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云鵬本不是學農業的,他1986年考入北京大學,學的是中文。不過,臧云鵬出身于農民家庭,對農民的不易有切身體會。2007年,他擔任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的《大生》雜志主編,與農業重續前緣。當時,中國大豆產業遭到進口大豆的打擊,記者采寫了一篇《大豆阻擊戰》,這篇報導深深地觸動了他。他由此開始關心和研究中國農業,特別是國際資本在中國農業領域的運作。
2013年,以《大生》雜志刊發文章為主要內容,臧云鵬編寫出版了《中國農業真相》一書,該書被送呈農業部幾位主要領導審閱。審閱意見是:該書“提出了中國農業的問題”,并被要求“再寫一部回答這個問題”。由于臧云鵬對農業問題的熱情投入及取得的成就,2016年,他被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聘為研究員。
早些時候,與云鵬有過一番交談,但覺得對他講的內容(包括他引用的經濟原理和大量數據)把握理解得太欠火候,所以遲遲沒能動筆。后來,中美貿易戰打響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反制,中國對美國商品也加征報復性關稅。貿易戰波及到糧食及其他農產品。此次征稅共涉及517項農產品,包括大豆、谷物等糧食商品及棉花、肉類、水產品等。貿易戰下,如何重新認識中國的糧食安全?帶著這個問題,再次聯系臧云鵬,用通話和文字往來的方式,補充、完成了上次的訪談。
中美貿易戰對農產品的影響
我向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兩國農產品造成了哪些影響?臧云鵬回答說,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糧食價格的下跌,農民收益減少。以大豆為例,8月1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約價格為897.75美分/蒲式耳,比貿易中美摩擦之前的1065.25美分/蒲式耳下跌了16.68%。8月14日,美國大豆主產州艾奧瓦州現貨價格已跌至809.75美分/蒲式耳-825.75美分/蒲式耳,低于2018年大豆總成本——922美分/蒲式耳。這意味著,美國農民生產大豆是虧損的。為了應付這一窘境,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項價值12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用于購買大豆、高粱、玉米、棉花、小麥、乳制品、生豬、水果、堅果和其他農產品,然后分發給糧食銀行和其他營養項目。
短期內,貿易戰給中國造成的困難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美國對華進口的減少導致我國進口總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下同),7月6日至8月9日,我國進口美國大豆19.05萬噸,同比減少35.25萬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為800.5萬噸,同比下降了207.5萬噸。7月6日至8月9日進口小麥0噸,同比減少10.83萬噸;進口玉米0.97萬噸,同比減少17.6萬噸;進口高粱0噸,同比減少47.59萬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口谷物及谷物粉144.4萬噸,同比減少135.6萬噸。盡管有國儲拍賣,供求關系依然緊張,原料價格上漲。8月13日大豆、玉米收購價格均比7月30日上漲了6元/噸。
他分析說,中美貿易戰中,中國農業存在不利因素。從農業稟賦上看,全球的國家和地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地多人少,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另一類正好相反,地少人多,如歐盟、日本、印度、中國等。這兩類國家和地區在糧食成本上具有較大差異,前者具有較低的勞動成本,而后者恰好相反。以中美兩國的玉米成本為例,2016年美國勞動成本為32.89元/畝,中國則高達458.10元/畝。成本差異導致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價格競爭力。以大豆為例,自上世紀中期從出口國轉變成為進口國以來,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2017年進口大豆9554萬噸。在中美貿易戰中,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加征高額關稅固然有較強的反制力,但中國也因此受到不小影響。加征關稅后,中國仍然高價從美國進口了19萬噸大豆,就反映出開辟新客戶難度不小。這一挑戰具有長期性。因為無論怎么發展,到2030年-2035年,我國農村還會有將近4億左右的人口。
他說,從長遠看,我國可以通過進口來源多元化、調整飼料配方減少豆粕用量、增加其他油籽和粕類進口、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給力度以及提高國產大豆綜合生產能力等多種手段,化解貿易戰的負面影響。
如何化解貿易戰的負面影響?
