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農問題”重中之重到“鄉村振興”戰略轉型
因為前面的話比較大,我想大家對歷史問題、國際問題不太感興趣,我們直接進入現實。我最近在很多地方被邀請去做演講,是因為我們現在開展的鄉村建設包括愛故鄉這個活動,應該是中央十九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最直接的工作內容,所以剛才蘭思仁校長他在這兒說十九大一召開,第二天就給我打電話,他說他覺得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很多內容都是跟我們現在開展的工作直接相關的。其實我們的工作和黨中央有內在的相關性,就是黨中央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這些高層領導明確提出的“不忘初心”,不忘的就是大家現在正在做的這些事情。我們在堅持的就是初心,所謂的愛故鄉活動不外乎就是使人們別忘了你的初心從何而來,你的根從何而來。
2003年,我們一批年輕人到河北定縣翟城村搞了一個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他們干這個事推我當理事長,只好干吧,當時干比現在要困難得多,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還是加快城市化,追求GDP。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同志任總理以來,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三農”問題作為國家的重中之重,全黨的重中之重。2002年胡錦濤成為總書記的第一個會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在所有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宣布“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好了,這個現象今天再次發生,你們注意,十九大召開之后,中央新當選的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的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12月28、29日開的。
2003年在河北翟城村創辦的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
當年是胡錦濤擔任總書記時宣布“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2003年的時候我還在中央國家機關,還沒有到高校,那時候我在政策部門工作,我的理解是大多數部門是跟不上中央強調“‘三農’問題重中之重”這八個字。幾乎所有的部門都認為城市工作是重中之重,對外開放是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太多,就是沒有人把“三農”工作當成重中之重。
在座的稍微有點年紀的人想想,九十年代我們什么狀況?新世紀初中央接受了“三農”問題的概念,怎么才能調整,大家再跨越一下想想現在,我們這次強調“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這次說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現在是2017年。2002年是十五年前,和那次胡錦濤強調“三農”工作是全黨的重中之重,這其實是有呼應的。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已經歷經了十五年,工作的方向仍然沒有調整到“重中之重”上來。甚至有很多是波折起伏,因為事物本來就是復雜的,在這些問題提出調整起來相當困難的時候,中央主動承擔責任。你們注意“三農”是2002年成為全黨的重中之重的,2005年中央提出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之首。中央直接承擔投資責任,中央直接承擔領導責任,在2005年之前盡管強調了重中之重,但是那時候還說“三農”問題的責任在縣一級,到2005年強調新農村建設成為國家戰略之后,才說“三農”工作的責任在中央和省這兩級。我們從2005年再穿越一下回到現在,去年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講什么,五級黨委抓鄉村振興,這是一把手的責任,必須是黨的第一書記要承擔這個責任。
我因為自己是搞政策研究出身,所以對政策的提法比較關注,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請你們想想2002年開始強調“三農”問題,2005年開始強調新農村建設,現在開始強調鄉村振興,哪一次容易?所以在座的各位很多人說在基層工作會有些問題,會很困難,不錯,不光你困難,難道你以為習近平作為總書記他不困難嗎?要讓這樣一個龐大的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國,現在也是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大國,要實現調整,特別是像這次的大調整,內部有人講這是一次航向的調整,矯正了航向,談何容易?說不容易,不容易在哪兒呢?不容易在我們這一百多年的工業化都是跟城市化并行的,這個過程中間已經形成了復雜的利益結構。如果愿意,我說大多數人都很少認真去學黨的文件,如果你們看十七大報告,已經講了現在利益結構多元化,報告上文字是比較中性的。我們稍微認真分析一下,什么叫利益結構多元化,其實講的就是利益集團已經形成,已經很難被調整了。
