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期,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深刻認識并辨證把握好脫貧攻堅面臨的諸多理論實踐前沿問題緊迫而重要?;趯嵺`觀察和深入調研,思考梳理了決勝脫貧攻堅中十個方面的問題挑戰,并逐一進行系統分析,旨在為實現高質量脫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理論實踐;前沿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過不懈努力,七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推進。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連續6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1.7%,改變了以往新標準實施后減貧人數逐年遞減的趨勢,打破了前兩輪扶貧每當貧困人口減到3000萬左右就減不動的瓶頸[1]。全國12.8萬個貧困村有10.2萬個脫貧退出,全國832個貧困縣有436個脫貧摘帽[2]。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包括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考核體系全面建立,精準扶貧中“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基本解決。貧困群眾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實現,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住危房等問題在大部分地區得到較好解決。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通過脫貧攻堅戰,有力促進了一大批干部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工作作風的轉變,促進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明顯增強,促進了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明顯提高,促進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戰使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得到新的弘揚,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消除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將為中國實現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同時,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以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4月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標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期。當前,我國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這一關鍵時期,既要看到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堅定信心,還要充分認識脫貧攻堅存在的各類問題,特別是需要深刻認識并辨證把握好脫貧攻堅所面臨的理論實踐前沿問題。本文基于實踐觀察和相關調研,思考梳理了決勝脫貧攻堅中十個方面的問題挑戰,并逐一進行系統分析,旨在為實現高質量脫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決策參考。
一、理解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
如何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問題。特別是,如何用脫貧攻堅形成的成就、發展基礎以支撐新時代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如何用脫貧攻堅的精神鼓舞全民族在新征程中不斷砥礪前行?這都是需要加強研究的重要議題。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構成脫貧攻堅的理論前沿問題之首。
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可以從直接效果、間接影響和溢出效應三個方面進行概括。
從脫貧攻堅直接效果看,投入多少錢,建設多少項目,多少貧困人口受益并實現了脫貧,這些都是脫貧攻堅的直接效果。在脫貧攻堅期間,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貧困戶收入的變化,可以和歷史上縱向比,也可以橫向比。從全國看,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習近平總書記做出的重大判斷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因此,進行規范的總結和清晰的表述就非常重要。弄清楚脫貧攻堅投入、產出是總結的前提,如果連投入多少錢都不清楚,做了多少事也不明晰,效果、成就呈現就會影響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脫貧攻堅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局限于專項扶貧投入(也就是過去由扶貧辦管理的財政扶貧資金)。脫貧攻堅的投入涉及方方面面,渠道多、數量大、投入集中、使用要求更高,這是脫貧攻堅階段扶貧投入的主要特點。
從脫貧攻堅的間接影響看,脫貧攻堅既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的組成部分,同時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積極影響。比如從經濟領域看,由于脫貧攻堅各種資金項目的投入,大大加快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這些不僅從定性的、直觀的描述給予呈現,還從定量角度進行分析,也都印證了以上論斷。脫貧攻堅的間接影響還體現在堅定“四個自信”方面,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與脫貧攻堅密切相關,脫貧攻堅就是“四個自信”的生動實踐。再比如,脫貧攻堅在全面從嚴治黨方面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總體看,脫貧攻堅確實是一項前無古人、難有來者的偉大歷史事件。
從脫貧攻堅的溢出效應看,最直接的體現就在中國貧困治理新體系的形成。這套體系對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開展貧困治理、促進共享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脫貧攻堅的溢出效應還體現在抓黨管黨方面,對其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在培養鍛煉黨的干部上產生了明顯效果。目前駐村幫扶干部累計超過300多萬人次,在崗的第一書記20.6萬人、駐村工作隊70萬人,這些干部都是縣級機關單位派駐的,不含鄉干部。近百萬名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僅僅簡單的成本支出每年就達上千億元,這并沒有算入脫貧攻堅的成本。這些干部進村入戶為貧困群眾謀脫貧謀發展,不僅指導村支兩委、群眾按照精準扶貧方略把國家多種脫貧攻堅政策落到實處,而且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增進了干部對群眾的感情,增進干部對國情、廣大農村的了解和理解。這是這些干部走上領導崗位的重要資本,駐村幫扶積累的情懷、感情,實際上是為這些干部未來治理一個地方或一個部門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形象提升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溢出效應。放眼全球,沒有哪個政黨能夠一個不落地解決本國人民的絕對貧困問題,也沒有哪個政黨能夠如此廣泛深入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凝心聚力解決貧困問題。這就是一個政黨執政能力的充分體現。中國扶貧的巨大成就,其背后實質上是一個國家貧困治理體系的有效性以及較強國家治理能力的呈現。
