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春,最為扣人心弦的事情莫過于中美貿易摩擦了,美國那位商人總統特朗普,先是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關稅,繼而又對我國著名IT企業——中興通訊“激活拒絕令”:不僅不讓中興得到任何基礎芯片等元器件,還可能收回安卓操作系統的授權。用權威人士的話說,這一絕殺有可能使得中興進入休克狀態!這是因為斷了中興的芯片就等于斷了原材料供應,并且找不到替代,中興也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興事件在國內引起極大反響,恨美國霸道者有之,恨中興不爭氣者有之,恨產業政策失誤者有之,一陣情緒表達之后,大家似乎明白了一件事:“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
“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這個道理看似非常簡單,因為民以食為天,如果飯碗不在自己手上,就有可能沒飯吃,或者即便有飯吃也得看別人的臉色。可是,在分工不斷深化的今天,不參與到分工當中享受分工合作的收益,即便飯碗自己端著,也許會因為碗里根本沒有飯,同樣面臨沒飯吃的可能性,這方面我們是有極其深刻教訓的。計劃經濟時代,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我們跟世界隔離,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干,憑著極大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之勇氣,甚至也不能實現勉強的溫飽。改革開放之后,我們跟世界相連,允許國外的資金與技術來到中國,大量企業辦起來,創造出就業崗位,我們的農民工兄弟能夠從農村走向城市,進入工場,在企業里扮演著一個小小的角色,并隨時聽從別人的召喚,看似飯碗是端在別人的手上,但飯碗里的“飯”,卻比老家農村的那個飯碗里的“飯”要多,要豐富。幾十年來,我們就是依靠著跟世界各國之間的分工貿易,豐富著自己的飯碗!因此我們相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分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是可以實現比端在自己手上的飯碗還要好的結果。
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很難實現平衡,總有一些國家賣的多買的少,而有些國家正好相反。按照重商主義的想法,國家財富的增長,是要想辦法把財富留在國內,也就是要在國際貿易中多賣一些少買一些,實現順差。這樣一來,在貿易中存在逆差的國家就不太樂意了。美國這位商人總統自然對這個問題十分敏感,因此想辦法限制來自中國的商品。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由于一國想要打破原有的平衡,競爭立即就會變得激烈起來,中興事件可以說是這種競爭白熱化的表征之一。顯然,一旦國家因為貿易而起爭執,依靠分工與市場來支撐的飯碗就會變得十分脆弱,于是人們自然會想起“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的信條,這實在是一個矛盾的事情!就中興事件而言,現在許多人主張我們要立即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去研發自己的芯片,如果自己能夠像美國一樣,把芯片這個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就不會受制于人了。果真如此嗎?以我所學的知識來判斷,感覺問題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這里存在不少的疑惑:
首先,美國能夠讓中興芯片斷糧,是源于技術嗎?可能不少人認為,現在的芯片市場由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壟斷,是源于技術。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一個問題是,中國使用芯片的地方實在太多,有些領域對使用別人的芯片是極其敏感的,換句話說是必須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的,比如軍事領域。我國當前軍事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似乎不算太低,而且據稱在需要使用芯片的地方基本上是使用自己的芯片,也有報道說,中國芯片技術水平其實已經接近世界第一梯隊,天河計算機的水平世界領先可以是一個印證,這說明美國能夠給中興斷糧,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芯片技術與美國存在差距。
其次,既然我們也掌握了芯片技術,為啥許多領域的芯片市場占有率卻為零呢?很多報道說我們其實有不錯的芯片技術,甚至生產芯片也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在許多的芯片市場領域當中,我們的市場占有率的確是非常之底,甚至近乎為零。這種現象告訴我們,技術與市場并非孿生,要想有市場,必須有技術,但僅僅有技術,未必有市場。在管理學中有一個簡單的原理叫做“首動優勢”,即一個企業如果率先掌握一種技術,并轉化成產品取得了消費者的忠誠,后來的企業即便擁有更為先進的技術,要想分得這個市場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先來先贏”。比如,現在大家使用智能手機,習慣使用的也就蘋果、三星、華為、中興幾個牌子,但我相信,能夠制造智能手機的企業絕對不止這幾家,或許有些生產企業擁有的技術也不會遜色,但要想跟這幾家智能手機平分天下,就得費很大的力氣也不見得做得到。所以,技術很先進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實現市場受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自制就不如外購,這就是中興為何有技術卻不生產,而依賴外購芯片的原因。當然,另一方面說,一種技術如果沒有在市場上不斷得到檢驗,就連自己錯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技術改進自然就很困難,久而久之與首動優勢的技術水平相差越來越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首動優勢對一個企業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
再次,僅僅提高芯片市場占有率就可以了嗎?就在人們說我們需要加快芯片研發,趕超美國的時候,美國那位商人總統似乎又有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說不讓中興使用安卓系統。如果沒有安卓系統,有再高級芯片的手機也只是一個玩具殼。我們看到如今的產業實在跟以前大不相同,在以前,產業里的產品相對獨立,這是因為在技術可分性水平較低的年代,分工沒有那么深化,因此保留了一份自己的獨立性。這就像過去的農民,沒有分工,效率很低,但一個農民可以依賴自己的努力做到萬事不求人。但現在你喝一瓶礦泉水,就不知道要牽扯到多少家公司,甚至可以說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完整地生產出一瓶礦泉水。由于技術的可分程度(迂回程度)越來越高,每一個中間產品的獨立性也越來越弱,越來越成為一個產品中極不起眼的部件,只有在不同部件的幫襯之下才能發揮作用,比如芯片,如果離開系統,也難以成為一件終端產品。從這點來看,現在的產業不是簡單的線性的產業鏈關系,而是復雜的產業生態系統。真正擁有話語權的,是能夠營造這個產業生態系統,并讓產業生態系統按照自己設計的規則運行的國家。在如今的IT行業,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所以美國的霸氣不是簡單地因為它有先進的芯片技術,而是它率先營造了IT產業的生態系統并成為這個系統的控制者。
如果以上的理解是有道理的,那么我們就知道未來的目標在哪里!我們所說的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不僅僅是在某一種產品上要有自己的技術,還需要能夠利用這種技術的率先轉化取得首動優勢,更需要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引領產業生態系統的生成,并在這個系統中穩穩掌握話語權。只有掌握了產業生態系統的話語權,才能說把飯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上,而且,有了產業生態系統這個碗,碗里的飯是否全是自己生產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們現在或許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眼睛盯住了碗里的“飯”,卻忘記了只有過硬的“碗”才能把飯盛住,為了飯,忘記了碗,用手抓飯能夠抓住幾粒米飯呢?因此,營造產業生態系統這只碗,才能吃上安心飯!
作者系江蘇大學教授 博導,柳州市人民政府顧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莊園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