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新華社刊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主線。
“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span>2月6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對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解讀中指出,在改革的方向上,要堅持市場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并重。在實施的節奏上,要堅持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
他同時表示,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下一步還要堅持并進一步完善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的方向是最低收購價水平要合理確定,要能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要增加價格調節的彈性,使不同的糧食品種之間形成合理的比價關系。
中央一號文件對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作出明確規定?!皥远ㄍ七M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采取綜合措施促進過腹轉化、加工轉化,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對此,韓俊指出,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場硬仗,從實施的情況來看,這項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效應主要表現在:激活了市場,搞活了產業鏈,提升了競爭力,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并使農民種玉米的基本收入得到了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改變農產品數量和質量不匹配的問題,當前市場上流通的部分農產品屬于結構性過剩,既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又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優質、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一號文件對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方式、流通、儲藏、銷售、監管等各方面都作出了部署,對促進農產品全產業鏈條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記者表示,今年的一號文件抓住了當前農業產業結構方面的重點矛盾。他認為,下一步產業轉型應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轉型,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型,由追求產品向追求品質、品牌和服務的轉型。他同時建議,在政策執行層面,各地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能做表面文章。
根據中央一號文件,今年將對大豆目標價格政策作出調整。黑龍江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告訴記者,現行的大豆價格政策確實有不完善的地方,相信國家政策會越調整越合理?!罢{整的前提應本著‘誰種地誰受益’的原則,更多向經營者傾斜,讓真正種地的人受益;其次,政策應使豆農通過補貼獲得更多收入,更愿意種地,企業通過發展大豆精深加工帶動產業發展,再通過提升工業產品的質量倒逼產業升級,最終使整個產業鏈受益?!?span>
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高鐵生向糧油市場報記者表示,為使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有必要科學論證合理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國家儲備規模,并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皯摮浞挚紤]現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的發展對糧食儲備規模以及布局的正向影響,盡可能降低國家糧食安全的運行成本,比如沒有必要小到一個鄉鎮都要搞糧食儲備?!彼瑫r表示,在當前法制健全的體制下,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糧食儲備模式,把國家儲備和社會儲備結合起來,不但可以降低國家維護糧食安全的成本,還有助于提高社會各界對糧食安全的認識和責任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糧油市場報》2017年02月07日A0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