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桃林:農產品加工業如何挑起現代農業大梁

[ 作者:張桃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09 錄入:實習編輯 ]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時期,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動力仍明顯不足,因此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認識,把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業作為潛力巨大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發展推進力度,適應、支撐和拉動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和庫存化解,延長農業農村產業鏈條,促進農民就業和就地就近城鎮化

不可否認,目前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相較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四化同步”的要求,三農問題依然是制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瓶頸。

相比城市而言,公共資源對農村的覆蓋范圍和支持力度還不夠,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發展對各種公共產品的實際需要,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體制、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制、社會保障制度等仍帶有明顯的二元特點,城鄉居民仍屬于身份不同的社會群體,在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所享受的公共服務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加快農村、農業的現代化進程愈加迫切。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時期,可是現實的情況卻并不十分樂觀。最為明顯的就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動力不足。

農業現代化面臨新挑戰

當前,農業現代化仍面臨著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雙約束”日益趨緊,同時農業生產產后損失仍然存在,大量農業副產品仍未得到有效利用。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因為農戶儲糧設施簡陋、裝卸運輸環節拋灑遺漏、過度或粗放式加工等因素,我國每年糧食產后損失超過700億斤。此外,我國糧油、果蔬、畜禽、水產品加工副產物年均超過5.8億噸,其中60%被作為廢棄物丟掉或簡單堆放,遠高于發達國家不到10%的比例。

其次,國內外大宗農產品價差和國內庫存“雙擴大”。目前,我國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產品國內市場價已全面高于國外產品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后價,有的產品一度高于配額外進口到岸稅后價,同時我國糧食儲量大,庫存消費比遠超過世界糧農組織的17%—18%的安全區域水平,去庫存、化風險難度不斷加大。

再次,農民工和外出務工收入增幅“雙下降”。農民工新增人數從2010年達到1245萬人以后逐年下降,2015年全國農民工比上年增加352萬人,同比增長1.3%,增幅回落0.6個百分點;農民工月均收入3085元,同比增長9.4%,增幅回落0.4個百分點,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不斷加大。

面對挑戰,補齊短板,不僅是農業、農村本身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戰略需要。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寬的視野、更長遠的發展謀劃角度,來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到位。

例如,關于如何解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問題,如何協同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這需要做好統籌工作,要做好規劃、布局,包括整個區域發展的布局定位,也包括各專項規劃和各方面政策的統籌與銜接。要考慮到城鄉在產業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及其他社會發展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這些需要建立在對當地資源環境等自然條件、人口容量、城鄉定位等方面的考量上,站在更高層面去統籌布局。

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法寶”

面對的問題是多重的,也是復雜的,因此找準突破口至關重要。

農產品加工業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保障國民營養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笆濉睍r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從13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保持了較快增長的好勢頭,在補短板、促融合、帶就業、增收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還應該看到的是,綠色加工潛力巨大,可以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大量加工副產物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同時,充分利用專業大戶、合作社、企業在農產品產加銷上的融合發展,可以加快“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向農業的滲透速度,并且隨著電子商務、加工體驗和中央廚房等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多元化融合趨勢將更加明顯。

可以說,農產品加工業在推動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中有著極為獨特的作用。

提高農產品加工綜合利用率和副產物的循環全值梯次利用水平,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并通過把農產品增值收益和就業空間更多留在農村,促進農民就業和就地就近城鎮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平等分享現代化成果,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一是有利于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能夠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為農業注入現代要素,實現農業多層次增值增效,能夠適應、支撐和拉動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和庫存化解,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和生產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提高農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二是有利于引領農村產業融合,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能夠將農業流出到工商業的就業崗位和附加價值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防止大量的農產品在城鄉之間運來運去而產生巨大的能耗物耗,從而為農村留住更多的資源和人氣,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設施建設,推動人口向小城鎮、中心鎮集中,找到解決“三留守”和農村空心化的出路。三是有利于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和全面小康。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能夠引導農戶按照加工和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引領農業從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緩解農產品賣難和價格波動,將拉長的農業產業鏈條細分出更多環節和空間,打造了農民就業增收新模式,特別是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起到積極的作用。

農產品加工業的潛力在哪里?

