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畜禽養殖大省,為全國畜禽產品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養殖污染、種養失衡、品質下降等瓶頸難題一直以來困擾著湖南省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湖南省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沖擊。湖南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牧健康養殖中心主任印遇龍認為,生態養殖是從根源上解決以上難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經驗。
湖南省大力開展生態養殖工作,既能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紅利,加快湖南省農業現代化進程,又能體現全國“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的應有擔當,還能有力助推湖南省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印遇龍建議,一是成立湖南省推進生態養殖工作領導小組,編制湖南省生態養殖實施方案和系列標準,無縫對接國家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深挖改革潛力,實現生態養殖的大突破。
二是建立“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政策管理體系。對湖南省農業養殖支持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強化政府公益責任,突出市場調節功能,健全管理機制。
三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養殖行業財政支持資金進行整合,優先支持符合食品安全、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原則的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場,避免財政資金分散“撒胡椒面”。
四是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源頭控制。湖南省擁有南方地區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眾多畜禽污染治理環保公司,我們可以依托這些資源,編制養殖場污染源頭減排技術標準。在不增加預算成本的前提下,所有新建養殖場必須強制性采用源頭減排技術,確保新建養殖場能在源頭減少80%以上污水,并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及環境污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五是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示范樣板。在湘江流域、環洞庭湖區等環境敏感重點地區,選擇一批縣市區開展生態養殖示范試點,全面推廣生態養殖集成技術;在武陵山片區等脫貧攻堅重點地區,開展生態養殖精準扶貧工作,充分利用青山綠水的良好生態資源,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生態安全農產品,打造上下游生態安全食品全產業鏈,實現長效精準扶貧與脫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2017年1月15日(時刻新聞記者 李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