綜上所述,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集中體現在:一方面,脫貧攻堅解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史上從來沒有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一個史詩般的成就,決定了脫貧攻堅必定載入中華民族發展、人類發展的史冊。如何記載好、總結好脫貧攻堅意義重大。另一方面,脫貧攻堅形成和確立了習近平扶貧思想。這套思想體系不僅指引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也必將指引中國在新的發展征程中,在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促進共享發展、加快共同富裕進程中發揮指導作用。這也是中國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核心內容。
二、領會脫貧攻堅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脫貧攻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做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親自策劃、親自發動、親自領導、親自督戰脫貧攻堅戰,五年六次主持召開脫貧攻堅主題座談會研究、推動脫貧攻堅,形成了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體系。2018年8月,中央批準出版《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全國發行,這標志著習近平扶貧思想的基本形成。從形成過程看,習近平扶貧論述形于長期的反貧困實踐,成于擔任黨的總書記之后對貧困問題的深刻思考、做出的重大判斷。從實踐檢驗看,在習近平扶貧論述指引下,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對中國鄉村發展、治國理政、抓黨管黨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習近平扶貧論述客觀上已經具備了思想體系所應有的理論特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的最新發展,必將成為全球貧困治理的重要指導思想。
脫貧攻堅指導思想的前沿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習近平扶貧論述是全球減貧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全球減貧理論最新發展、實踐最新成就進行對話,習近平扶貧論述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治理貧困認識的普遍性,能夠回應全球貧困治理中一系列難題,特別是經過中國脫貧攻堅大規模的實踐檢驗,這一理論體系具有鮮明科學性。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的,精準扶貧方略是解決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的唯一途徑。
二是從習近平扶貧系列講話到習近平扶貧論述,再到習近平扶貧思想是一個有力有序推進的過程。通過深入、系統研究,充分認識并闡述從習近平扶貧論述到習近平扶貧思想的客觀必然性。盡管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確立是政治抉擇問題,但是,作為脫貧攻堅重要的前沿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把脫貧攻堅實踐對這一思想確立的強烈需求呈現出來,把這一思想體系成熟的豐富內涵、理論品格呈現出來,把這一思想體系引領實踐取得的成效并回應全球貧困治理問題的指導價值呈現出來。
三是習近平扶貧論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研究是習近平扶貧思想形成與確立的理論基礎。首先要加強基礎性研究,包括這一思想體系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研究,《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的深入解讀;其次要深化習近平扶貧論述的專題、重大主題研究;再次要開展思想體系研究,從思想體系的方方面面凝練、構建習近平扶貧思想;最后要強化思想傳播路徑研究,有力有效組織思想體系的對內宣傳和對外傳播。要善于運用學習研究成果指導理論武裝的強化,更加扎實地以習近平扶貧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實踐充分證明,脫貧攻堅成效越顯著的地方,其共同特點必然是當地干部群眾學習領會習近平扶貧論述更加深刻,運用于推動工作做得更好。
三、把握脫貧攻堅的目標標準
2015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就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3]。脫貧的標準就是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到2020年大約是4000元),且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這個標準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略高于世界銀行絕對貧困標準,攻堅期內要始終堅持,既不降低標準、虛假脫貧、影響質量,也不拔高標準、脫離實際、吊高胃口。
目標標準問題的前沿性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減貧目標確定的基本要素。這是理解目標標準的認識基礎。把握不好,就會出現降低標準或拔高標準。一個國家或區域扶貧目標的確定,主要受政治承諾、貧困現狀、減貧動力(如發展帶動減貧能力、可投入扶貧資源)等方面影響。由此,按部就班保持原有力度是無法兌現這一承諾的。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就是脫貧攻堅要完成的目標任務。能否完成,取決于投入力量大小和采取扶貧方式的有效性。為此,中央確定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以攻堅的方式凝聚更大力量;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用精準扶貧方式確保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第二,脫貧攻堅目標標準的內涵。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貧困人口義務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保障有學上、上得起學。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主要是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圍,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獲得及時診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對于現居住在C級和D級危房的貧困戶等重點對象,通過進行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其不住危房。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貧困人口有水喝,飲水安全達到當地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標準[4]。這是從全國范圍確定的目標標準,具有普適性。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區可以在國家基本標準和總體要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細化實化標準并嚴格執行。
