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萬寶瑞:中國農業發展面臨戰略抉擇

[ 作者:萬寶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1 錄入:王惠敏 ]

重農固本,安民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全球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融合,新理念、新模式、新科技不斷向“三農”滲透,我國農業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特點,也面臨諸多新挑戰。我們必須樹立系統的理念,創新體制機制,找準著力點,認真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探索新思路。

一、農業發展呈現新特點

農業產業結構呈現出“二八現象”。長期以來,糧棉油糖四類農產品播種面積占我國農業總播種面積的80%以上,而這四類農產品總產值約為2萬億元,僅占農業總產值的20%。也就是說,八成的耕地貢獻了兩成農業產值,農業產業結構呈現出巴萊特定律,即“二八現象”。同時,我們也看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高效益的農業產業新業態不斷出現,如荒漠化草原種植苜蓿、鹽堿地集裝箱養魚、海洋藍色農業、無土水培果蔬等,這些產業占用耕地少、畝均產值高,與糧棉油糖相比效益更高。我國特色農業發展較快,形成了長江上中游和贛湘桂等柑橘主產區、渤海灣和晉陜甘等蘋果生產優勢區、東南沿海水產優勢養殖帶等,以及花生、茶葉、紅棗等均已形成集中優勢產區。

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村經濟新增長點。人們常說農業比較效益低,但在農業10萬億元總產值基礎上,2014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了23萬億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2.3:1,與發達國家的3.7:1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2012年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放緩,但2012—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同期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高1.8、5.4、3.5和2.1個百分點。如果算上與農業相關的第三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后,農業的比較效益其實并不低。此外,“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興起,也成為促進產業融合的有力手段。2014年農產品網絡銷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2015年繼續同比增長30%以上,除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還出現了農資電商、農機具電商、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互聯網+鄉村旅游”等新業態。

保持農民持續增收難度日益增加。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其中,工資性收入超過經營凈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來源。但是,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GDP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農民工就業機會越來越少。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外出農民工增長只有0.4%,而返鄉農民工數量不斷增長,像過去一樣依靠非農收入難以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同時,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下降,依靠糧食增產和提價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農產品生產由生產導向逐步向消費導向轉變。居民對農產品和食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初級產品,多元、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和食品逐漸受到青睞。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農產品生產已由傳統的生產導向逐步向消費導向轉變。例如,受消費者需求結構升級帶動,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優質安全食品的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受烘焙業需求帶動,小麥在種植、加工和銷售時被分為強筋、中筋、弱筋三個類型;受飼料行業和淀粉加工業需求影響,玉米的種植和加工形成了角質型、粉質型和復合型三類等。

二、農業發展面臨新挑戰

部分地區糧食生產由微利轉為虧損,糧食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由于高庫存與全球性供給過剩,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持續低位徘徊。與此同時,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若算上土地費用、人工費和折舊等,糧食生產幾乎沒有利潤。一些年輕農民認為“種糧無前途”,外出打工才是首選,中老年農民種地主要為口糧,中青年在家務農的主要目的是贍養父輩、照顧兒女,有的地方由于種地虧損,耕地撂荒現象常有發生。即使是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由于種糧效益過低,也不得不調減種糧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另外由于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土地流轉價格機制尚未建立等因素制約,糧食經營規模難以擴大,進而導致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難度較大,糧食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

農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下滑,農業整體競爭力趨于下降。近年來,我國傳統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正逐漸消失。我國勞動力成本每年上漲10%左右,而勞動生產率并未同步提升,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趨弱。即便是競爭力最強的果蔬,近三年的出口額增速也持續回落,貿易順差不斷減少。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業投入品價格不斷攀升,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制約了農業發展。由于涉農信貸成本高,抵押擔保制度不健全,產業資本支農力度不強,使資本密集型農產品競爭優勢下滑,加上農業科技對農業產業發展驅動力不足,以及農業保險制度不健全等,共同導致了我國農業整體競爭力趨于下降。

