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方擬提高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征稅稅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8月2日發表談話時指出,壞事可以變成好事,挑戰可以轉化為機遇,我們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充滿信心。發言人這句話內涵很豐富,體現了中國人的哲學智慧,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對于農業而言,中國需要把中美貿易戰這件壞事變成好事,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大力推動農業的變革與發展。
貿易戰給中國農業敲響了警鐘
貿易戰爆發之前,我國連續14年糧食豐收,口糧安全有了可靠保障,糧食庫存充足。然而,一好遮百丑,人們因此誤以為我國農業已經很強,糧食已經無憂。直到這次中美爆發貿易戰,人們才如夢初醒,原來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每年卻要從美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進口大量的水產品、乳制品、牛肉豬肉、蔬菜水果、谷物棉花等農產品。2017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013.9億美元,其中出口755.3億美元,增長3.5%;進口1258.6億美元,增長12.8%;貿易逆差503.3億美元,增長30.4%。可見農產品進口規模在不斷增長,貿易逆差也在大幅擴大。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缺口將達到1億噸以上,中國將成為農產品的純進口國。在國際貿易正常的情況下,我國能順利從國外購買到需要的農產品,保障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要。但這次中美貿易戰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一旦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我們大量依賴進口的農產品要么會被禁售禁運,要么會被大幅增加關稅,從而影響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甚至導致國家處于一個危險的境地。因此,這次貿易戰對農業來說也許是件“好事”,它讓我國農業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不優、質量不高、供給不足、成本不低、流通不暢”等弊病暴露無遺。面對貿易戰的嚴峻形勢,解決農業弊病的工作必須打破原來的節奏和部署,時間要提前,力度要加大,措施要更硬,政策要更活,爭取早日取得實效。
貿易戰帶給我們關于農業的反思
這次貿易戰,使得我們有機會對比國內、國際農業生產的現狀,反思我們農業發展的短板和弱項,知恥后勇,亡羊補牢,為我們加大農業改革的力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我國農產品存在結構性矛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數量不足轉向了結構性矛盾。盡管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主糧年年豐收,但我國在大豆、棉花、乳制品、牛肉豬肉、水果等方面產業規模偏小、缺口很大,使得我們不得不從美國、巴西等國家大量進口。
其次,我國部分農產品質量不高。有些農產品雖然在我國大量生產,但由于質量不高,在市場上銷售困難,導致這些農產品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生產規模逐年降低。以大豆為例,國外的轉基因大豆比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含油量高2~3個百分點,而且品質均衡,因此我國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從國外進口大豆,而國產大豆卻賣不動,很多原來種植大豆的農民轉而改種其他作物。
再次,我國部分農產品價格偏高。由于我國農業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加之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科技落后、生產效率不高,導致國內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大高出美國、巴西等國的生產成本,以致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30%到50%。例如大米國際價格是3000元/噸,中國政府收儲價是3900元/噸,棉花國際價格是14000元/噸,中國政府收儲價是19000元/噸。這一狀況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優勢,多數企業會選擇從國外進口自己需要的農產品。
再其次,我國農業產業鏈競爭力不強。現代農業競爭,已由產品之間的競爭,轉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歐美國家的農業產業鏈建立時間早、發展較完善、智慧程度高,反觀我國農業產業鏈,組織化和一體化程度較低,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不完善,加工鏈總體較短,價值鏈延伸不足,服務鏈發展滯后,功能鏈剛剛起步。農業產業鏈的不完善和欠發達,制約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貿易戰給中國農業帶來發展機遇
我國多次聲明,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是我們也不怕打貿易戰。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農業來說并不可怕,反而可以使我們在反思教訓的同時,加大農業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實現農業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借機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在貿易戰之前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使得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今年5月,我國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農業必將成為有奔頭的產業。當前,中美貿易戰進入一個更加激烈的階段,我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擴大農村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壯大農業這個基礎性的戰略產業,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沖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是借機大力推動農業農村改革。貿易戰進一步凸顯了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的緊迫性,我們要變挑戰為機遇,加快農業農村改革的步伐,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當前,農村改革的重點是土地制度的改革、產業結構的調整、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農業補貼制度的改革,等等。
三是借機大力發展農業科學技術。貿易戰對于我們加快農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國產農業裝備的推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針對我國農業科技落后的現狀,我們要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工作,尤其是在新品種培育、農業耕作技術、農業機械裝備、智慧農業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四是借機大力完善農業產業鏈。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產業鏈構建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加工鏈、價值鏈、創新鏈、供應鏈、服務鏈的重構和功能升級,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體,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共享均衡利潤,按照“壯大主體,培育載體,提升水平,強化支撐”的思路加快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系吉首大學副校長、“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