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蔣高明:中國糧食安全的出路在于生態農業

[ 作者:蔣高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5 錄入:王惠敏 ]
    一、中國糧食生產的基本國情

近幾年,筆者到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海南等地實地考察后,我對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非常擔憂,甚至心焦。我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中,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糧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剛好夠用(自給率102%-107%),幾乎無糧可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危機,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危機可能會引發社會動蕩。

目前的中國,在糧食生產與消費上,存在下列現實問題:

一是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嚴重不足。我國耕地面積在世界上排第四,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印度,但是咱們國家人口太多,平均到每個頭上,擁有耕地才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50%。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們的18倍,印度是我們的20倍。我國人均土地面積在世界上190多個國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后。目前中國已經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以下。全國的耕地面積已經下降到18億畝,人多地少的矛盾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突出。

二是農民逐步失去種糧積極性。農民種地成本高,而糧食價格低廉。以山東農村種植小麥玉米為例,化肥、農藥、除草劑、機耕、澆水、收獲、種子等種地成本每畝580元,山東中產田小麥玉米大約都是800-900/畝(不計人工成本)。如遇天旱、化肥、農藥、地膜漲價,收入只有500-600元。山東一帶種兩季只收一季,遠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得多,而據袁隆平測算,湖南一帶農民種水稻的凈收入只有四五元!上世紀70年代,山東一帶小麥玉米周年產量即突破1000/畝,可收入人民幣200元。那時候的200元人民幣若以黃金購買力計算,值今天的2.7萬元!

三是地力下降。由于種地不掙錢,農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傳統的精耕細作方式被無情拋棄,轉而依賴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造成地力嚴重下降。農田、果園、菜園大量使用農藥,農田里到處充滿殺機,害蟲越殺越多,益蟲益鳥越來越少。由于地力下降,我國糧食單產最近8年幾乎沒有顯著增長,但化肥施用量卻增長了40%,每公斤化肥生產的糧食不足19公斤,每公斤化肥生產效率正以少產1公斤糧食的速度下降。這一趨勢正說明,中國耕地不是缺化肥,而是缺有機肥和土壤生物多樣性。

四是耕地撂荒,種植面積無法保證。由于糧食便宜,即使產量提高,也不能給農民帶來實惠。聰明的江南農民已經讓土地撂荒,夠自己吃就行,沒有心思為城里人生產糧食。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廣東、四川等地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另外,全國各地大搞房地產開發和工業開發,屢屢沖擊18億畝耕地紅線。地方政府以“占補平衡”名義占用良田,但換回來的幾乎都是劣質農田,這使有效的糧食播種面積大打折扣。

五是糧食進口對中國農業生產沖擊很大。一方面農民種地積極性下降,糧食生產能力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進口糧食與油料作物。2014年,我國從美國、巴西等國家進口了7250萬噸糧食,包括大豆、大麥和高粱。其實,我們的糧食安全底線早在2011年就已突破,那一年我國進了5250萬噸轉基因大豆、500萬噸轉基因玉米、120萬噸小麥、151萬噸大豆油、660萬噸棕櫚油。進口的糧食,加上進口油料作物和油料折合糧食,共高達1.39億噸,占當年中國消耗量的19.2%,大大超越了10%的安全警戒線。糧食大量進口與官方宣稱的糧食“十一連增”不是相吻合的。

六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靠吃毛澤東時代的老本過日子。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例,我國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紀5070年代,到目前,水利設施出現老化損壞現象非常嚴重,又缺少維護和修建,一些農田水利設施已無法發揮應有的抗旱、排洪和灌溉功能。據水利部門調查,全國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率僅70%,骨干工程完好率僅50%,骨干渠道病險段達30%,斗渠以上的閘涵橋等建筑物完好率僅50.1%,大中型排灌泵站完好率不足60%。導致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積每年減少300萬畝。

七是糧食大量浪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糧食與副食品價格與其價值嚴重脫鉤,再加上長期以來農業重數量,輕質量,農產品質量不斷下降,廉價的食品逐步與垃圾聯系在一起,浪費了也不心疼。在2006年至 2008年經過對大、中、小三類城市共2700桌不同規模的餐桌中剩余飯菜的蛋白質、脂肪等進行系統分析表明,大致推算,中國20072008年一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別是:800萬噸和300萬噸。有人依據餐飲浪費的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綜合推算,中國消費者僅在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就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國已經逐步進入餐飲消費大國,特別是節假日,親友聚會和公務接待時浪費問題更為突出。有專家預算,如果加上集體食堂浪費、個人和家庭的食物浪費以及糧食儲藏和運輸過程中的浪費等,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總量估計可養活253億人!從這層意義上看,我們大量進口的糧食,在餐桌上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垃圾,這樣的現象真令人觸目驚心。