第三,堅持目標標準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當前,各地存在不少拔高標準的現象,比如有的地方把“義務教育有保障”變成了上什么學都不花錢,把“基本醫療有保障”變成了看什么病都不花錢,把“住房安全有保障”變成了住大房住好房,過高的標準不僅很難持續,而且兌現不了還會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堅持脫貧攻堅目標標準,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前沿問題之一。只有把握好問題的核心,才能保持定力,堅持目標標準不動搖。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扶貧方面,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健康扶貧方面,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加強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配備合格醫務人員,消除鄉、村兩級機構人員“空白點”,做到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保障。在危房改造方面,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持和技術幫扶,采取多種措施保障貧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在飲水安全方面,加快深度貧困地區、改水任務較重地區和邊境地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保障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4]。
四、堅持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
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精準扶貧,逐步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精準扶貧思想,成為習近平扶貧論述的核心內容。
脫貧攻堅基本方略的前沿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由核心內容、實現路徑、根本要求、保障體系和落實行動等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子系統耦合而成,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貧困治理體系。實踐中出現的扶持不精準、脫貧不穩定、內生動力不足等現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工作中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根本要求。換言之,準確理解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根本要求,成為領會貫徹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精準扶貧,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目標的關鍵[5]。
其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是我國扶貧理念的重大創新,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方法論。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是基本要求;實施“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是實現途徑;解決“四個問題”(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是關鍵環節;推進貧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主要目標。其根本要求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實現扶貧方式方法的轉變,以此不斷推進貧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5]。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解決“四個問題”,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體系。做到“扶持對象精準”,就能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兩者之間通過“建檔立卡”實現。這里的“建檔立卡”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治理實現過程,是一個體系完善的過程?!敖n立卡”至少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建檔立卡過程,首先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評出真正的貧困戶,通過這一過程,激發群眾內心深處扶貧濟困的內在本性,這實際上也是幫助群眾提高自身能力、激發內生動力的過程;二是經過程序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得到精準幫扶,實施精準扶貧,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后,要及時退出;三是由于各種原因致貧、新出現的貧困人口要及時“建檔立卡”,享受精準扶貧政策。及時、動態進出“建檔立卡”系統的過程,就是貧困治理中精準識別貧困的過程。相類似,做到其他五個精準,解決其他三個問題,和做到第一個精準、解決第一個問題一起構成了復雜、動態的貧困治理體系。
再者,精準扶貧方略具有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從理論維度看,全球減貧治理中的難題始終是瞄不準,瞄不準的根源在于對貧困的認識不充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是對幾十年來全球減貧事業關于貧困認識的創新與完善。二戰以來,減貧發展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通過整體發展帶動貧困減少,以涓滴效應消除貧困。但近幾十年來,很多國家實踐證明這行不通,特別是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帶貧效應大幅度減弱,發展對貧困的帶動力減弱,涓滴效應弱化。新時代脫貧攻堅,反其道而行之,通過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整體區域的發展,以解決貧困問題作為優先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這實際上就是對全球發展理論的創新。從歷史維度看,近300多年來,全球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發展帶動消除貧困,根本原因在于,貧困的規律并沒有被完全認知,習近平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正是基于對貧困演變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從實踐維度看,各地實踐呈現出扶貧脫貧的普遍性,這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既需要基于實踐的理論思考,也需要理論創新指導、推動新實踐。
