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溫鐵軍:新時代鄉賢的歷史使命

[ 作者:溫鐵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07 錄入:王惠敏 ]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鄉村傳統社會和傳統文化是幫助中國度過城市載體的現代化資本危機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我理解,這是對鄉村治理指導思想和政策研究方向做出的重大調整。《新時代鄉賢》一書,呼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深入發掘了新鄉賢們在“三治合一”框架下體現德治、推動鄉村良性治理和綜合發展的優秀經驗,感召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建功鄉村振興。

一、關于愛故鄉

我要先說說我們鄉建團隊這幾年在全國發起的愛故鄉公益活動的重大意義。

愛故鄉,作為城鄉社會中下層廣泛參與的復興鄉土文化的運動,與城鄉融合是一體兩面。她本身是中國人尋根的運動,無論在思想上、在文化上,甚至在人類文明上,無論對于美麗中國、生態文明,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我們這代人,被稱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大多數都經歷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基層工農兵的歷練。因為那個時代特殊性、復雜性,很多人一生到過很多地方,有很多不同的故鄉。我自己就在很多地方都長待過。無論到哪工作生活,都會愛上那個地方,不僅是愛那個地方的山和水,而且愛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所以,愛故鄉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就不是簡單地表達某個人愛一個自己出生的家鄉,而是蘊含著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一致的、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傳承下來的更廣泛的“家國天下”的概念。《禮記·大同篇》中述及“仁愛天下”的情懷,正是我們鄉建團隊發起和推進愛故鄉活動的指導思想。

愛故鄉不應該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理念,更應該表現在具體的行動上。我們所有參與到鄉建工作中的人,都應該以積極心態入世有為,使自己曾經作為故鄉的地方,使天下人的故鄉,盡可能地保留原來在地化特征的那些風土人情,那些風光地貌,那些本來就可持續的父老鄉親們的質樸生活。只有這些都在,我們的愛故鄉才不是某一個人的淡淡鄉愁,而更多地應該是一個真實的、把自己融入故鄉歷史的文化過程。

能夠做到這些的鄉建人,就是新時代的鄉賢。這本書里涉及愛故鄉鄉土文化、民藝傳承、大眾教育、生態家園、鄉村經濟五大方面的28個案例,有的我都非常熟悉,他們將其生命融入了保護故鄉的歷史文化過程中,他們是知行合一的新時代鄉賢的典型代表。

二、鄉賢產生的時代條件:城市化與中等收入群體的“去城市化”

中國在21世紀初,完成了銀行資本的市場化改制,隨即內在地遵循了金融資本推進虛擬經濟的規律,進入了一個金融業和地產業緊密結合的城市資本化高速度擴張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城市化加快進程,成就了地方普遍認可的政策指導思想。

君不見短短十年里,海內外大地產商不僅把無數的鋼筋水泥堆滿了各個城市的有限空間,造就了一大片水泥叢林和柏油沙漠,使所有身處其中者都因必須“仰視”摩天大樓而倍感壓抑!而且,為了利用中央保護耕地的“占補平衡”政策來獲取“土地指標”,還堂而皇之“一刀切”地消滅了成千上萬的自然村社,使盡失膏腴之地的鄉親被逼上樓……在這個“資本以資源為盛宴、巨賈以人性為饕餮”的過程里,我們作為人的最基本的屬性隨著資源破壞而被剝奪或被扭曲:房奴、車奴、蝸居與“窮得只剩下錢”,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日益增長與生產者不得不持續加大高污染化肥和有害飼料的使用……這在本質上是同一類問題。

 追求短期的眼前的利益是個多么容易的事。只要甩掉所有的成本,包括環境的、資源的、人文的、社會的,包括我們所珍愛的一切,就可以短期內暴富。這就是所謂的制度成本。那么,人類惡性發展制度成本甩給誰了呢?最終甩給了大自然,甩給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甩給國家的農耕歷史,甩給了中國人的多樣性文明。這就是惡性循環——強勢群體把成本甩給最沒有承載能力的弱勢群體,反過來就會懲罰我們所有人。