二、轉基因農業的風險

在農業產能形勢惡化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多年“連增”很值得懷疑。糧食生產的規律是“一豐一欠二平”,連續多年糧食豐收就不符合農業規律了。還有一個蹊蹺的地方就是我國進口糧食的力度在隨著糧食產量增加而加強。僅小麥、玉米、大豆的進口量就由2004年的2749萬噸升至2014年的7140萬噸,進口量增加159%,這還沒有將進口的油料折合糧食在內。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包括谷物、豆類、薯類)從2004年的46946萬噸升至2014年的60709萬噸,增加僅29%。可見,糧食進口量的逐年增加,而且力度逐漸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糧食“十一連增”。

我國當前的農業基本上是一盤散沙,是在吃過去的老本。糧食危機正如冰山下的一角,徐徐襲來。中國該如何應對這個危機呢?不少專家和企業都在呼吁搞轉基因,只有一少部分人像筆者這樣建議搞生態農業。到底哪條道路才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光明道路?筆者認為,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貿然將轉基因技術應用于農業,將會給我國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糧食戰略帶來極大的危險。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轉基因與食品安全

轉基因技術是一項高科技,作為科研力量儲備,我們應當大力支持對它的研究。但若要將其應用于人命攸關的糧食生產,就一定要慎之又慎。過去20多年來,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盡管許多專家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他們并不能確定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事實上,由于人類認識的相對性,在食物中使用某種技術的效果如何,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看得清楚。而在此之前,任何對其安全性的承諾或擔保,都是極度不負責任的。例如,蘇丹紅最早被譽為人類的新發明,但現在向食品里添加蘇丹紅是犯罪行為,而家喻戶曉的三聚氰胺剛是作為科技進步二等獎流向社會的,直到數千名孩子的生命健康受到致命影響時,人們才認識了這個殺人的化學名字。盡管人類科技發展迅速,但人類對基因的掌控力還遠遠達不到隨心所欲的地步。輕易地將不同源的基因整合在一起,是否會帶來嚴重后果,尚需要長時間的檢驗。這不是由幾期動物實驗的結果就可以輕易下結論的。至今孟山都公司從未提出任何人體食用轉基因食品無害的直接證據。我們知道,新藥研發尚且需四期的臨床人體試驗,而轉基因食品卻因一句輕飄飄的“國際規定,食品不必進行人體試驗”或“實質等同”而輕松過關,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關于轉基因糧食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個具體的爭議是,轉基因Bt蛋白是否對人體有害?根據我國轉基因專家的說法,我國對轉基因作物安全的評價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那么,這個“苛刻的”評價到底是什么呢?僅僅是一項進行了7天的Bt蛋白的“急毒試驗”而已!就是直接拿Bt蛋白給小白鼠灌胃,劑量是每公斤小白鼠灌5Bt純蛋白,結果表明小鼠無中毒表現。由此,他們得出結論,獲得安全證書的“華恢1號”,稻米中的抗蟲蛋白含量≤2.5微克/克,要達到5/千克(抗蟲蛋白與體重的比率)的接受試驗的劑量,體重60公斤的人需要吃120噸稻米。也就是說,按照這個實驗結果推理,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稻米計算,一個成年人即使吃‘華恢1號’轉基因稻米657年應該是安全的。然而,上述水稻安全實驗都是在假定狀態下的實驗。小鼠Bt蛋白灌胃實驗,和一個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天天吃含有Bt蛋白的稻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用老鼠的體重機械地推向人的體重,并由此判斷一個成年人吃657年的轉基因水稻也不會有安全問題,也是非常武斷的。事實上,科學研究表明,對昆蟲細胞有毒性的Bt蛋白,可以導致HL-60等人類細胞的凋亡。這充分證明了,Bt蛋白對人類是有潛在毒性的。因此,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必須被重新評估,否則將導致嚴重的后果。

(二)轉基因與生態系統健康

生態系統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由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形成的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都會危及到整個系統。將轉基因技術應用于農業,將會給生態系統帶來一場災難。

