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撤點并校回頭看:穩住鄉村教育仍需政府干預

[ 作者:劉晶瑤?張松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08 錄入:吳玲香 ]

撤點并校政策實行已有15年歷史。這些年,不少農村地區的教育格局在撤點并校過程中得到優化,也有一些地區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關于是否應該取消這項政策,幾年前在社會上就有不少討論。

前不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赴山西等地采訪發現,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中心校變空心校、小學幼兒園化等新問題,而一些城區學校則面臨大額班的困擾。

撤點并校不可逆,關鍵是怎么撤與并

:2001年提出撤點并校,2007年調整政策,無論是官方口徑還是民間討論,對這一政策的評價都有所變化。15年過去了,應該如何客觀評判撤點并校的利弊、得失?撤點并校到底給農村帶來了哪些變化?

:撤點并校的好處是,既保證了生源數量,又有利于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基礎設施、教學設備等),提高教育質量;弊端則是增加了學生上學的距離,加重了部分農民的教育負擔。例如,偏遠地區學生需要去鄉鎮就學,年齡尚小的學生還需要家長陪讀。在不少農村地區,農民為子女教育進城購房或租房,間接成了農民城鎮化的主要動因。

從農村的變化來看,撤點并校與村莊的空心化幾乎是一個同步的過程。因為隨著學生與陪讀家長等加速外流,基礎教育資源進一步集中到城鎮,村莊的教育功能在消失,故土對于人們的羈絆大幅減弱,很多年輕人更不愿意返鄉

:撤點并校10周年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有不少學者提出叫停撤點并校、適當恢復部分農村學校。但是,現在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迫切性已今非昔比,一方面當前農村學校布局不合理的現象并未消除,一方面又出現了中心校變空心校、小學幼兒園化的新問題。從研究者的角度看,有沒有能比較好地實現平衡的理論模型?

:中心校變空心校、小學幼兒園化,是教育資源調整與農民教育訴求互動的產物。撤點并校以后,教育資源在城市鄉鎮鄉村之間梯度分布,教育區位發生了改變。鄉鎮雖然在教育資源上優于鄉村,但卻差于城市,而對農民而言,無論是在鄉鎮還是在城市就學,距離和成本沒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就將子女送到城里讀書,導致鄉鎮中心校的空心化。而小學的幼兒園化,是在優勢教育資源和優質生源向城市流失的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

就當前的趨勢來看,撤點并校不可逆,關鍵看怎么撤、怎么并。由于各地農村存在農民居住方式、經濟社會條件等差異,并不能形成統一的學校布局方案。調查顯示,在農民集中居住的平原地區,由于村莊、人口的集中,交通方便,實施撤點并校的阻力更小,可以把硬件設施保留完好、學生生源相對豐富、地理位置適中的學校保留下來,將鄰近的學生集中到此,以減輕學生往返家校之間的壓力。而在偏遠山區,撤點并校的現實需求較為強烈,這個時候需要完善寄宿制管理體制,加強學生的德育管理和心理教育,彌補家庭教育之不足。

穩住鄉村教育的根基,仍需政府干預

:過去討論撤點并校問題,主要是鄉鎮學校布局調整,但據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發現,現在的大趨勢是農村學校普遍萎縮、大量學生流向城市,“寧愿在縣城學校擠大班,也不要農村學校一對一。農村生源危機勢必加劇教師虹吸效應”,進而導致農村學校教育質量進一步下降(有能力的教師都走了,沒離開的多數都是離不開的),形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新背景下,農村學校、農村學生、農村教師的未來在哪里?

