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陳錫文:有足夠利潤不擔心沒人種地

[ 作者:陳錫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8 錄入:王惠敏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在城鎮化浪潮之下,如何激發農民返鄉創業熱情,如何用好國家農業資金,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等問題,成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思考的新話題。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在接受央視網記者專訪時說道,“不擔心沒人種地沒人打糧,華爾街收益那么高,也不是所有人都干得了。”

央視網:今年兩會報告專門提到支持農民返鄉創業,您認為需要哪些配套設施來保障農民的創業熱情?

陳錫文:這十幾年下來,從國家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農村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說路電水氣這些基礎性條件有了很大改觀,對返鄉創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前提條件。

當然,從具體的角度來講,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比如說資金怎么解決,不可能都靠國家補貼,應當有專門支持返鄉創業的信貸政策;比如說用地怎么解決,不能隨便放開亂搞建設,一些臨時性的建設,可以利用過去廢棄房屋;再一個是社會保障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確實不是一下子都能解決,但是總得來說,當地政府應當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創業、就業環境。

央視網:這兩年糧食價格下降的比較厲害,農民種糧收入降低了,您覺得有什么對策來提高農民收入?

陳錫文:有一段時間,糧食價格確實過高,過高不是說農民得了多大好處,而是和國際市場相比太高。比如說玉米,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到中國口岸,落地完稅以后的成本價一般在1600到1700元/噸,每斤就是八毛到八毛五,我們有一段的時候東北玉米價格到了1.12元,這個顯然就賣不出去了,政府收進來都堆到庫里,進行改革是必須的。

去年在東北推行玉米市場價補分離政策,提出市場定價,現在東北玉米基本上回歸到和進口玉米差不多的價格,價格合理回歸了,市場就回來了,別人進口就進不來了。但是農民確實也受了損失,過去1.12元,前年是1元,現在今年一下子降到七八毛,每斤就要損失兩三毛,對農民影響比較大。

過去價位為什么高?因為有政府的補貼在里面,現在市場決定價格,政府的補貼就從價格里拿出來了,但是拿出來并不是財政收回去,拿出來之后要以其他方式繼續給農民補貼,所以今年中央財政對于東北的種玉米農民生產補貼支出大概400億,一畝地補貼150元到170元,這樣多少對農民是一個補償。

我想農民兄弟也要諒解,這里面有一個原則,就是價格跌下去政府又給補貼,兩個加起來,不能讓這個價格比過去還高,還高(農民)就會繼續種,繼續種不是更過剩?所以兩者加起來農民得到的,應當比過去低一點,但是至少能夠不讓你虧本。其他品種也有這樣的問題,需要借鑒推廣運用東北經驗。

央視網:有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年輕人不愿意在家鄉種地了,農村剩下的都是老人,會不會擔心出問題?

陳錫文:這個趨勢是必然的,全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看,工業化城鎮化是擋不住的潮流,農村的人口逐步到城鎮去,變為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這是一個規律,發達國家也是更多的老人剩在那兒,更多年輕人進城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村人口減少可能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

我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城,某種程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改變不了的。政府要做的,第一就是農村老人的生活問題,第二是農業生產品種問題。不可能以后農業沒有后來人,沒有接班人,從經濟活動講,只要有足夠的利潤,這個產業一定有人做。我不擔心說有朝一日沒人種地沒人打糧。

央視網:今后,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可能是一個方向,您有什么建議?

陳錫文:總理專門講過,我們農業規模小,這是人地比例關系,資源稟賦決定的,我們自己改變不了,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步,更多的人進城了,農村留的人少了,土地經營規模就有可能擴大。總體來看,我們土地經營規模跟新大陸國家,跟美國、跟加拿大無法比,單靠土地流轉集中規模不夠,還可以發展土地股份合作、進行土地托管、代耕、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以擴大服務的規模,來替代土地經營規模的不足。(記者 蘭軍 李春海 王天語 楊紹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視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动漫一区 |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思思热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