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業部相關負責人就《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農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文化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旨在提升休閑農業服務質量、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為此記者采訪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相關負責人。
問:請介紹一下《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
答:《指導意見》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和旅游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順應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而制定的。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用地政策、扶持項目、發展類型、信貸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系統部署,并提出要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培育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國辦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三個文件中,都強調要加強規劃引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鄉村精準扶貧,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這既是國家從戰略層面對休閑農業作出的重大部署,也為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指明了方向。
發展休閑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必然選擇。"十三五"時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的升級,休閑農業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將處于黃金發展期。目前,休閑農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存在基礎設施滯后、產品類型不夠豐富等問題,亟待國家出臺明確發展方向、發展任務和政策措施的指導文件,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部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共14部門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以進一步改善休閑農業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政策措施,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問:《指導意見》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指導意見》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提升休閑農業發展水平,著力將休閑農業產業培育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到202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達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業農民收入、發展質量、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二是明確發展原則。確定了以農為本、促進增收,多方融合、相互促進,因地制宜、特色發展,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三是強調七項任務。提出了加強規劃引導、豐富產品業態、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扶貧、弘揚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傳統村落、培育知名品牌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四是提出具體保障措施。包括強化政策落實創設、加大公共服務、加強規范管理和宣傳推介等保障措施。五是強調做好組織領導。要求各地要加強組織實施,并明確各相關部門的任務分工,強調各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工作落實。
問:為發展休閑農業,《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務?
答: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產業升級、實施產業脫貧為著力點,《指導意見》提出了七項任務。
一是加強規劃引導。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科學編制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布局,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形成串點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圈的發展格局。打造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群。積極推進"多規合一"。
二是豐富產品業態。鼓勵各地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車房車營地、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探索農業主題公園、農業嘉年華、特色小鎮等,提高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益。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促進休閑農業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支持農民發展農(林、牧、漁)家樂,發展以休閑農業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集村。
三是改善基礎設施。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閑農業聚集村、休閑農業園、休閑農業合作社,著力改善開展休閑農業村莊的道路、供水設施、寬帶、停車場、游客綜合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的洗滌消毒設施、農事景觀觀光道路、休閑輔助設施、鄉村民俗展覽館和演藝場所等基礎服務設施。
四是推動產業扶貧。對資源稟賦有優勢的貧困地區,要優先支持農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休閑農業合作社、農家樂和小型采摘園等,重點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帶動貧困地區傳統種養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要探索社會資本參與貧困地區發展休閑農業的利益分享機制,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項目,著力推動精準脫貧。
五是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做好農業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準確掌握全國農業生產系統的發布狀況和瀕危程度。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產價值的發掘,加強監督管理,推動遺產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優秀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加強大中小學生的國情鄉情教育,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社會實踐和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支持發展婦女手工藝特色產業項目。
六是保護傳統村落。不斷加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的保護力度,按照保持傳統村落完整性、真實性、延續性要求,保護村落文化遺產,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立保護管理機制,做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實施和監督。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文化軟實力。發展主客共享的美麗休閑鄉村,加快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延續。
七是培育知名品牌。重點打造點線面結合的休閑農業品牌體系。在面上,繼續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在點上,繼續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在全國打造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閑鄉村(鎮)。在線上,重點開展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推介。鼓勵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問:《指導意見》強調要弘揚優秀農耕文化,著重指出要做好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工作,您能進一步詳細介紹一下嗎?
答: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是各族勞動人民長久以來生產、生活實踐的智慧結晶,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貫穿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始終。中央對農耕文化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發揚光大,強調要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普查與保護。農業部自2012年開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以來,分三批認定了62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目前第四批發掘認定工作已經部署。從今年農業部委托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對發掘保護工作的評估結果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發掘工作在增強遺產地產業發展后勁、帶動遺產地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傳承農耕文明和弘揚農耕文化方面發揮出了積極作用。未來工作中,將不斷發掘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文化和社會功能,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探索開拓動態傳承的途徑、方法,努力實現文化、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逐步形成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機制。
問:如何確保《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如期實現?
答:《指導意見》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
在強化政策落實創設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邊遠海島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鼓勵各地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鼓勵各地將中央有關鄉村建設資金適當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集聚區傾斜。鼓勵各地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金融機構要創新擔保機制和信貸模式,擴大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依法合規利用PPP模式、眾籌模式、"互聯網+"模式、發行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投資休閑農業。國家推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各地要加大投資力度,組織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
在加大公共服務方面。依托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和產業基地,分類、分層開展休閑農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科技支撐,依托科研教學單位建立一批設計研究中心、規劃中心、創意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休閑農業宣傳推介平臺建設,加快構建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強化行業運行監測分析,構建完善的休閑農業監測統計制度。
在加強規范管理方面。加大休閑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力度,逐步推進管理規范化和服務標準化。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標準,推動本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規范有序發展。加大對認定的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休閑農業星級企業、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示范等景點的動態管理,確保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行業組織服務,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安全意識,提倡文明出行和誠信經營。
在強化宣傳推介方面。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微信等,開展全國性的休閑農業精品景點宣傳推介,吸引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消費。鼓勵各地通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宣傳推介精品線路和精品景點,擴大休閑農業產業的影響力。鼓勵各地舉辦特色鮮明、影響力大、公益性強的農事節慶活動,努力營造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09月09日0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