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發布。這已是中央連續13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農業產量和質量雙安全,今年一號文件去掉了產量,著重提質量。這里主要是牽涉到供給側改革的問題。過去產業補貼政策以單純增產為導向,產量高和收入高相掛鉤,未來農民收入要和產量脫鉤,按照收入目標來進行補貼,這方面美國有過嘗試,退耕還林的效果也不錯。
而供給側改革重要是提高質量和效率。我國糧食產量相對過剩,主要是生產了大量非優質農產品,現在國人需要的已經不是吃飽,而是吃好吃健康。未來要多生產有質量的健康產品,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我國早在1991年就實現糧食自給并有所盈余,糧食數量早就不是主要問題,產業政策應該進行調整,產量低并不代表產值低,也不代表農民收入低。單純的產量思維不利于產業和市場發展,應該以提高效率和農民效益為導向。尤其是去年我國糧食價格大跌,糧食庫存高漲,農戶收入大跌,業內人士認為產量導向已不合時宜。
因此,今年的一號文件指出,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2016-1-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