首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一方面,轉基因生物對非目標生物產生危害。釋放到環境中的抗蟲和抗病類轉基因植物,除對害蟲和病菌致毒外,對環境中的許多有益生物也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導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最近國外發現蝴蝶、蜜蜂等物種因轉基因農作物種植出現種群下降趨勢。更嚴重的是,在種植具有抗蟲和抗病類的轉基因作物時,人們便會更加毫無顧忌地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從而將轉基因作物以外的物種一概殺滅,從而造成農田生態系統物種失衡。另一方面,用轉基因作物抗草、抗蟲容易引發目標雜草、目標害蟲的變異,從而產生更加難以清除的“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如此一來,就需要噴灑更多的農藥,對農田和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其次,對土壤肥力的影響。土壤肥力是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影響土壤肥力的諸多因素中,土壤微生物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土壤活性的具體體現。土壤微生物在有機質形成和降解、營養物質的礦化與固定、土壤結構的改善、植物病理的調控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種植轉Bt基因作物后,土壤中一些功能性微生物數量及活性下降。轉Bt基因棉與傳統棉相比,在苗期土壤根際細菌多樣性的相似度只有74%~77%;在蕾期和花期,相似度只有58%~60%。在印度種植了轉Bt基因棉花的土壤里,放線菌數量減少了17%,其它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也減少了14%;在我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10年的土壤里,固氮菌的數量顯著降低,對照為17%,轉基因棉為11%,下降了35%左右。另外,種植轉基因作物還對土壤動物群落發生影響,造成土壤動物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所有這一些,都對土壤肥料產生重大的影響。

最后,對水環境的影響。20109月,美國科學家發表于權威雜志《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發現,美國中西部玉米帶周邊很多河流都受到轉基因玉米毒蛋白的污染。美國有超過85%的玉米通過轉基因技術驅蟲或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可以驅趕玉米螟,還能產生一種具有殺蟲功能的Cry12A)b毒蛋白。在玉米地周邊500米以內的河流中,科研人員在植物殘屑中檢測到這種毒蛋白;在抽樣調查的217條河流中,86%的河流中有玉米葉、殼、秸稈或谷物穗軸;13%的河流含有可檢測出的Cry12A)b蛋白質。

轉基因農作物另一最大用途是雜草防治。像美國那樣的國家已經遠遠拋棄了精耕細作農耕法,對于雜草是利用除草劑來控制的。抗除草劑作物的最大問題是草甘膦殘留問題,這樣的食物安全嗎?2012921日,法國凱恩大學通過為期兩年對200只實驗鼠進行試驗,發現用抗草甘膦玉米NK603,容易患腫瘤及內臟損傷。當試驗進行到第14個月時,對照組的實驗鼠沒有一例發現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劑飼料的組別中,有10%30%的實驗鼠患上了腫瘤。試驗進行到第24個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劑飼料的組別中,50%80%的實驗鼠長了腫瘤,而且平均每只長的腫瘤多達3個。

轉基因對健康的影響早已引起了醫學機構的注意。早在 2009年,美國環境醫學科學院就正式宣布:轉基因食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該院就發表研究報吿稱:“一些動物實驗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包括不育、免疫問題、加速老化、胰島素的調節和主要臟腑及胃腸系統的改變”。

(三)轉基因與糧食戰略

除了對食品安全和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威脅外,大面積推廣轉基因作物——尤其是那些跨國公司控制的轉基因作物——將會對中國糧食生產主權乃至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控制不好,將動搖中國糧食安全的根本。

不妨以阿根廷和巴西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1996年以前,阿根廷傳統農業還有很大優勢,糧食安全基本能夠保障,無需政府進行農業補貼。然而,轉基因大豆引入該國后,傳統農業幾乎毀于一旦。小扁豆、豌豆、綠豆等種植田地幾乎全部被轉基因大豆占據。2002年,孟山都轉基因大豆占據了阿根廷大豆總種植量的99%。由于盲目實行“拿來主義”,阿根廷忽視了自身的科技研發,當發現本國糧食安全根本已被轉基因大豆動搖后,想放棄轉基因作物卻為時已晚。一家轉基因跨國公司造成一個國家的糧食生產主權喪失,這并不是聳人聽聞,阿根廷已是明證。但轉基因巨頭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在全球實施其轉基因技術的擴張計劃。巴西長期拒絕使用轉基因技術于農業,但相關公司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以在該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而后對政府施加壓力。由此,巴西的傳統農業也岌岌可危。

在成功征服阿根廷、巴西以后,轉基因巨頭開始全面進軍中國農業,因為中國市場存在巨額商業利益。美國農業部計劃以孟山都、杜邦等生物公司為先遣部隊,在中國進行攻關活動,推銷其轉基因產品。他們鼓吹“抗農達2號”可提高產量最高達11%,借此誘惑中國相關部門官員。2009年第二季度,孟山都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到40.35億美元,同比增長8%。而毛利潤竟達25.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

