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胡冰川: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認識與評價

[ 作者:胡冰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7 錄入:吳玲香 ]

2017年5月4日下午,“經濟觀察與評論”系列講座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第六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胡冰川老師,演講的主題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識與評價”,本次講座由《經濟評論》主編葉初升教授主持,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劉傳江教授、《經濟評論》編輯部老師以及經管院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首先葉初升教授介紹了舉辦系列講座的目的,他指出平時我們舉辦的講座以介紹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為主,但是缺乏關于現實問題的觀察,以及某個領域研究的前沿介紹,而這些對我們發現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本次請到胡老師向我們介紹中國農村存在的現實問題。另外葉教授介紹了在《經濟評論》網站上有一個經濟觀察的欄目,搜集了很多關于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的信息,歡迎大家閱讀。

接著,胡冰川老師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題作正式演講。首先,胡老師通過圖片展示了我國水稻和小麥的庫存消費比變化,對比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庫存消費比的狀況,世界庫存消費比平均水平基本維持在20%左右,但中國的比例要遠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實際上,中國儲存了全世界一半的糧食。那么庫存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糧食的價格,中國近幾年的糧價不斷走高,收購價要高于世界價格,價差也在不斷擴大,進而造成走私和進口等現象。2008年,當時國際價格高于國內價格,國內糧食向外走私,于是在2008年國家提高了水稻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由于政策制定的路徑依賴和慣性,收購價就構成了農產品價格中軸,導致其持續攀升。托市收購包括對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和對幾種經濟作物(如玉米)的臨時收儲,最低收購價是事前(春季)制定的,所以農民在播種時就有一個穩定的預期,臨時收儲雖然是秋季收獲時臨時制定的,但是農民往往認定如果糧食賣不掉政府會托底,因此農民也不斷加大糧食的供給,使得我國糧食的庫存不斷增加。

糧食供給在不斷提升,但糧食的需求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不斷萎縮。相對的,居民肉類、乳制品等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提升,這樣供需不匹配就造成大量陳化糧庫存,而且陳化糧的理化指標不合格,也無法作為飼料原料來支持畜牧業的發展,所以糧食的供給和需求就出現了嚴重的錯配問題。

胡老師進一步指出,在供給和需求之外,財政維度同樣需要我們關注,目前財政的可持續性是最大的問題,財政赤字不斷堆積,用錢的地方太多,農業收購的補貼以及庫存帶來的成本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財政支出,而無效率用錢的地方也太多。雖然財政部也認可工業反哺農業,補貼低效率的政策,但是對預算執行效率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未來,財政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會扮演相對強勢的角色。

之后,胡老師對中國“糧食安全”的緊箍咒問題進行了分析:通常我們認為,中國用1.4公頃(全世界1/10的耕地)資源養活了1/5的人口,但是實際上,中國18億畝耕地,由于存在一部分耕地的復種,實際播種25億畝,再加上進口的糧食需要國外10億畝耕地,所以中國實際上利用了全球1/5的耕地資源,養活1/5人口。而目前中國恩格爾系數沒有明顯下降,說明中國人在自由選擇的條件下消費了多余的食物,目前出現的普遍的肥胖現象也反映了這樣的問題:中國將近5億人BMI超標(估算數),是否吃的太多了?那么如果犧牲人們的選擇自由,實際上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糧食了,因此糧食安全的問題需要重新考慮。

胡老師接著介紹了農村土地制度的問題,中國目前有農村宅基地1億畝,而且在不斷增長,但是這些宅基地的利用效率非常低,閑置狀況十分普遍,而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只要有產能閑置就一定是非效率的,所以中國農村的問題一個關鍵在于要素能否雙向流動,是否允許城市人到農村買地蓋房。這樣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農用地的三權分置(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權力的細分使交易成本不斷上漲,比如在調研時發現,利用流轉幾畝地進行貸款要蓋30個章,這對于農村那些規模很小的土地顯然是很不合理的。

最后胡老師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同時借五四青年節對未來進行了展望:讓我們都懷揣夢想,擁抱青春,用激情的火焰,點燃未來!葉教授用“頂天立地”這四個字評價了胡老師的發言,詳實的數據和細致的案例分析很令人震撼,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村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相比于一些國外研究的主題,這些問題才是我們應該用學到的理論去研究的!經濟學的研究要有“經世濟民”的情懷,要超越自己,要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胡老師具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講也帶動了現場聽眾們的情緒!大家都積極地向胡老師提出問題,下面是現場提問的記錄:

問題1:儲存的成本能否通過低價出售庫存糧來彌補?

答:如果中國放開庫存,國際價格會更低,并且會出現因價格過低,交易難以撮合,賣不出去的情況。

問題2:能否提高存儲技術來防止變質?

答:提高技術的成本要高于浪費的糧食的價值,因此浪費有時也是節約。

問題3:理論上,產權越明晰也有利于節省交易成本,老師為什么反對農地三權分置?

答:三權分置合理性的前提:看土地規模、初始稟賦,即達到一定規模門檻時,權利細分的效率才能慢慢體現(這個規模的門檻究竟是多少值得研究)。

問題4:為什么在中國“三農”會成為一個問題?

答:時空壓縮。從西方近現代史來看,英國、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大約花了300多年才化解了農業農村問題。但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國依舊是農耕社會,改革開放后逐漸才開始進行四化同步,可能再追趕20年之后“三農”將不再成為問題。

問題5:我國是否到達劉易斯觀點?基于空心村的事實,中國農村是否還有勞動力?誰來種地?

答:2億農業勞動力,戶均或勞均耕地為9畝;相比,美國280萬個家庭農場,我國現在農村勞動力條件依舊是松弛的。

問題6:改革是否犧牲了農民利益?資源怎樣協調,實現長期可持續性?

答:整體增量改革是中心思路,即帕累托改進。只能最大程度對農民還權賦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評論雜志社(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初高中生精彩视频在线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 一级理伦性理伦a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