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方式 厚植優勢
——湖南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新型經營主體 至2015年底,湖南發展農民合作社3.8萬個、家庭農場2.9萬戶,農業龍頭企業5.1萬個
●農業機械化 到9月底,湖南農機合作社總數達3100家,全省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至70%
●農業科技推廣 2015年,湖南省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貢獻率達到60%
又是金秋,又見豐收。
各地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頻傳捷報:中稻穩定在高產水平;晚稻已安全齊穗,來勢好于往年。
稻黃飄香,豐收美景來之不易。農民滿臉喜悅,見證了現代農業在湖湘大地生根發芽。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著力實施3個“百千萬”工程,轉變方式,厚植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耕耘收獲,春華秋實。沉甸甸的豐收,綻放出現代農業的無窮魅力。
“百企千社萬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進入新世紀以來,湖南農業遭遇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
農村勞動力流失,一家一戶經營難以為繼;地力下降、面源污染、水旱交織,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緊。
讓省委書記杜家毫難忘的一幕,20多年前在上??吹竭^的牛耕田,不想來到湖南后又再次看到。
在農村調研時,杜家毫多次指出,不依靠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合作化,農業就沒有出路。
省委、省政府實施“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省政府整合各項支農資金,重點扶持100家龍頭企業、1000個現代農機合作社、10000戶家庭農場。
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讓農民放心流轉土地,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順勢而起。至2015年底,全省涌現出3.8萬個農民合作社、2.9萬戶家庭農場,加上5.1萬個龍頭企業,構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擔當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
“比起過去,如今種田‘鳥槍換炮’?!毕嫣犊h種糧大戶胡孝成領頭成立農機合作社,在“百千萬”工程扶持下,購置各類農機100多臺套,為5000畝水稻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
近兩年,省市財政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000家農機合作社。目前,全省農機合作社總數已達3100家,全省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至70%。
種養上規模,大戶換“腦筋”,農業開始轉方式。
益陽市赫山區種糧大戶劉進良,種植3000畝高檔優質稻,打響“進良米”品牌。他說:“從賣原糧到賣品牌米,每年多賺100萬元。”
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種糧大戶陽岳球,創辦生態農莊,從“種吃的”到“種看的”,從“賣稻谷”到“賣風景”,每月毛收入80多萬元。
埋頭種地,抬頭觀市。黃金茶、芷江鴨、炎陵黃桃等一大批種養合作社“觸網”營銷,大山深處的特色農產品“飛”向全國大市場。
省委、省政府重點扶持湖南糧食集團、唐人神、湘茶集團等100家龍頭企業,改進設備、創辦基地,做大做強。湖南糧食集團通過兼并整合,年銷售額逾100億元。201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18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1∶1。
“百片千園萬名”破解科技入田難題
湖南是雜交水稻的故鄉,農業科研優勢明顯。
8月22日,杜家毫在省農科院調研時勉勵大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為現代農業提供強力支撐。
破解科技入田難題,省委、省政府實施“百片千園萬名”科技興農工程,建設100個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片,創建10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選派10000名農業科技人員下鄉。
穩糧食、優經作、提養殖,省里重點扶持100個示范片,引領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
糧食著眼穩定年總產600億斤目標,在長沙、湘鄉等22個主產糧縣(市區)開展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示范;蔬菜、油料、茶葉、柑橘等開展品種品質品牌“三品”提升示范;穩豬保禽促牛羊水產,環洞庭湖生態漁業、湘西南肉牛肉羊、湘南湘中優質湘黃雞都已形成示范片,推廣標準化健康養殖。
10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加緊創建,其中綜合產業園100個,特色產業園900個,組裝集成先進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華容縣、屈原管理區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創新體制機制,引進金融資金,探索產學研合作之路;大通湖的水產、洞口的柑橘、靖州的楊梅等特色產業園,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科技之水“點化”產業升級。
省里從農林科研院校和推廣機構遴選10000名科技人員,組成70個服務團,與70個縣(市區)對接,打通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
省農科院知名專家包小村領銜的服務團,對口衡陽縣。他帶領100多名科技人員,分成6個小分隊,分別服務水稻、油菜、生豬、水產、家禽、茶葉產業,縣域內的每個農業產業園、每個示范片、每個種養大戶都有專家聯系指導。
正值秋冬生產旺季,省農科院專家丁甫林來到衡陽縣西渡鎮,指導大戶劉準種油菜:“油菜要選擇早熟品種,‘稻稻油’茬口銜接是關鍵?!?
劉準告訴記者,自己流轉1500畝水田,多種一季油菜,每畝增收300元,總數就是45萬元,科技真是農民的“財神爺”。
專家團隊傳、幫、帶,稻田綜合種養、發酵床零排放養豬、柑橘酶法脫囊衣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開花結果,構筑起湖南農業新優勢,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貢獻率已提升至60%。
“百城千鎮萬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農業現代化,最終要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省委、省政府著力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工程,以100個縣級以上城市為主中心,以1000個鄉鎮為次中心,帶動周邊10000個村,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農村建設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實行鎮村銜接,做到產業規劃、村莊規劃、土地規劃、生態規劃、公共服務規劃“五合一”。按“財政投入引導、鼓勵農民自籌、吸引社會資本”的方式,湖南新農村建設近3年每年投入逾100億元,整治1.2萬個村的人居環境。創建800多個美麗鄉村,村村通水泥路,自來水入戶,垃圾收集處理,改建水沖式廁所,房前屋后栽花種樹,實現“道路硬化、飲水凈化、衛生潔化、生態綠化”。
望城區光明村、桃江縣桃花江片區、湘鄉市張江村、長沙縣惠農村、湘潭縣梅林橋片區、沅江市樂園村、衡山縣涓水示范片……或特色產業拉動,或休閑旅游助推,或農民合作社引領,已成為全省美麗鄉村的樣板。這些示范村(片)“顏值高、氣質新”,被贊譽為“遠看是公園,近看是花園,生活其中是樂園”。
村莊美、村民富、村風好。石門縣新農村建設倡導“十個一”,即提煉一條家訓、挖掘一段村史、保護一批古物、打造一條長廊、辦好一個講壇、建好一個站點、完善一個體系、成立一支隊伍、推出一批典型、出臺一個村規,引導文明村風培育,提升了廣大農民的幸福感。
“始于群眾需求,終于群眾滿意?!毙罗r村建設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百城千鎮萬村”工程在三湘大地繪就了一幅幅和諧美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16年10月1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