大量轉基因種子入侵中國,造成本土農業重創。中國是美國轉基因大豆出口第一市場。據中華油脂網數據,2008年中國從美國進口轉基因大豆1543萬噸,占進口總量的41%2014年這一數據更新為進口7140萬噸大豆。而本土大豆卻卻以較高價格被美國、韓國等國家購買去。2009年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竟低于種植成本,40%的大豆銷售不出去;黑龍江68家大豆加工企業全部停工;哈爾濱超市中賣的幾乎全部為轉基因大豆制品。中國人以吃素為主,從古到今以大豆為主的植物蛋白長期占據重要地位。如今中國餐桌上80%以上的植物蛋白、大豆油或以豆粕為飼料的動物蛋白均為轉基因的,其對國民健康的影響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旦美國從終端控制了中國大宗糧食的消費,中國將會喪失話語權。中國引進的轉基因種子因為不能留種,每年必須從他們那里進口。然而,轉基因巨頭的目標并不在種子本身,中國18億畝基本農田,足夠讓他們的神經興奮起來。只要每公斤種子加上幾元錢,那么,轉基因巨頭就可從中國獲得數億美元的利潤,而其相關的化學產品、農藥、化肥和除草劑,也會接踵而至。

民為邦本,農為民本,土為農本。糧食增產的空間在于退化耕地的修復,在于元素有效循環,在于生態平衡,在于農業生產能夠為農民增收,在于農民愿意種地。如果背離了這些客觀事實,無視轉基因主糧的安全風險,盲目引進轉基因技術,無異于將自身的糧食生產主權拱手交給別國。中國要接受阿根廷、巴西的教訓,時刻警惕來自轉基因巨頭的新型生物入侵。轉基因絕對不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救星!

三、生態農業才更適合中國國情

(一)中國有更好的農業出路

許多農業專家指出,轉基因并不能提高糧食產量,卻能帶來無限大的風險。中國有更好的出路可走。我們不該用打碎自己的金飯碗、付出巨大的代價來換回一個隨時會破的泥飯碗。

以實事求是的眼光來看,轉基因作物的方法是為了適合美國那樣人少地多、大規模生產、大面積殺蟲除草的國情開發出來的,而中國的國情與美國完全不同,人多地少,自然經濟,更適合采用生態農業的方法來運作。

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分析,我國現有水稻、玉米、小麥等主糧在自主技術下,至少10-20年內糧食完全夠用,而且只要進一步完善生產關系,拿出推廣轉基因研發十分之一的經費用于改善多年廢置的水利設施,中國的糧食產量完全可以再增長一大截,成為糧食的凈出口國。他以河北東關縣古樹于合作社為例,通過平整土地和合作化規模經營,在國家沒投一分錢的情況下,使農產品產量提高了30%!這樣做,低成本、無風險,糧食命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環境和生態的破壞降到最低,根本沒必要急于大規模推廣風險極大、成本極高的轉基因農業。

中國有8億農民,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還得依靠中國農民而不能靠美國公司。目前,制約中國糧食生產的主觀因素是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因為農藥、化肥、種子成本高而不掙錢),客觀因素是地力下降(由于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近年來,中國農田化肥施用量不斷增加,2012年我國化肥消耗量5838萬噸,占全球的33%,而我國的耕地僅為全球7%

過量的化肥投入直接導致農田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并且加大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的國情與美國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國人多地少,美國人少地多;中國有八億農民,美國農民不到人口的2 %。中國農民多,所以有條件走更好的生態農業之路。中國土地少,所以更承受不起轉基因污染的風險。

因此,擺脫那種使用轉基因技術、化肥、農藥使地力越來越差、農民收入和積極性越來越低的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引導農民采用恢復地力的措施,走綠色、有機的農業發展之路,才是我國農業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正確出路,這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總結人類幾十年來農業發展道路得出的經驗。搞生態農業不僅不會餓死人,相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其道理如下:

一是秸稈變成了可食熱量。中國18億農田里除了產出6.07億噸糧食外,還產生約7億噸秸稈。中國7億噸秸稈,其實就是巨大的“糧食倉”、“肥料廠”和“能源庫”,我們稱之為FFE, 即食物(food)fertilizer(肥料)energy(能源)。根據我們的實測數據估算,每7斤秸稈飼料配合一定的精飼料,可以轉化為1斤活牛重。國務院要求力爭到2015年,中國秸稈實現80%的綜合利用。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就相當于增加了8000萬噸牛肉,或相當于糧食增產40%。有機質還田還能夠養地并固碳,可杜絕秸稈焚燒,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因此,秸稈綜合利用才是生態循環農業的重要突破口。

