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習近平: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 作者:習近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8 錄入:吳玲香 ]

農業是立國之本。推進農業現代化,才能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163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科學技術為支撐

興農富農,科技先行。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是現代農業的動力源泉,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最關鍵的是要以農業科技作支撐。現代農業的發展就是先進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各個環節的過程,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應用現代管理思維優化農業結構的過程。習近平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科技化浪潮正在全球興起,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近年來都在制定實施新的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與運行機制,加大農業科研投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搶占農業科技發展的制高點。發達國家都很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應用大型農業機械和先進智能裝備,使得農產品總量和農業生產率大大提高;荷蘭、日本等國致力于農業集約經營,主要采用節約型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低碳農業技術、生物技術,實施精耕細作;法國、德國既重視農業的工業化,又注重農業集約經營,兩者有機結合,通過農業制度變革發展現代農業。

我國農業科技也不斷取得新成果。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進入領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階段;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為糧食生產“十二連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和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出重要貢獻。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基本保持在每年近1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由2010年的每畝331.7公斤增長到2015年的365.5公斤。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2015年的63%

盡管我國農業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但農業現代化還是“短腿”,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目前仍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7%,與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仍有明顯差距。科技進步對我國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6%,而發達國家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均在60%以上,很多國家甚至高達80%。“十三五”期間補齊農業短腿,仍需科技發力。全國政協委員、東北林業大學副校長趙雨森認為,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就是摒棄過去依靠“大肥大農大水”的資源消耗型發展,而是走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現代經營制度為依托的現代農業之路。2013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二、市場需求為導向

農業市場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要樹立圍繞需求、圍繞消費進行生產和調整的觀念,充分發揮市場這只手的作用,讓農業生產者真正成為市場經營主體,使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

現代農業不是小農經濟,農民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產自銷,而是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為市場提供商品,實現利潤最大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九十年代就斷言,“小農經濟是富不起來的,小農業也是沒有多大前途的,我們要的是抓大農業。”“大農業是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立體農業。它區別于傳統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經營的、單一的、平面的小農業。小農業是滿足自給的自然經濟,大農業是面對市場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對于當代“大農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產業、價值靠什么鏈接在一起?答案是市場需求。鏈條中的每個生產者只有滿足上一環節的需求,才能成為整個鏈條中的一環。在20157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農業結構調整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要以市場為導向,適應消費者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必須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這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習近平指出:“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重點是增加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的供給,減少一般農產品的供應;增加高產區,減少低產區;增加特色農產品供給量。通過結構調整,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聯動,能夠減輕國內耕地、水等自然資源的壓力,緩解經濟發展和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業生產由以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場導向,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結構調整的主體是新型經營主體,即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包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們是商品農產品供給的主體,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主體。而結構調整的任務也隱含著進一步促進這些主體的發展,提高其發展的質量,這也是結構調整的內涵之一,即通過主體結構的改變推動供給結構的改變。20151224日至25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林中不賣薪,湖上不鬻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就不會出現賣瓜難,就不會出現農民“豐產”卻難“豐收”,就會跳出農產品滯銷的怪圈。習近平指出:“農業只有通過市場競爭,才能加快發展和提高,才能實現產業化、科技化和技術裝備的現代化。”

三、規模經營為依托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農業現代化進程,是由傳統的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農業經濟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量不斷減少、規模不斷擴大。農業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作為依托。習近平指出,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抓手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現代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對生產技術現代化等具有基礎性影響,對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關鍵性作用。規模經營不僅更利于使用機械化生產等新技術,還可以攤低科研成本、經營成本、生產成本,以及擴大產量、積累資本等等。習近平指出,“家庭分散經營且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低,大多數農民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順利進入市場,從而構成了土地家庭承包與分散經營的農民難以進入市場這一嚴重制約農村市場化建設的深刻矛盾。”“壯大了的集體經濟,能夠為分戶經營提供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承擔起引導農村進行開發性生產,開展農業科技示范,以及組織、協調千家萬戶家庭經營的職責,還能夠通過不斷增加對農業生產的投入,為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李克強總理也說,“土地里也能產出黃金,但這要有條件,小塊的一畝三分地不行,還是要大塊、要規模效益。”“我在云貴那些地方考察,看著真是心疼啊!巴掌大的一小塊土地,僅田埂就占了將近20%!如果按股份制、合作經營的方式,把田埂打掉,能多出多少土地啊!”“田埂不打掉,大型機械就下不去,沒法深耕深翻,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如果采用大型農機,深翻深耕到40厘米,將會大大緩解過度使用化肥的問題。”所以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不拘一格地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目前,中國農業正處于從傳統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向規模經營的現代農業經營過渡的重要轉型時期。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宋洪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營方式和經營主體不斷發生著變化,原來的單一的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工廠企業等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之后,轉變向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一方面應堅持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應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強農業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才能使農業不拖“四化同步”后腿,才能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精品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午夜福利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