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走低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有何影響?近日,農業部“百鄉萬戶調查”活動赴河北調查組分別與武邑縣4個鄉鎮的17戶種糧大戶進行了座談。大多數種糧大戶反映,糧價走低嚴重挫傷了他們種糧積極性,對規模種糧的前景憂心忡忡。有種糧大戶兩年虧340萬元,因不堪重負而“毀約棄耕”。不過,也有少數種糧大戶在成本與糧價“雙降”情況下選擇“逆勢接盤”。
種糧成本究竟有多高?審坡鎮前蘇國村葛保林等種糧大戶給調查組算了一筆細賬。他們每年種植一季小麥、一季玉米。2016年每畝小麥種植成本總計771元。按小麥畝產900斤、每斤1.15元測算,每畝收入1035元,扣除成本后,每畝收益264元。2016年每畝玉米種植成本總計565元。按玉米畝產1000斤、每斤0.72元測算,每畝收入720元,扣除成本后,每畝收益155元。兩季下來,每畝收益419元。對種糧大戶來說,每年每畝地盈虧平衡點在420元。然而,當地的土地流轉費用為每年每畝300元至800元,少數條件好的地塊每年每畝達1000元以上。
由于土地流轉費用高、糧價下跌,少數種糧大戶已不堪重負,出現“退租”或“跑路”現象。大紫塔鄉前孝興村種糧大戶老黃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老黃以每年每畝1080元(900斤小麥)的價格,流轉了1900畝耕地種植小麥、玉米,合同期限為15年。玉米價格走低后,老黃2014年、2015年兩年共虧了340萬元,被迫“毀約棄耕”。流轉給老黃土地的農戶鑒于其承受不起原定的流轉費,就沒再追要其20%的違約金。老黃并不甘心。2016年,他以每年每畝300元的價格,又流轉了800畝土地,繼續種糧。
除“毀約棄耕”現象外,也有少數種糧大戶趁糧價與土地流轉價格“雙降”之機,“逆勢”擴大承包經營規模。大紫塔鄉東小里村種糧大戶孫明順,2013年以每年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了100畝耕地,2016年又以每年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100畝地,目前經營規模擴大到200畝。
不少種糧大戶普遍反映,近年來糧價走低,特別是玉米價格下跌幅度之大,遠遠超出了他們心理預期。如何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種糧大戶吐露了“三點期盼”——
一盼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種糧大戶的扶持力度。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在政策上給予優惠,讓他們真正享受“真金白銀”,幫助其渡過難關。
二盼進一步完善現行農業補貼落實機制,確保將補貼資金落到種糧人手里。特別是新出臺的補貼項目,一定要有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盡量避免經營大戶與原承包戶之間的糾紛。
三盼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針對當前種糧大戶缺技術、缺信息的現狀,進一步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健全農民培訓機制,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更多的種糧農民通過培訓及時掌握先進實用技術,了解市場信息,提高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增強對種糧前景的信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03-0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