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從農村起步,安徽小崗村的農民了不起,20世紀70年代末率先搞土地承包,從此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序幕。時隔40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從農村改革到鄉村振興到底有何深意?近來多家媒體希望我作解讀。研究三農問題多年,當然有自己的思考,就寫出來與讀者交流吧。
先提一個問題:中央為何30年前未提鄉村振興戰略?而且10年前也未提?不知讀者怎么看,我的看法,是那時候還不到振興鄉村的時機。眾所周知,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三農”,然而解決三農問題卻功夫在詩外,需要有工業化和城市化帶動。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有8億人口在農村,人均耕地不足1.5畝。試想,在這種典型的二元經濟背景下,如果不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將部分農民轉移進城市,農民怎可能致富呢?
經濟發展既然有階段,當然就要尊重發展階段的規律。300多年前,威廉·配第在研究當時英國農民、工人與船員收入后發現:論從業收入,從事農業不如從事工業,從事工業不如從事商業。20世紀40年代克拉克對配第這一發現作了驗證,并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該定理說,由于第三產業收入高于第二產業,第二產業收入又高于第一產業,故勞動力會從第一產業依次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后來劉易斯提出“城鄉二元經濟模型”,也得出結論說:工業化初期農村勞動力將流向城市。
中國近30年的經驗,完全印證了上面的推斷。據最新入戶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常住人口為5.8億。這是說,過去8億農村人口中,已有2.2億轉移進了城市,而且這2.2億人口都是青壯勞動力。我想問讀者,當一個國家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向城市的時候,你覺得有可能振興鄉村嗎?顯然不可能。這樣看,我們就不難理解之前中央為何不提“鄉村振興戰略”了。
以前不提而為何現在可以提?我的解釋,是中國工業化已進入到中后期,農村勞動力流向已開始發生改變。何以作此判斷?請讀者注意2008年這個節點,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年有2000萬農民工下崗返鄉。而據有關調研報告稱,這2000萬人后來大多留在農村就業創業,并沒有再進城市。事實上,近年來“珠三角”“長三角”頻頻出現招工難就是一個信號,預示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已經臨近“劉易斯拐點”。
說我自己的觀察。不久前我去貴州六盤水調研,看到有不少企業家到鄉村投資。這些企業家之前其實也是農民,進城打工學到技術后自己辦了企業。我不解的是,他們為何不留在城市而要回到鄉村投資?我分別訪問過其中幾位,他們的回答不約而同,皆說現在投資工業已不如投資農業賺錢。這回答我相信是真話。隨著工業投資密度不斷加大,利潤率肯定會下降。經濟學所謂“投資收益遞減規律”,說的就是這道理。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企業家到農村辦企業會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從選擇角度看,這無疑提高了農民進城務工的機會成本。比如過去農民種地年收入為5000元,進城務工的機會成本就是5000元。假定當地農民年收入增加到20000元,則機會成本就上升為20000元。再有,進城務工不僅背井離鄉,而且生活費用也高,假定一年房租和孩子寄讀費是20000元,這樣務工收入若達不到40000元,進城務工就得不償失。今天勞動力流動出現“劉易斯拐點”,原因即在于此。
另外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城市化率超過50%,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就會轉向農業部門流動。我看到的資料,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出現了這種“逆城市化”現象,到70年代,歐洲工業化國家以及日本、俄羅斯等國也相繼出現這種趨勢。201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已接近50%,2016年底已達57.6%,由此可見,現在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順勢而為,適逢其時。
以上說的是戰略背景,下面再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究竟有何深意?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20字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此,中央又提出了四大舉措:即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村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或許有人說,以上舉措在以前的中央文件中皆能找到,新話并不多。可我要提點的是,十九大提出的舉措與之前的舉措雖相同,但含義卻不同。比如保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中央以前主要是對農民講,是給農民吃定心丸;而中央今天重申,一方面是對農民講,同時也是對城市的企業家講,目的是鼓勵企業家投資農業,大膽吸收農民承包地入股,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據此分析,我們便可從兩個角度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深意。從近期看,解決“三農”問題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決勝全面小康當然需要振興鄉村。從長遠看,則是引導、支持城市資本下鄉,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通過振興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后一點尤為重要,中國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如果中國人的飯碗不能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中,后果會不堪設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