話題轉到在農產品領域,中國的應對之策。我問:“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能不能為化解貿易戰的負面后果、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呢?他的回答是,乍看上去,助益不大?!耙粠б宦贰毖鼐€65個國家和地區總耕地面積(包括中國,下同)為106.52億畝,占全球的49.8%。2016年谷物收獲面積為61.27億畝,占全球谷物收獲面積的56.88%。谷物總產量16.39億噸,占全球總產量28.49億噸的57.53%。就中國需求量較大的大豆來說,據糧農組織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的產量僅有2504.8萬噸。2017年大豆出口量為459.86萬噸,進口量為1361.43萬噸,難以在短期內成為彌補美國大豆空缺的主力。
但他同時強調,這65個國家和地區的潛力不可忽視。從耕地面積和谷物收獲面積的差額來看,該地區未被利用的耕地資源高達45.25億畝。而且,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出手相援。據報道,最近,俄羅斯決定提供250萬英畝土地,供中國公司和農民承包,種植大豆。
臧云鵬說:中美貿易戰充滿不確定性,這也使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存在一定程度不確定性。他提出三條對策,一是進口來源多源化。以大豆為例,目前我國進口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個國家手中,這樣一種結構本身就存在風險。今天以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大豆進口出現的困難多少都會與此有關。通過這次貿易戰,我國政府也深切地認識到進口來源多元化的必要性。這一教訓,無論中美貿易戰結果如何,都應清醒地認識和把握。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長期客戶,應成為國家級戰略。二是設法增加單產。貿易戰應當為我國的種植業敲響警鐘。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想通過增加國產大豆產量的方法填補美國進口的空缺,就需要增加3億畝耕地,而這是不可能的。上述主張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總產量是由耕地面積和單產兩個變量共同決定的,如果能提高單產,就可以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總產量。2016年我國大豆畝產僅為120公斤,而美國同期大豆畝產為232.16公斤,是中國的近兩倍。如果通過科技手段提高大豆單產,達到美國的水平,則無形中可以“增加”1.2億畝耕地。三是提倡低油健康生活理念。目前我國居民對食用油使用量極大,已經危害健康。2017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提出適時出臺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國民營養健康水平。這將從消費端緩解我國對大豆的進口需求。
這三條主張涉及到國際戰略、科技進步和生活方式變革三個方面,在國際戰略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本身就帶有改變過去過多注重與歐美國家發展關系,讓中國的對外關系更均衡,對外開放的對象國更全面,這樣做,可以有效地對沖國際社會各種不利事件的消極影響,讓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走得更穩健。在科技進步方面,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科技水平距離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還有不小距離,應該調動全國人民,包括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為他們營造寬松、有利的做事環境,增強自身實力,以實力求發展、求合作。在生活方式變革方面,古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說法并沒過時。過度消費、特別是食用過多的油鹽糖已經危害人的健康,在西方發達國家,由此導致的富貴病已成為人類生命的第一大殺手。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富貴病在我國也日見增多。改變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這三條主張提得挺高明,它不僅適用于中美貿易戰的糧食問題,對其他領域同樣適用。如果國人能上下一心,在中美爆發貿易戰的時候,痛下決心,趁機解決國內長期存在、一直沒能解決的深層次問題,謀長遠、謀發展,必將更好地推進中國夢的實現。
如何看待我國的糧食安全
中美貿易戰涉及到中國的糧食安全,但不是全部。我請他總體上就中國糧食安全發表自己的見解。他回應說:糧食安全既包括總量安全,也包括結構安全、品質安全等。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安全和品質安全。主要表現是玉米、稻谷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高粱、大麥等供給不足;高端優質產品供給不足。以玉米為例,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5/16年度總產量為22463.2萬噸,總消費量1776.04萬噸,年度供過于求5000多萬噸。2018/19年度稻谷供過于求1842萬噸。2017年,小麥自給率達到120%。但高粱自給率為25.49%,大麥12.15%,大豆自給率7.87%。呈現出“多的太多,少的太少”局面,存在品種安全問題。在品質等級方面,我國部分糧食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比如,小麥庫存較大,但還需要進口面包粉,主要是我國小麥多為中筋小麥,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不能滿足需求。再比如稻米也有較大庫存,但優質稻米比例較小。這也為保障糧食安全留下了隱患。
面對上述問題,2015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經過近三年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7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下降3.6%??偖a量下降1.7%。大豆從2015年的0.98億畝增加至1.27億畝。小麥和稻谷采取了保留最低收購保護價框架、價格盡量貼近市場的措施,2016年率先降低了口感質量較差的早秈稻的價格,2018年小麥政策性收購等級從五級提高到三級。
與臧云鵬的交流,讓人感到,中美貿易戰雖然給我們的農產品造成暫時的困難,但并不是沒有應對之策。我們完全有理由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充滿信心,保持樂觀,在中美貿易戰保持定力,不亂陣腳,以我為主,冷靜應對。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投資參考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