打個比方,我們這些教育界的朋友們,當我們在九十年代應對危機的時候,被當成一個危機軟著陸的載體,讓我們打開校門擴招,以不使勞動力過剩的矛盾轉變成街頭政治。我們承擔著這個任務,客觀上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因為中國在九十年代末期遭遇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外需下降,加入全球化,成本就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會面臨大量的失業,那些外向型企業開始倒閉。中國的外向型企業還沒有開始,先倒閉的是國企,所以九十年代末期差不多有四五萬家國有企業倒閉,四千多萬國有企業職工當時不叫失業,叫下崗,待崗、培訓、轉崗再就業。因此,在統計上,在高校做研究的人根本找不到統計數據說明當年有多大規模的失業。在那種壓力之下,要求高校轉向,我們都紛紛擴招。于是高校變成產業了,同期遭遇到危機條件下財政拿不到那么多錢,醫院也轉制也市場化了。
當我們這些提供公用品的單位都市場化的時候,我們就變成利益集團了。捫心自問,我們是什么?我們還是人類的工程師嗎?不,我們得考慮我們要如何掙錢,我當過九年學院的院長,當院長要是不給本院掙錢,這個院長當得住嗎?你得照顧大家的利益,書記們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大家得追求利益啊。你問問醫院的各個科室的主任們,難道他們不得掙錢嗎?不得跟醫院保證這個科室掙多少錢嗎?如果大家都變成了這樣,請問我們是治病救人嗎?我自己家里很多人都是在醫院、學校的,我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本來應該是承擔國家責任,結果都變成掙錢的了,我們變成了利益集團。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當我們都變成掙錢的人的時候,這個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利益結構多元化,潛臺詞是各種利益集團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而絕對不愿意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是中央沒決策嗎?為什么說“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習近平自己是大隊書記出身的,他怎么不知道這個事呢?當你面對著一個復雜的利益結構時,該怎么改呢?
所以我們說“三農”問題從江澤民總書記開始提出“三個代表”的時候,就明確強調黨代表中國人民最大多數的根本利益,當時中國農民還是最大多數,“三農”問題必須重視。所以從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提出“三個代表”,提出“黨代表中國人民最大多數的根本利益”開始,我們就有“三農”問題了,不能像九十年代只講農業問題,也不能像有些領導同志那樣認為我們只應該抓城市工作,不要講“三農”。我們不說具體的哪個人怎么說的,我自己是在政策部門工作,我很清楚當時怎么回事,全面轉向城市,轉向全球化。這套轉向、轉型,造成“三農”問題越來越嚴重,群體事件大量增加,很多農民只覺得負擔越來越重,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就在這個時候爆發了。于是開始調整,是從江澤民開始調整的,到江澤民、胡錦濤交班的時候,胡錦濤帶領全體常委上會,推出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重中之重,但是調不過來。中央接著加強新農村建設,中央直接管、直接投資,干到現在已經十幾萬億投資下來了,但是不能解決各個利益結構的復雜化、多元化問題,各種不同利益結構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絕不愿意減少。所以這次的調整,注意,很重要,這叫航向調整。什么叫航向啊?過去你堅持城市化,把加快城市化作為主要的發展內容,但那是一個發展主義啊。當我們強調農村城鎮化的時候,胡錦濤2005年提出新農村建設就開始強調我們是要城市化,但是中國的城市化是要靠城鎮化實現的。
我是2004年被學校引進的,接著就開始當國家社科基金的評委,那時候大家就開始報課題,一看英文翻譯,我說城鎮化怎么翻譯啊?你們報的課題是加快城鎮化還是城市化啊?我們的知識分子腦子里沒有概念,因為英文里面沒有城鎮化,只有城市化,所以大家報的課題基本是加快城市化內容。我說中央講的是加快城鎮化好不好,有沒有搞懂?高校變成了大家不根據中國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不根據中央的調整戰略,研究的時候照搬了西方的概念,解決不了中國自己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困難到底在哪里?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對我們自己腳下這塊熱土的研究?
從快速城市化到生態文明建設
當然很多人反對我,認為我這樣搞我們沒有辦法評一流,全部都要按照西方來,一方面給自己掙錢,一方面是看外國人的臉色行事,這套體系前所未有的糟糕,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所以這次中央提出要培養“一懂兩愛”的人才,我們有多少高校培養的人才叫做“一懂兩愛”?有很多高校教授認為“一懂”沒有問題,“兩愛”我做不到,讓我“愛農村,愛農民”做不到,讓我“愛錢”做得到,讓我“愛利”做得到。我們現在很多的問題就是九十年代以來很大的利益結構障礙了國家戰略調整,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我們客觀上解釋不了我們自己的戰略轉型,怎么就從城鎮化轉過來?怎么就叫做我們不再以加快城市化為主要方向,要特別強調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這里面怎么解釋,道理何在?
