整的市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體系,整合農村流通網絡資源,健全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打造農村電子商務雙向流通渠道,引領電子商務在農村更大范圍推廣和應用,使電子商務成為遷安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政府投入的資金和熱情不可否認,但項目的實際實施、操作方式還是需要再探索。”記者與一位農村電商服務站的負責人攀談了解到,目前,遷安市部分村莊自發加盟或設立的沒有政府資金扶持的農村電商項目,卻能發展,究其原因是,“使用更便捷,村民能買到便宜東西,電商服務站能掙到錢。”
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對于專項資金投入的遷安市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作為項目實施主體的遷安市商務局李姓工作人員表示,農村電商項目的運轉率可達60%,考慮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的實際情況可能存在10%的誤差。“我們在加大培訓力度,定期組織培訓,但使用習慣的培養確實有難度。”遷安市商務局對于遷安市的農村電商事業依舊充滿了飽滿的熱情,只是這種熱情的效果轉化難以被村民認可。
就這樣,政府專項資金的投入的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遭遇村民冷遇,而商業化運作的農村電商項目卻能發展。被譽為“藍海”的農村電商,在遷安這個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不尋常的發展著。村民的生活并未因為電子商務的到來有所改變,而當初熱情飽滿承接服務站的農村商超及創業青年逐漸變冷,他們倒是希望“最后服務站不運轉了,能把電視和電腦留下就行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商報6月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