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涂勝華:深化農村改革促進共同富裕

[ 作者:涂勝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4-25 錄入:王惠敏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的十九大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并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出全面部署,開啟了“三農”事業新征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改革,為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提供不竭動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瞄準共同富裕之“的”

  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就強調,“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十八大以來,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任務,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優先保障“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有力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截至2016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25元,年均實際增長8.0%,比城鎮居民高1.2個百分點,全省城鄉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2.31: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0.1%。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農民收入不夠高的問題依然突出,還需著力加以解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鮮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并且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當前,我們正在為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沖刺,并要乘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黨中央著眼于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農業部門推進鄉村振興,要始終圍繞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堅持富民為本、富民為先,著力深化農村改革,千方百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夯實共同富裕之“基”

  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廣大農民的實踐創造,是農村改革最偉大的制度成果。農村改革40年的實踐證明,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僅可以最大程度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還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統一經營的服務功能;不僅迅速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還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引領廣大農民走上富裕之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符合農村發展實際,符合廣大農民需要,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不斷加以鞏固和完善。一方面要守住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一方面要深化改革,著力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資源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多措并舉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一是全面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2014年擴大試點,2015年全面推開,到2017年底已基本完成,共完成調查農戶888.8萬戶,實測承包耕地7200.2萬畝,承包合同完善率95%,承包經營權證發放到戶率93.1%,有效解決了承包地“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穩定了土地承包關系。二是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明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創造出“按戶連片耕種”的“沙洋經驗”,為解決承包耕地細碎化問題走出了新路;建立縣級以上農村產權交易市場70個并初步實現聯網運行,促進承包地經營權流轉面積和簽約比例分別提高25.1和10個百分點;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春暉模式”“華豐模式”“福娃模式”“雙豐收模式”“畢利霞經驗”等先進經驗,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790萬畝。三是逐步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5年以來在荊門市京山縣、武漢市蔡甸區、宜昌市夷陵區開展整縣試點,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572個,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繼承、有償退出等權能。2017年又新增13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已有2246個村完成清產核資,1860個村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通過抓這三項工作,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豐富了農業經營的實現形式,明確了集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

  大力深化農村改革,拓寬共同富裕之“路”

  實現共同富裕,既要進一步優化要素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做大“蛋糕”,也要加快完善分配制度、增加收入來源,分好“蛋糕”,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無論是做“蛋糕”還是分“蛋糕”,都必須深化農村改革,調整和完善農村生產關系,破除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九大報告用186個字對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落腳點都在于“保障農民財產權益”“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深入領會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出大力實施“八大工程”(即實施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動融合的“三鄉”工程、促進質量強農的“荊楚農優品”工程、促進綠色發展的荊楚富美鄉村建設工程、促進共同富裕的精準脫貧工程、促進創新創富的農村電商工程、促進科技興農的農業科技工程、促進鄉村文化興盛的文化傳承工程、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紅色“頭雁”工程)。全省農業部門將結合實施“八大工程”,著力抓好三項重點改革,把保障農民財產權益、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要求落到實處:

  一是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加強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積極研究銜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采取多種方式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大力推廣互換、出租、抵押、入股、拍賣、托管等有效模式,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探索建立承包權有償退出機制。

  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行動”,一個縣市重點扶大扶強1至2家產業化龍頭企業,一個鄉鎮重點扶大扶強1至2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一個村重點扶大扶強1至2家農民合作社,一個小組重點扶大扶強1至2家家庭農場。切實加強規范引導和政策扶持,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聯耕聯種等多種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小農戶服務行動”,圍繞全省近500萬戶小農戶,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重點培育5000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和帶動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發展現代生產,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三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集體成員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退出、繼承、抵押等權能,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實施“村集體經濟壯大行動”,完善和落實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圍繞資源資產做文章,推行“資源變股份、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支持引導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多種途徑盤活資產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作者系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第4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亚洲日韩国产片三区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天啪天天99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