五、攻克深度貧困
脫貧攻堅中的深度貧困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和短板,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深度貧困問題的前沿性集中體現在深度貧困的對象、深度貧困的內涵與外延、攻克深度貧困。在脫貧攻堅戰的決勝時期,“三區三州”的脫貧攻堅問題特別急需深入研究。
什么是深度貧困對象?既包括深度貧困區域,也包括深度貧困群體。從區域看,全國性深度貧困區域主要指“三區三州”。“三區三州”的“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叭齾^三州”是連片深度貧困地區,80%以上區域位于青藏高原區,這些區域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民族、宗教、維穩問題交織,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首次提出抓好“三區三州”的脫貧工作,指出西藏和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云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6]。
深度貧困問題的內涵與外延。習近平總書記曾把深度貧困的特征概括為“兩高、一低、一差、三重”?!皟筛摺奔簇毨丝谡急雀?、貧困發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6]。由此,當前深度貧困內涵主要是“兩不愁三保障”,這是脫貧的基本標準。外延包括基本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攻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雖然只剩下172萬貧困人口(2018年年底)沒有脫貧,但是這些地方的脫貧成本比別的地方更高,脫貧難度比別的地方更大。這是脫貧攻堅后兩年重點攻堅的區域,各地各部門正緊盯這些地區,加大投入、加大幫扶力度,確保完成脫貧任務,主要是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集中優勢兵力,精銳出戰,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六、完善大扶貧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這一重要論述不僅深刻闡述了堅持構建大扶貧格局的重大意義,而且指明了深化大扶貧格局的發展方向。堅決打贏脫貧戰對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不斷深化大扶貧格局,持續構筑起全社會扶貧的強大合力。
改革開放以來的扶貧實踐表明,大扶貧格局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到90年代達到一個高峰,我國社會扶貧工作不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體系日趨成熟。但是,離完善大扶貧格局的要求依然存在差距。最主要體現在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社會扶貧“兩動論”(指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聯動的大扶貧格局)還沒有深刻理解,總體上缺乏精準和足夠的認識與把握。政府、市場、社會互動,目前的問題是政府充分發揮了作用,但是市場在扶貧脫貧中的作用不少地方被忽略了,或者市場的作用發揮不足,在社會動員方面做得也不夠充分,距離三者互動還有較大差距。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聯動,一方面是三者都動起來了,但是聯動的程度不夠。另一方面,社會扶貧的活力還沒有完全激發。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深化大扶貧格局,需要正確把握以下工作原則:一要堅持脫貧攻堅目標標準,既不降低標準,也不拔高標準;二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各種力量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精準發力;三要堅持改革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各方面要更加用心用力用情開展工作;四要堅持高質量脫貧,更加注重幫扶的長期效果,夯實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基礎;五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六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考核評估,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深化大扶貧格局,需要強化專項扶貧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加大行業扶貧,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扎實做好軍隊幫扶工作,更廣泛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社會扶貧,繼續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
七、激發扶貧脫貧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內生動力之所以成為理論前沿問題,關鍵要充分認識到內源發展和內生動力不僅客觀存在而且至關重要。只有內生動力的建立,內源發展才有實現基礎,而只有實現內源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有前提。顯然,只有內生動力的激發、培育與形成,高質量脫貧和高質量脫貧摘帽才可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脫貧動力。《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中,“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主題單獨成章,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扶志26段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尊重貧困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的基本原理,要求脫貧攻堅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基層和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些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具體體現,是做好扶貧扶志工作的根本遵循。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指導意見》)將扶貧扶志行動作為十項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舉措之一,提出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志教育活動;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動員更多貧困群眾投工投勞;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鼓勵各地總結推廣脫貧典型,宣傳表彰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示范帶動貧困群眾;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通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加強對高額彩禮、薄養厚葬、子女不贍養老人等問題的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文化扶貧工作,提升貧困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把扶貧領域誠信納入國家信用監管體系[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扶志的重要論述和《三年行動指導意見》精神,國務院扶貧辦會同12部委印發了《關于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提出加強教育宣傳培訓、改進幫扶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等方面14條具體措施。
