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王振峰認為,通觀這份約15000字的中央一號文件,是以發展新理念貫徹始終。中央一號文件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化解“三農”工作新的矛盾和難題,進一步增強了農業現代化的創新發展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27日發布。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次聚焦“三農”。與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相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今年首次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專家指出,盡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文件中僅出現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內容通篇體現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思路。(1月28日《北京晨報》)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用供給側改革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這是新時期指導“三農”工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將有利于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實現現代化。
通觀這份約15000字的中央一號文件,是以發展新理念貫徹始終。中央一號文件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化解“三農”工作新的矛盾和難題,進一步增強了農業現代化的創新發展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綠色發展成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熱詞,這意味著綠色農業經濟將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諸如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尤其是綠色食品加工、旅游養生、生物醫藥、農林牧產品加工等將得到很大的提升。加大綠色引領的支持力度,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的美麗新農村,對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綠色、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中央一號文件從供給側發力,助推“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各地也要注重挖掘糧食生產的新潛力。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離不開創新驅動,也離不開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后,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糧食儲備能力,從糧食倉容建設入手,提升糧食儲備的水平和效益。此外,要探索實行糧食目標價格保險制度,提高糧食補貼效率,并把新增糧食補貼資金重點向民營糧油加工企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這也是“三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等農村服務業,有利于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各地應不斷開辟優化農業結構的新途徑,根據自身特點,做大做強具有地方優勢的特色農產品。鼓勵通過兼并、重組、收購、入股等方式組建農業企業集團,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途徑。
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為“十三五”時期的農業發展開了個好頭,將有力促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