今天有點時間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道理。當然話說回來,這么大規模的投資,包括金融資本,房地產資本全都已經砸在城市化上,已經這樣了。我們也不可能馬上就調,為什么呢?想想中國現在已經建成的住房夠85%的中國人住,意味著什么?我們現在的城市化率多少?真實城市化率,就是進城在城市落戶的,40%不到。你蓋了85%的中國人住的城市住宅,至少有一半是過剩的。在這種局面之下,地產資本應該破產嗎?不能,因為有大量的地產資本使用的是銀行貸款,有大量的二套、三套、八套、十套房子的人是貸款買的,他們一旦破產,就意味著銀行資金會大量壞賬。金融系統不能破產,因為金融系統承擔著國家的長期性,土地又牽扯著地方政府的債務,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是并行的,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背后是債務泡沫,能破嗎?不能,破了麻煩了。你們也都知道美國2007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先是地產泡沫崩潰,然后才是華爾街金融海嘯爆發,美國人可以向全世界轉嫁成本,我們是無處轉嫁的,我們只能自己承擔。所以大家也不要想著中央一聲令下明天就立刻轉向,不可能的,我們有大量的累積的矛盾要緩慢化解,不能一次性爆發。
我們盡管說鄉村建設系統和愛故鄉活動是呼應國家政策的,是緊跟中央重大戰略轉型的,越是在這種條件下,越是要求搞鄉村建設的、搞愛故鄉活動的,無論是官員、志愿者還是教師和各界朋友,我們既要跟得上,要身體力行;又要耐得住,急不得,急了就出大事了。
剛才講了這么多話,核心的要點請大家記住,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型。從過去乃至于本屆政府上臺之初,不也在強調城市化嗎?只要把一億人口帶進城市,每個人就能帶動40萬的投資,我們就有很大的投資空間。正在他們大規模加快城市化的時候,中國爆發了嚴重的污染。
在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種地的城市農夫
城市化大家注意,最近北京因為縮減人口出現了一系列的事情,人們憤怒,但是對北京來說它背后是什么?是北京制定當年的城市發展規劃的時候給出的北京承載人口的極限值,你的資源環境等等能夠承載的人口極限是1600萬。當時定這個指標的時候,北京人口已經達到了1400萬,結果現在多少?兩千多萬打不住,近三千萬的人口,超過了極限值將近一半了。而且城市現在的狀況是非常反生態的,到處是水泥的森林,柏油的沙漠,地表全部硬化,天上雨水根本無法消化,再加上大量超采地下水,人口增加了,沒有水源啊。修“南水北調”,沒有修成之前大量超采地下水,我們已經超采了幾百米的地下水,深層地下水,叫做古地下水。幾百億年積存下來的水被我們現在抽出來,越抽越深,地表水上不來,再加上表面硬化,造成地表下面的土地沙化。這怎么了得,更何況整個華北大平原已經成為一個最大的大漏斗,嚴重超采地下水,地表鹽堿化、沙化是普遍現象。它不僅是一個大的漏斗,而且是高污染地區。
在這兒為了發展所謂商品化農業,只要從飛機上看,從北京一起飛,往下看,下面一片灰蒙蒙,不光是霧霾,還有大棚,我們用最大規模的設施農業把這兒覆蓋住了,請問設施農業的耗水比露地栽培增加了多少倍?至少六倍以上的耗水。用這種生產方式絕了子孫后代的根,請問哪個故鄉還回得去?一個京津唐城市帶,造成了嚴重的不可持續,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環境的破壞,來不及檢討,也來不及把這些責任歸結于哪一種利益集團。這些事情都沒有討論,突然就開始驅趕,其實是一種破壞性的做法。所以說總書記絕對不會是這種想法,他發現了問題之所在,他要求我們去做戰略轉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并且正在演化成中央委員會指導的各種政策。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已經形成的利益結構,能調得過來嗎?