二是將中()產田變成高產田。“用地養地”就需要有機肥,在現有的光照、雨熱、水利、機械、電力條件下,我國許多地方的中()產田可變高產田,前提是需要大量的有機肥(含重金屬和抗生素的工廠化禽豬糞除外)。牛是名副其實的“造糞機器”。每生產1噸牛肉約生產16.7噸牛糞,我國18億農田可產近17億噸的有機肥。在山東平邑縣弘毅生態農場,我們經過9年有機肥還田,在堅持“六不用”(不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轉基因)前提下,該農場已成功將低產田(600公斤/, 玉米小麥周年產量)改造成噸糧田(1250公斤/),充分顯示了生態循環農業的強大威力。

(二)中國未來農業之路

生態循環農業的糧食生產潛力巨大,中國未來農業的出路在于生態農業。為此,我們建議:

首先,將各項農業補貼改為直接高價收購糧食。將被農業管理部門、化肥商、農藥商、農膜商、種子商、配方施肥、生物技術專家拿走的不利于糧食可持續生產的國家經費直接還給種糧農民。適度恢復“公糧制”,讓真正的種地農民直接從高價售糧中受益。作為糧食高價收購的兌現條件,農民必須承擔恢復地力、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責任。待糧庫中的糧食充實后,逐步停止糧食進口。以保護國民健康為由,停止轉基因玉米、小麥和大豆進口,轉而提升中國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

其次,提供低息、貼息或無息小額貸款,幫助農民尋找致富出路,帶動新農村建設。山東平邑縣蔣家莊的農民在沒有政府補貼的前提下,在專家指導下,利用秸稈養牛,產品依然走向市場,增加了收入,恢復了地力,但農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即10%的利潤給了銀行。大量農藥進入生態系統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采取物理加生物的辦法,在無農藥前提下控制蟲害,一可節省藥錢,二可保護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保護了農村婦女,挽救了母親(近距離噴灑農藥多為婦女從事)。農田里沒有農藥和除草劑,誘捕的昆蟲和人工除的草,可作為生物質資源,發展柴雞、鵝、蝗蟲、淡水魚等,增加農民收入。在健康環境下養殖的動物健康、抗病、肉質安全。但所有這些公益性的農業事業,必須得到政府扶持或健康市場的認可才能推廣。

第三,解決農民后顧之憂,解決他們面臨的教育與醫療,生老病死等現實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讓更多的人口留在農村,在很大程度上可減少糧食壓力。這是因為,農民滿足了自身的糧食安全就是滿足了國家糧食安全。幾年前中國的農民還占總人口的70%,現在這個數字已低于50%,如果繼續推進美國式的城市化,讓少數人養活多數人,中國耕地壓力將越來越大。實際上,穩定農民在家鄉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是合理的糧價。目前糧價低廉,遠遠低于三四十年前的相對價格,農民對種糧興趣不大。如果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同時解決了他們面臨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后顧之憂,農民就會主動以保護生態環境的做法生產糧食,即發展生態農業。大量農民在家鄉從事與涉農產業,城鄉經濟社會格局將是另外的局面。

第四,建立一支穩定的以青壯年為主力的糧食生產大軍。將糧食安全上升到軍事安全高度予以重視,要研究西方控我石油、拒絕出售給我糧食后的糧食生產緊急預案,從技術、土地、倉儲、運輸等方面提前做好應急準備。要認真普查我國到底還有多少畝耕地用來種植糧食?我國到底儲存多少噸糧食,才能抵御未來重大自然災害和局部戰爭。對那些無視國家糧食安全,非法強占倒賣耕地、虛報當地糧食種植面積、大肆非法騙取和貪污國家糧補貼款、非法盜賣國家糧食儲備庫存糧的各級官員,加大依法打擊力度,確保國家糧食戰略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必須有一支特殊的以青壯年為生力軍的種糧大軍,老人和婦女只能起輔助作用。穩定這只隊伍,需從國家糧食戰略安全高度出發,從穩定糧食產量和保護耕地質量的實際出發,給予政策的特殊傾斜。

最后,筆者強烈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對生態農業多看一眼,在全國不同區域建立生態農業示范區進行試驗,將惠農資金多朝種糧農民頭上傾斜,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減少乃至逐漸告別有害化學品使用,在健康的環境下,用健康的辦法,生產健康的食品。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戰略與管理》2015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 | 久久人人精品视频97 | 久久婷婷人人喊人人澡人人爽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亚洲开心五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