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發布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2016),評估發現,縣級政府網站建設相對滯后,政務公開水平有待提升。報告執筆人呂艷濱指出,“我們發現,年度報告重復率超90%,什么概念?自己抄自己的,或者抄其他部門的,甚至跨區域抄其他部門的”。
對于縣級政府網站建設的落后,相信公眾并不陌生。據報道,2011年6月,四川涼山會理縣政府網站發布圖片新聞,3名縣領導“懸浮”在公路上空;2013年12月,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旅游局官網被發現僅有一張圖片,所有鏈接都無法打開;2014年1月8日和5月4日,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政府官網分別發表兩則領導報道,除日期、人名和職務不同外,格式、內容甚至標點符號都完全一致。類似的情況,在一些縣級政府網站上屢見不鮮。
縣級政府網站為什么“奇葩”多多?人手不夠、能力不足、專業性差等固然是一個原因,主要原因恐怕還在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可以說,技術從來就不是阻礙政務公開的壁壘。在制作日益熟練、操作相對簡便的背景下,建設一個初具基本發布、互動等功能的網站,對于一個縣級政府而言,又能是多難的事?
換言之,正是因為缺乏以人為本的意識,才導致當下大多數縣級政府網站不盡如人意。呈現在網站頁面上的可能只是信息滯后、信息匱乏乃至諸多荒唐、低級的錯誤,而根子則在于這樣的現實:不少地方政府缺乏政務公開的內生動力,不愿意、不希望將政府工作昭告民眾,并接受社會的監督。
政務公開絕不僅僅意味著一種告知與宣示,而是關系到政府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既意味著公眾可以隨時審視政府的行政行為,也意味著政府有義務及時對民意訴求做出積極回應。這顯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政務一旦公開,權力必然會受到約束,以往的閉門決策、任性用權等,也都會受到限制。
特別是,越是基層政府,對政務公開的抵觸越大。這一方面與政治文明往往是自上而下推進有關,政府的層級越高,其行政相應就會越規范、越公開;另一方面,基層政府多與民眾直接打交道,事繁責重、利益分殊,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少公開、不公開。而隨著行政權力鏈條的延伸,往往也會出現終端乏力、約束不力的情形。
然而,從民眾的角度出發,恰恰是這些直接親民、理政的基層政府與官員,應該有更充足的政務公開。可以說,縣級政府的政務公開做得好不好、夠不夠,與人民福祉息息相關。
這也是中央強調推進政務公開的深意所在。近年來,舉凡權力清單、環境保護、教育等重點領域,中央均有明確的政務公開要求。相關政策法規也明確規定,政府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而所有這些努力,最終均指向政府治理的現代化。
唯有對不羈的權力有所約束,方才能夠切實保障民眾的權益。而約束之道,除了自上而下的監督之外,擴大政務公開,將權力置于陽光下至關重要,而建好政府網站就不失為一個直接、便捷的路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2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