多數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農業產業安全遇到挑戰。近年來,大宗農產品內外價差不斷擴大,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導致國內庫存攀升,造成了“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局面。從2013年到2015年,谷物進口量從1458萬噸增長到3271萬噸,使國內玉米成為結構性過剩品種,造成儲備膨脹。國內過高的糧價使糧食加工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成本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棉油糖等農產品面臨同樣的問題,受棉球、棉線、棉紗等棉織品進口沖擊,國內棉紡企業普遍虧損。食糖和植物油的國內生產成本均高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嚴重影響了國內加工企業的發展和農民的收益。目前我國已實施14個自貿協定,隨著貿易標準不斷提高,在我國農業競爭力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若缺乏必要保護措施,價低質優的國外農產品將大量涌入國內市場,農業產業安全可能遇到更大挑戰。

農業立體式污染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引發社會關注。農業自身造成的污染日趨嚴重。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影響,農業污染問題已由化肥、農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不合理造成污染或殘留,轉變為“水源—土壤—大氣—生物”多方面、立體式污染。例如,大量工業污水流至江河湖海,每年造成水產業損失達幾十億元。農業環境污染不僅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發展亟待戰略抉擇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穩糧”與“增收”的關系。基于農業“二八現象”,目前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只依靠增產和提價的方式來促進農民增收有相當大的難度,應遵循“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原則,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路子。大力培育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向規模要效益;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向科技要效益;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調整糧食品種余缺。加強大型糧商之間溝通,以遠期合約形式穩定國內糧食供給和市場價格。對于糧食生產,應按其公共品的特點,給予相應足額補貼,使種糧收益接近種植經濟作物平均收益水平。在“穩糧”的基礎上,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以提高農業經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以培優和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為抓手,鼓勵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民不僅能從一產獲得收入,還可以從二三產增加收入。

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互聯網+”能有效地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將農民分散的個性化供給和需求積聚起來,促進農業領域分工分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融合發展。應抓住契機,通過互聯網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著力解決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存在的“分有余、統不足”的問題。發展農資電商、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等新型服務業態,將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聯系起來,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為農村市場主體提供多元化、多樣性的融資方案。盤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促進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作用,將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起來,為農村提供先進生產技術和農業科技人才。

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相當多的地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位,集體資產權能缺失,集體經濟“空殼化”現象較為普遍。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特別是專業合作社,防止集體經濟缺位。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通過農民入股等方式,以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為載體,發展不同類型的合作經濟;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發展路徑,從專業化生產擴展到加工、銷售、服務、創造品牌,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一體化經營;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打造集農業生產、科技、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園區,使之成為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有效載體;政府應出臺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發展農業的政策,吸引資金和人才,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培養經濟發展帶頭人,為農村發展培育強勁動力。總體看,我國農村發展既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更缺乏在經濟、文化、治理理念上的帶頭人。實踐證明,凡是發展得好的鄉村,大多離不開“能人”的帶動。各級政府應當出臺鼓勵政策,培養農村經濟發展帶頭人,吸引來自不同階層的精英、能人帶動農村發展。除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外,還要鼓勵城市精英,特別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大學生、轉業軍人回鄉發展,通過鄉村投資創業,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激活農村巨大消費市場,同時也為解決農村“三留守”和“空心化”問題提供有效措施。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面對農業資源約束和面源污染加劇的情況,各級政府應真正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轉型發展和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第一,應健全和完善生態農業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生產者行為,加大環保監管、執法和問責力度。第二,出臺鼓勵降低農業水土資源消耗的措施,開展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從源頭抓起,重點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點源和面源污染、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實施退耕還林還濕、修復和保護濕地和江河湖海等水域環境等。第三,從金融稅收上支持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對綠色產業項目給予稅收優惠。第四,加強媒體宣傳,引導社會參與開展多樣化宣傳,加強環境保護和農業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環保意識。

作者系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求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人人爽免费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亚洲精品福利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