習近平總書記最早把“留住鄉愁”與“兩山思想”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到2018年兩會上又提出:城市化不能以鄉村衰敗為代價。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相輔相成,這是具有現實意義地重新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思想。城市化、特別是大城市化,主要是滿足明顯過剩的金融資本和地產資本相結合的獲利需求。但這個過程已經讓我們過去那種不自覺的時代付出了極大代價!包括生命健康、資源環境的代價同時,也讓鄉土社會遭到嚴重破壞。當前,日益嚴重的“大城市病”已經因教訓沉重而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在城市病的擠壓下,很多人產生“去城市化”的愿望。這個潮流,歐洲在20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世界上已經有了三四十年的逆城市化進程。

同時,進入21世紀我國最大的社會結構變化,就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所謂思鄉、留住鄉愁,也主要是伴隨著中等收入群體而出現的一種去城市化趨勢;當然,也伴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如今,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財富和文化崛起,“鄉土感念”從過去比較邊緣的小資情調中的“一縷鄉愁”、或農民打工者返鄉過年的“難舍親情”,愈益演化為一種主導社會變遷的“去城市化”群體行動,也形成了對鄉土資源景觀和農事文旅產業發展的巨大需求。

三、新時代的鄉賢,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擔當者

新時代鄉賢,到底具有什么樣的歷史使命?我們認為,他們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擔當者,他們正是用故鄉之愛“潤物細無聲”地改變并形成這種被城市化、工業化,被所謂的發展主義現代化所導向歧路的困境;他們所默默擔當的,正是我們鄉村生活中鮮活地保存著的對中國多元文化的歷史傳承。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有些提法容易有“見物不見人”的誤區。人們忘記了唯物主義歷史觀不是精英創造歷史,也不是有話語能力的知識分子創造歷史,而是人民創造歷史,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在基層做出貢獻的這些人創造了最鮮活的豐富多彩的歷史。

從1999年開始,中央政策層面上明確提出“以人為本”。據此可以認為,“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作為政策思想可能回歸主流社會。接著,2001年“三農”問題成為中國理論界和決策層正式引用的術語,2003年中央強調“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考察時強調,要傳承鄉村文明和鄉土文化,保留田園風光。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不要把鄉村美景都弄沒了,不要把鄉村傳統文化都搞丟了。

可見愛故鄉活動真正貫徹的就是“以人為本”,把人作為愛故鄉的中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要接近底層、接近人民!我們每年的愛故鄉年度人物征集,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民間的英雄、鄉賢發掘出來。這些新鄉賢們沒有雄厚資本,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憑著自己的良心和熱血來感動這個世界、推動社會各界的內在變化!

同時,給這些新時代鄉賢們以掌聲和贊美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于無聲處聽驚雷”——不讓這些在底層社會默默無聞、仍然為鄉土文明奮斗著的人們被主流社會忽略!如果大家把他們忘記了,則意味著巨大的代價轉嫁到基層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再能站得出來。

真正的偉力在民間,這個世界將會因這些基層鄉賢們的努力,因為世界范圍內正向的交流,而逐漸改變在過去的工業時代和現在的金融時代所造成的負面后果。如果沒有無數基層的鄉賢們這么不計任何代價、不追求GDP的努力工作,我們的鄉村文明以至于中華文化根基被破壞的速度,會遠比現在快得多。

新時代鄉賢是中華優秀文化基因的人格化身,也是中華文化在21世紀必將復興從而造福全球的最先行的擔當者。盡管我們身處其中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都遭到了破壞,但今天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向生態文明轉型的新時代,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一個方向,外部條件就會逐漸改觀。須知,生態文明的內涵就具有中華文化的精髓,這個精髓就是多樣性、就是包容,就是要對各種不同多樣的生存方式及其文化方面的多種形式表達,都表示理解和尊重。新時代鄉賢,在千差萬別的不同地方所進行的多樣性的探索實踐,都和其“十里不同風”的風光地貌、風土人情高度相關,也就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只要不再用工業化時代那種標準化思維來當做評判依據,各地鄉賢們的創新空間就是無限的!

鄉村振興,需要成千上萬“一懂兩愛”的人才。希望通過政策等各種手段,更多地調動城市里那些還保留有鄉愁的人——那些情感相對比較敏感的文化人、音樂人、詩人——的參與。把成千上萬的鄉賢們發掘出來,喚起社會各界更多人熱愛故鄉、建設故鄉的力量,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讓人與自然之間更和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國仁鄉建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线码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久久高清亚洲免费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