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縣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經驗啟示
推進城鎮化是我國“四化同步”戰略部署的重要方面,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受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影響,農業轉移人口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社會。進城后,農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如何保障,在城市中能否找到一份持久、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都是橫在進城農民心間的一道道坎。離開農村不放心,來到城市融不進,后顧之憂如何解決?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如何實現?
近日,山東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現場會在德州市武城縣召開。會上,作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典型代表之一,武城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恩鶴專題介紹了武城縣的“四得模式”,即“離得開、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四得模式”讓進城落戶農民后顧無憂
自去年8月份,被列為山東省唯一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縣以來,武城縣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抓手,以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為目的,以加快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為基礎,以增強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為核心,緊緊圍繞農民進城最關心的“離得開、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四個關鍵環節,制定了20項推進措施、17個配套辦法,探索出一條了農民變市民、就地城鎮化的“武城模式”。2016年,近8000名農民進城落戶,武城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53%,同比增長2.21%。
武城縣圍繞“離得開”,保障農民權益不變,讓進城農民帶權帶資、放心進城。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制度,為進城農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書》,保障進城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以及這“三權”的合法繼承權不變,為進城落戶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同時,積極引導農村承包土地規范流轉,為規范流轉后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證》(以下簡稱《備案證書》),以經營權抵押貸款。結合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創新建立抵押貸款“項目池”承接機制,保障農銀雙方權益。
圍繞“進得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進城農民雙向選擇、自由流動。制定“四無一放寬一落實”的落戶政策:人才引進無門檻、投資經商無限制、農民進城無憂慮、流動人口落戶無壓力,放寬集體戶、家庭戶,落實居住證制度。全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來去自由”的戶口遷移機制,確保進城農民想進進得來,想回回得去,來去自由,進退有路。
圍繞“留得住”,推進就業創業,讓轉移農民賺錢又顧家、就業又創業。全力推動新材料(玻璃鋼)、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兩區同建”提升拓展工程,抓好農村新型社區、社區服務中心、現代產業園區建設。目前,武城縣提升農村社區33個,規劃建設農民返鄉創業園16個,每年為農民提供就地就業崗位1000多個,人均增加薪金性收入1200多元。建立農戶宅基地置換和有償退出機制,對于選擇宅基地退出、進城落戶居住的,不僅可以獲得宅基地評估補償,還有每戶1萬元的“房票”獎勵,進城可買房,農戶可流轉。加強進城農民就業創業培訓,提高對外勞務輸出質量,確保轉移農民有穩定工作、有固定收入、有生活保障。
圍繞“過得好”,提升公共服務,讓進城農民心動又行動、舒心又順心。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道路等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積極開展“智慧黨建”和“智慧社區”建設工作。農民進城落戶后及時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對憑《備案證書》購房的給予每平100元補貼。
“四個始終”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借鑒
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就,切實解決進城農民的后顧之憂,武城縣為我國穩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戶籍人口城鎮化提供了借鑒,即“四個始終”。
一是始終堅守政策、法制紅線。試點之初,武城縣就提出“四個決不允許”要求:決不允許違反法律法規、決不允許搞強迫命令、絕不允許搞形式主義、決不允許弄虛造假,并將之作為一項剛性紀律貫穿始終。
二是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切實尊重群眾意愿。武城縣通過電視宣傳、政策解答、進村宣講等方式,讓群眾理解政策、主動參與,消除后顧之憂。推進“兩區同建”、“幸福中心”建設等,強化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讓群眾得實惠、過得好。
三是始終立足關鍵領域,堅持協同推進。圍繞戶籍制度改革、農村三權制度改革、產業就業支撐等關鍵領域,制定并推行農村集體經濟成員轉移備案等20多項推進措施、17個配套辦法,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對于全縣各部門,堅持一盤棋,促進各部門既切實擔負各自的主體責任,又相互配合,在機制鏈條上做好銜接,促進政策內容全覆蓋。既解決群眾土地權益、落戶、就業、住房等當務之急,又保障群眾教育、醫療、養老等長遠之需。
四是始終做到上接天線研究政策,下接地氣細化落實。仔細認真研讀中央、山東省關于開展城鎮化、土地“三權”分置并行等相關政策,著力在落實方面下功夫。始終堅持絕不違反法律法規,把“上級政策”變為“具體動作”。比如,為落實進城農民“三權”不變政策,武城縣通過發放《備案證書》,把“政策”變為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證件”,真正讓群眾把政策放在心里、握在手里。
武城縣“四得模式”將在山東乃至全國推廣
山東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現場會上提出,將在山東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武城“四得模式”,全面推行“兩證”保“三權”,在全省推行集體成員資格證明和戶籍轉移備案證書制度,確保農業轉移人口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其他集體權益不變,健全完善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促進農民帶著“可變現”資產進城。既消除后顧之憂,又提高其融入城鎮能力。會議要求山東省各地認真學習武城經驗,制定“兩證”保“三權”的具體措施。
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高度評價了武城縣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新文說,武城縣在去年被省政府列為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在農村“三權”與戶籍分離、產城融合發展等方面,立足縣域實際,開展了很好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效。
武城縣經濟實力并不強,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也不突出,但在市民化方面走在了山東省前列。山東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表示,武城能做到的,山東省其他地方也應該能夠做到。希望各地認真學習武城經驗,做到學精、學通、學深、學透,有效指導市民化工作開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