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步入了黃金增長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蘊藏著巨大優勢和潛力。

從基礎和條件看,一是總量迅速擴大。2015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9.4萬億元,增幅一直比工業平均水平高4~5個點,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增長極。二是產業加速集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立足資源優勢,逐步向優勢主產區和城市郊區集聚。全國加工園區1600家,匯聚了3.5萬家企業,形成了一批集中加工區和品牌。三是規模企業增多。規模以上加工企業7.6萬家,大中型企業占16.15%,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億元的5家。

從優勢和潛力看,一是結構優化升級。食用類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農產品加工業的一半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初步形成齊全的國產化機械設備品種,在市場競爭和“走出去”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二是綠色加工潛力巨大。目前我國8億噸秸稈和5.8億噸加工副產物未能得到綜合利用,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副產物開展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實現對各類資源的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實現綠色化可持續發展。三是融合趨勢明顯。農民合作社吸收農民以資金、土地經營權、交售農產品入股發展加工流通;企業向農戶注資建基地,向經銷商注資連物流;“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向農業滲透,發展電子商務、加工體驗和中央廚房等新業態,都實現了融合發展,蘊藏著農產品加工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收入倍增、人們消費結構變化、消費檔次升級,正在形成新市場新需求,現代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正在催生新業態新供給,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抓住“四化同步”的“牛鼻子”

總體而言,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還不高,與國外差距較大。農產品加工率只有60%,低于發達國家80%的水平,加工和農業產值比值為2.2:1,低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3.4:1,精深加工水平更低,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在整體競爭力上,我國農產品加工開發能力還與將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優勢整合不到位,產品結構調整滯后于市場需求和消費結構變化,名牌少、檔次低、總體競爭能力弱。

在規劃布局上,還比較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生產能力分散,地區及企業間的合作比較欠缺,區域間難以統一協調,產供銷管理環節存在分割現象,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園區內有效產業聯動尚未形成。

在產業內部發展上,資源綜合利用率偏低,產品加工不足和過度加工并存;加工專業的標準優質原料缺乏,農產品分散生產與集中加工矛盾突出;科技支撐不足、裝備研發投入不足,工藝與裝備的匹配性不高;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健全,加工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在支持政策體系上,有針對性的扶持和引導還比較缺乏,財政投入力度總體較小且支持方向更多偏向大型龍頭企業。此外,金融支持政策、公共服務體系、用水用地用電等配套政策還不完善,有的政策雖已出臺但落地實施還比較困難。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認識,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潛力巨大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 “四化同步”中一舉多得和牽動全局的“牛鼻子”,充分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加大發展推進力度。

第一,優化區域布局規劃和產業發展重點。一是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優勢產區、中西部地區、農民工主要輸出地區等梯度轉移,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既緩解季節性的人員和農產品的不合理無序大流動,又繁榮農村產業,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二是鼓勵玉米深加工企業啟動現有產能,同時控制玉米替代品進口,化解玉米等農產品的超高庫存壓力和風險。三是聚焦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主食加工、新型業態、合作社、龍頭企業、科技人才、質量品牌、加工園區、主產區加工,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方面的發展,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

第二,強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內生動力。一是創新農產品加工業組織經營體系,積極培育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集團,形成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領軍企業。引導農業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建設一批農民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引導各經營主體通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形成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提高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價值的比例。二是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構建“產學研推用”有機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廣泛開展科企技術對接推廣活動,大力促進新技術與加工滲透融合,培養造就人才隊伍。三是大力提升質量品牌。引導企業農民合作社發展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建設標準化體系并貫徹到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

第三,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業政策扶持體系。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圍繞農產品加工業薄弱環節,尤其是吸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農產品產地粗加工等,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和基建投資規模,擴大政策實施范圍,促進加工與生產有序銜接;二是創新支持方式,通過風險補償、擔保貸款、利息補貼、費用補償、投資基金、責任保險、擴大抵押物范圍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資金、社會資本等進入農產品加工業,緩解農產品加工業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等問題;三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認真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規定,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統籌解決農產品加工業經營中面臨的建設用地問題、生產優惠電價問題、流通“綠色通道”問題等。要堅持問題導向,研究問題、出臺政策、落實到位,形成覆蓋全產業鏈、全環節的,一二三產業聯動的政策支持體系。

(作者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學會會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和訊網 2016-11-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v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