目前增強脫貧內生動力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體現在:一是主觀上安于現狀而不想改變;二是客觀上能力不足而不能改變;三是工作上引導政策不夠精準。雖然“等靠要”“不勞而獲”等貧困人口總的比例不高、數量不大,但問題是負面影響大,社會關注度高,容易發酵,可能引起其他貧困群眾特別是普通農戶的不滿,影響脫貧攻堅效果。
擺脫思想貧困、意識貧困,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是筑牢脫貧穩定基礎的治本之策。脫貧攻堅越進入決勝時期,激發貧困群眾奮斗熱情和干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為此,進一步完善“益貧帶貧”機制,為貧困群眾脫貧、持續增收創造機會。進一步完善政策激勵約束機制,強化正向激勵,防止政策“養懶漢”。進一步加強產業就業技能技術培訓,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先進典型引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村規民約引導,破除陳規陋習。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扶貧扶志扶智的濃厚氛圍。
此外,扶貧困群眾的志,首先是干部要有志氣、有信心。干部內生動力怎么激發,一是通過大培訓改變理念,改善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對于基層干部而言,就是要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能力。二是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作風建設、反腐敗進一步激發干部的內生動力。三是通過關懷激勵,激發干部的內生動力。
八、實現穩定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不能到時候都說完成了脫貧任務,過一兩年又大規模返貧。要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梢?,穩定脫貧是指在預定期限內不僅完成脫貧數量、質量目標,而且要建立長效穩定脫貧機制,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攻堅解決的是多維絕對貧困問題,針對各方面的致貧原因精準采取對策,這決定了穩定脫貧的對策也必然是綜合性、立體式、可持續的。
嚴把貧困退出關,這是穩定脫貧的前提。脫貧攻堅解決的是絕對貧困問題,標準就是“兩不愁三保障”。這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必須嚴格執行退出的標準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這就需要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上下共同努力解決。要把握保障標準,各地可以在國家基本標準和總體要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細化實化標準。要宣傳政策標準,合理引導預期。要統籌整合資源,減少和簡化項目審批環節,優化工作流程,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盡快基本解決突出問題。
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這是穩定脫貧的基礎。要適時組織對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探索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對貧困人口、脫貧人口、邊緣人口等進行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納入幫扶。同時,加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1]。
重視脫貧攻堅風險的防范,這是穩定脫貧的支撐。要防范完不成任務和脫貧質量不高的政治風險。特別是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摸清底數,強化政策措施,補齊短板弱項。要防范工作中的風險。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中存在就業不足、穩定性差、社會融入差等問題解決不好帶來的社會風險;扶貧小額信貸貸款出現呆賬壞賬以及光伏扶貧建設質量不高、運維滯后、套取冒領國家補助資金等經濟風險。要防范由于各種政策的疊加不勞動比勞動享受的政策還多,形成“養懶漢”而導致的道德風險。要防范資產流失的管理風險。脫貧攻堅期間,大量扶貧資金投入,大批扶貧項目建設,形成巨量存量資產,需要以縣為單位摸清底數,建立臺賬、有效監管,防止資產流失,充分發揮這些資產在穩定脫貧、促進發展中的作用。還要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和制度建設,防范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風險。
防止脫貧摘帽后工作松勁懈怠,這是穩定脫貧的保障。至今已有430多個貧困縣實現摘帽。從實踐和歷史經驗看,一些摘帽縣在摘帽以后出現松勁懈怠,如有的撤攤子、歇歇腳,有的轉移重心、更換頻道,這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解決。最主要的是要穩定脫貧攻堅政策。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貧困縣黨政正職要保持穩定,做到摘帽不摘責任;脫貧攻堅主要政策要繼續執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貧工作隊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幫扶;要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監管”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保持脫貧攻堅期內政策穩定,貧困村退出后駐村工作隊繼續開展幫扶,繼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監管力度,加強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夯實穩定脫貧的基礎。