我們就以北京接近三千萬人口來算,如果把京津唐算上,天津也得一千多萬人口吧,唐山也得接近一千萬吧,加在一塊,大京津唐地區四五千萬人口,這怎么受得了?還繼續鼓吹要吸納人口,要把農民轉進城市,這套是典型的和我們批評的野蠻資本主義模式有某些相似性的發展模式,但是這么搞得下去嗎?其實大家對這些問題早就有認識,它是個常識,不需要多少深奧的理論。
什么叫常識?你知道現在出現世界氣候變暖,氣候變暖就是南方的暖濕氣流不斷向上頂推,南方是工業帶,于是造成工業與城市的混合污染,我們從南方開始就是混合污染,二次污染甚至多次污染、重復污染。而暖濕氣流往上頂,我們中國三級地理臺階,上小學都知道,西高東低,到了東邊正好是工業帶、城市帶,同時又是現代化農業帶。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化肥能夠被作物吸收的不到30%,70%的排放到哪兒去了呢?到大氣、水、土里去了。城市污染、工業污染、農業的化學污染,這三大污染源疊加在一起往上推。過了長江沒有山了,現在氣候變暖,北方的冷空氣下來難啊,即使下來了也弱,吹不走,于是暖濕氣流往上吹,吹到哪兒停住了,華北大平原西邊是太行山,它是黃土高原的外緣,北邊是燕山山脈是蒙古高原的外緣,把它擋住了,是大的L型地形把污染帶擋住了,造成這一帶污染指數高達多少?上千,個別地方超千,二百就是嚴重了,超千是五倍嚴重,怎么活?這一帶的人大量得病,都去看病,都去買昂貴的藥,采用昂貴的治療手段,于是乎醫療的GDP猛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
我們干嘛?真要這樣自己害自己嗎?瘋了嗎?我們為什么?難道就為了那個GDP嗎?難道這背后不是少數利益集團在作祟嗎?我們再不改變這種發展主義,中國人將不再有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怎么才能走得下去?所以我們得感謝這次十九大調整航向,使我們不至于走拉美化的道路,這是我十幾年前就開始提的,反復提建議,如果按照野蠻資本主義的方式走下去,就是導致大城市更多的集中了城鄉結合部的外來人口,我們叫空間平移,集中貧困。他們難道在城市的公寓里面住嗎?只能在城中村(在外國叫貧民窟,在我們這兒叫城中村)。當初提建議的時候,就說不能走這樣的路,走這樣的路非亂不可,現在走到這種地步的時候,當年是粗暴的現在還是粗暴的,說明沒有跟得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轉型思想。
當我們說高校要培養“一懂兩愛”的人才的時候,高校教授說我們懂農業,對不起,你懂的是高污染的化學農業,懂的是數量增型的農業,你懂“兩型”農業嗎?有幾個知道什么叫兩型農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你懂“三產融合”農業嗎?你懂“六次產業”農業嗎?你懂“立體循環”農業嗎?你懂什么叫“體驗農業”、什么叫“創意農業”嗎?所以“一懂兩愛”這個事情很多人說我懂農業,對不起,你懂的是外國教科書上寫的農業,你真的懂中國現在農業轉向何處嗎?農業現在要求綠色生產方式,怎么實現啊?
我們林校長(林文雄)他懂,他是搞生態的,應該把這樣的專家所主張的生態化方向作為我們今天“一懂兩愛”的第一條,懂什么?懂生態化農業。生態化農業靠誰實現啊?“兩愛”,愛農民,愛農業,現在叫新農人,我們正在鼓勵市民下鄉。昨天在永泰跟永泰的領導在一塊,他們說我們怎么搞現代化農業呢?土地資源破碎,我說這是優勢,這正好是生態化的優勢,地理資源的多樣性才導致作物的多樣性,追求數量增長大規模產業化、化肥化那些東西過時了。
我說城里人要什么?當整個生態文明興起的時候人們要的是生態,把生態保護好,何愁“榕人不下樟”?把古建筑保護好,把文化遺存保護好,把自然多樣性保護好,自有榕城人愿意到你那里去創業。
什么叫做愛農村,愛農民?愛的是一個生態化的農村。難道愛化肥化已經破壞了的農村嗎?難道是千篇一律把房子搞成一個模樣的農村嗎?難道是那些撤村并鎮集中到一起,農民全上樓,全都進水泥森林,柏油沙漠,那叫農村嗎?昨天我在永泰給干部群眾做演講的時候,我先站起來向古村寨保護協會,向那些至今能夠把古村寨故事講完整的老先生(他們今天沒有到會),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要向他們致敬,沒有他們,古村寨完了,古文化完了,榕城人還愿意上永泰這邊來嗎?如果全是水泥森林和柏油沙漠,跟城里有什么不同?