:這一現象普遍存在。要打破這一惡性循環,必須穩住鄉村教育的根基,通過提升鄉村學校的質量,留住學生和教師。當前,鄉村教師面臨嚴重的老化趨勢,農村學校尤其是教學點基本上招不到年輕人。即使通過政策引導,能夠招收幾名大學生,但年輕教師到鄉村教書,大多是將它當作跳板,流動性和流失性強。

年輕教師的流失,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工資待遇不高、婚配困難),主要受到城市化論調的影響,認為農村無前途,認為鄉村教師沒有職業前景。當前,鄉村的教學環境和發展前景確實不如城市,要改善教學環境,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可能的途徑有兩條:

一是要給予鄉村教師充分的激勵,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提高這一群體的待遇,并提升鄉村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二是要鼓勵鄉村教師的本土化。異地青年教師的流失,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客觀因素,家庭生活和職業的分離是很重要的原因。相比之下,本地教師家庭生活和職業能夠更好地結合,堅守意愿相對更強。

而學生留不留得住,關鍵看鄉村學校和教師資源能否產生教育區位優勢。這里并不是說鄉村學校和教師要達到城市的標準,也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留在農村學校,而是要保證底線供給,讓那些沒有經濟實力進城的學生能在農村享受還不算太差的教育。

:如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比如,農村校舍安置、教師編制調整等。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和利益博弈,不能總讓弱者吃虧,有沒有能讓被改革者(農村學校、教師)接受的利益補償機制?新華社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地方學生沒有了,而校舍建設、教學設備投入等仍在繼續,存在嚴重浪費現象(比如花幾十萬建校舍,僅有4名學生)。應如何科學統籌城鄉教育投入?

:改革必然有代價,但是問題本身并不可怕,歷史遺留問題也不急于一時解決。農村校舍安置交由地方政府、村級組織、學校相互博弈就行。一個可行的方案是,將它們作為集體資產處置,并由多方參與分配。至于編制問題,對于無法納入編制上崗的教師,可以進行返聘,同時,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各級財政予以適當補貼。

記者采訪中遇到的案例是地方政府的謀利行為,與財政分配體制有關,并不是教育領域獨有的問題,需要更大范圍內的體制改革。針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堅持立場,地方政府不僅不能發教育財,還要在教育問題上進行財政配套;其次是加強項目制管理,監督教育資源投入是否用到了刀刃上。

: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送進縣城讀書,這是農村人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方式。既然這股潮流客觀存在,為公平計,如何減少農村生源學生和城鎮生源學生之間的差距?能否像資助農村貧困學生讀大學一樣,對于農村貧困學生去縣城讀書也出臺扶持政策?

:農村學生到城鎮讀書雖然享受到了較好的教育資源,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增加了教育成本,這個成本不是由農民承擔,就是由政府承擔;二是導致農村學生家庭教育的缺乏。這兩項影響將使得農村學生的劣勢更加凸顯。國家進行政策扶持,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貧困的問題,但無法解決后一方面的問題。很多鄉村學生進城后,由于無法得到良好的家庭照顧和監督,學習跟不上,對成長不利。

因此,對城鄉教育要有正確的定位,一些經濟條件優越的農民選擇城市學校,這是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也沒有政策性鼓勵的必要。鄉村教育雖然無法達到城市教育的高標準,卻有公共性和保底功能,能夠讓廣大的農民子女尤其是貧困群體低成本地享受教育福利。所以,要根據新一代農民的新需求,設法把鄉村教育搞好。此外,城市也無法吸納全部的鄉村學生,過分地推動教育進城,會增加城市教育的壓力。

:城鄉教育失衡的根源在于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這種格局不打破,“就近入學享受更好的教育就會成為一對矛盾。面對新情況,教育布局需要調整,那到底是用撤點并校這樣的行政手段,還是靠市場自動調節呢?

:經濟社會的變遷引發資源配置的變遷,教育的變遷有其內生規律,但是行政干預與之并無沖突。首先,中國的基礎教育必須堅持公共性和民生性,政府的干預具有天然的正當性。其次,自發的教育資源配置變遷存在市場失靈”,政府結合既有條件進行改革,能夠提高教育配置的效率,并且承擔了改革的成本。

隨著城鎮化發展和農村人口的減少,撤點并校在大方向上沒有錯,錯在一些地區走得太快、太過,不該撤并的地區撤并了,而一些學校還沒有及時適應和調整撤并之后的資源配置,使得后續問題凸顯,但這些都是過程中的問題,可以在過程中解決。我們覺得撤點并校應該有升級版”,應根據城鎮化的新情況和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進行更科學的規劃和調整,以不斷完善改革。必須始終堅持國家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教育市場化的思路需要警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每日電訊2016-07-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 亚洲色资源在线精品 | 在线成人影片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