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在2017年鳳凰網財經峰會上表示,當前的城鎮化進程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被城鎮化,另一個則是口徑城鎮化,作為城鎮化推進的重點,農民工進城自2014年開始出現乏力。過去改革開放發展40年的結果說明,因勞動力跨城鄉、產業和地區重新配置,勞動力生產率得以提高,未來這個過程必須得以延續,才能實現人民認可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
蔡昉表示,所謂被城鎮化,主要表現在57%的常住人口城鎮化中有1.7億人(主要是農民工)沒有城鎮戶口,沒有均等地獲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口徑城鎮化,則是指每年增加的城鎮化人口有53%是就地變更,例如過去的縣變成城市帶來當地人口戶籍的變更,但其他與城鎮化相關的進步并未有明顯改變。
蔡昉認為,城鎮化的重點應該放在農民工進城,即流動性人口方面。因為勞動力轉移是增長源泉,而農民工進城替代了城市中的退休人口,恰是是改變了城市的人力資本。
然而,數據顯示,近幾年農民工進城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貢獻從2014年開始下降。農村16-19歲人口在2014年達到峰值后開始減少,相應的,2014年開始農民工向城市轉移幾乎零增長,開始乏力。目前進城農民工存量是1.69億,轉移到城市和返鄉的人口規模幾乎均衡。
對于如何吸引農村人口進城,蔡昉建議,根本是要將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務要覆蓋到農民工群體身上,給他們城市居民身份。(記者 孫璐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