九、總結脫貧攻堅的理論實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系統總結我們黨和政府領導億萬人民擺脫貧困的歷史經驗,提煉升華精準扶貧實踐成果,不斷豐富完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部署,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展開了豐富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脫貧攻堅的成就、經驗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總結,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2020年扶貧工作,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激勵全國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繼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成就與經驗總結,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一是為脫貧攻堅宣傳提供鮮活素材;二是為中國共產黨向世界宣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厚實的基礎素材支撐;三是忠實呈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實踐;四是總結成果的提煉轉化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是總結成果成為國家脫貧攻堅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脫貧攻堅總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總結內容看,包括脫貧攻堅理論總結,重點從助力習近平扶貧理論體系形成、探索中國貧困治理理論、凝練脫貧攻堅精神、總結中國特色扶貧道路四個方面。脫貧攻堅歷程總結,主要是對脫貧攻堅的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進行記錄、呈現,全景式記錄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進程。脫貧攻堅實踐總結,主要從解決絕對貧困、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培養鍛煉干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總結,包括省、市、縣、鄉、村精準扶貧成就總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總結。
加強脫貧攻堅總結成果的運用。按照總結形成成果和知識產品出版規范,整合各方資源,合力打造中國扶貧發展書系,全面記錄、呈現脫貧攻堅的歷程、效果、影響、經驗、啟示及偉大精神,成為國家脫貧攻堅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開發習近平扶貧論述系列知識產品,為國內宣傳、國際傳播提供支持,推動構建中國脫貧攻堅的學術話語和理論話語。加強總結成果的轉化,著力為習近平扶貧思想形成與確立提供成果支撐;為脫貧攻堅宣傳提供扎實素材和生動案例;為扶貧機制政策完善、2020年后扶貧戰略研究提供基礎;為扶貧理論的豐富發展提供支持;為講好中國脫貧故事提供來源;為中國脫貧攻堅檔案建設提供重要內容。
十、謀劃2020年后扶貧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們將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這個問題要及早謀劃、早做打算?!盵7]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內涵,有幾個關鍵要點:第一,對于貧困村和所在縣鄉而言,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必須優先完成;第二,脫貧攻堅戰解決的是絕對貧困問題,但相對貧困問題將長期存在;第三,在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這些重要論述,為謀劃2020年后我國扶貧工作思路、推進扶貧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提前謀劃2020年后扶貧戰略,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讓全體人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共享發展成果,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及早研究制定2020年后扶貧戰略,既是建立穩定脫貧機制的需要,也是實現脫貧攻堅戰和戰后扶貧工作無縫銜接的需要,更是中國共產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需要。從全球看,也是在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的基礎上繼續引領全球減貧事業、為全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需要。
2020年后我國相對貧困問題的治理與緩解,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脫貧攻堅戰結束后,我國絕對貧困問題的消除,并不意味貧困問題的消失,貧困依然以新的形式和表現存在。從發展進程看,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基本建成現代化國家,這一目標要求,決定了無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都需要把有效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擺在突出位置,這是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盡管共同富裕不是每一個個體都達到相同的富裕程度,但是共同富裕的社會形態必然要求相對貧困問題(數量、程度)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梢?,相對貧困問題的有效治理將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議題。
研究2020年后扶貧戰略,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從我國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實踐及歷史看,減貧工作往往存在“扶貧—脫貧—返貧”的現象,由此加大扶貧成本,影響減貧成效。提高貧困治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治國理政中始終保持對扶貧工作的重視,避免過大的貧富差距。從全球范圍看,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基數大,決定了不管用什么標準衡量,都會存在比較大的相對貧困人口規模。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完全采取西方國家主要通過福利救濟兜底解決貧困問題的辦法還行不通,短期內還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因此,堅持精準扶貧方略,實行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結合的方式方法,是我國治理相對貧困的有效選擇。不僅要減貧,而且要通過開發增強貧困人口的勞動技能,提升民族的整體素質。
研究制定2020年后扶貧戰略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以深入總結我國扶貧開發特別是脫貧攻堅的經驗為基礎,需要全面把握貧困治理所面臨的國家發展宏觀環境為參照,以相對貧困問題的范圍、對象、特征為分析重點,圍繞新的扶貧標準、目標任務、工作范圍、基本方略、體制機制、政策體系、保障措施等方面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形成一攬子的貧困治理新體系。另一方面,如何有力有效地向國際社會推介習近平扶貧思想和中國減貧方案,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智慧,也應該成為我國2020年后治理貧困的重要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略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課題“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跟蹤評估研究”(18VSJ098)。
作者簡介:黃承偉(1965—),男,博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社會科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