愛故鄉2.0
所以各位,我們怎么愛故鄉?我們的愛故鄉怎么上升一個層次?今天已經是第五屆了,我們也表彰了這么多愛故鄉人物了,怎么愛故鄉?要愛在根本上,要愛在改變這種被城市化、工業化,被所謂的發展主義的現代化,被他們所導向歧路的問題的解讀上。
我們1.0版的愛故鄉是發動大家去尋根,我們2.0版的愛故鄉,要針對現在國家重大轉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進的生態文明重大轉型,特別是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的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全面轉到這上面來。所以這次的鄉村振興成為愛故鄉大會的主題,說明我們仍然在緊跟中央的戰略轉變,說明我們這些人想的是中央想的,我們做的是中央想讓我們做的。
說到底,我們是在落實中央十九大的精神,我們是在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所以你們看,十九大一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召開,我們在這個時間段,連續開了幾個全國性的會議,當然也是巧合,因為大家籌備了很長時間,在重慶開的是首屆新時代中國鄉村建設論壇(12月23-25日),在貴州銅仁開的是第九屆中國社會生態農業大會(12月30-31日),在這兒開的是鄉村振興暨第五屆愛故鄉大會,都是在呼應中央提出的戰略轉型。希望各位不要小看我們的工作,我們得有足夠的自信,堅定地站在這次黨中央所倡導的重大戰略轉型里面,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證明鄉村振興這個重大戰略是有著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
大家可以看這是拉美化的城市化進程,到處都是貧民窟,貧民窟是根本不可能理性地形成社會運動的,因此不論你是善意還是惡意,都很容易造成城市為載體的社會動亂,包括顏色革命。我們這次中央會議特別強調防范風險,實際上這段時間的發展主義已經累計了巨大的風險,巨大的風險一旦爆發就會被各種各樣的力量所利用,形成很大的亂局。中央及時地把所謂加快城市化的戰略調整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調整到鄉村振興的戰略上,這是一個危機關頭的“急剎車”。重大戰略方向的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無論怎么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無論怎么分析我們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都應該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戰略轉向,非常現實的。希望在座的各位把這個意思跟你們身邊的人講講,使中國不至于在嚴重的危機面前栽跟頭。我自己做政策這么多年,對這些東西是深有感受的,一般人可能不理解是怎么回事。你們考慮一下這么嚴重的泡沫應該是崩潰的,但是我們在想辦法把它穩住,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局面。
和這個事直接相關的是什么?就是現在所謂改革的另外一個問題,也是方向性的,中央強調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發展主義的體制改革和西化的體制改革也是不一樣的。
這張圖給大家解釋的是印度推進土地私有化,印度在現在的體制條件下沒有條件進入工業化,進入不了工業化,基本建設是靠負債,印度比我們更危險,它只是可以得到西方更好的援助而已,但是問題更嚴重。無論是加快城市化還是在改革中推進私有化,對中國當前的局面來說都恐怕會雪上加霜,都恐怕會加速或者惡化危機爆發的困境。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十九大的戰略轉型,特別強調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鄉村振興的政策調整,而且也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和中央的戰略轉型,和中央的政策調整是密切相關的。
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往下講具體的內容,只提這么兩點:過去發展戰略的方向問題現在正在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調整;接著是符合這個調整的最主要的戰略,就是鄉村振興戰略。希望大家理解,把我們自己的工作,把我們身邊的群眾動員到符合中央調整的戰略上來。盡可能不要做干擾這個戰略的事情,謝謝大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愛故鄉行動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