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
“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農業貿易面臨著哪些新機遇?中國優質農產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培育中國農業品牌,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圍繞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在2016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上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朱保成。
“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空間廣闊
記 者:近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日益廣泛,貿易額不斷增長,請問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農業貿易面臨著哪些新機遇?
朱保成:我國古代開辟的“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在世界貿易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也促進了中外農產品的廣泛交流。在那個時代,茶葉、絲綢、瓷器等樹立了中國最早的農業品牌形象。同時,各國的農產品也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不僅為中國農業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也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更加深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融。
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力支持,它關乎中國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對外開放和合作的格局與方向,農業恰是題中應有之義。
“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促進區域及全球農業資源共享,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一帶一路”倡議是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為優勢資源互補、農業資源整合、全球市場穩定、農業投資便利提供了有利契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向縱深推進和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出臺,農業投資機會大幅顯現。據有關方面不完全測算,“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種植業至少有5000億元合作空間,養殖業有2000億元合作空間。中國作為農業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對世界農業資源的需求量和供給量巨大。去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875.6億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大國。中國農產品市場對優質特色生態農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發展空間拓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品牌形象培育,給“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為全球農業貿易提供新契機。從全球農業來看,食物供給系統已經越來越呈現國際化。資源稟賦和開發能力的差異,導致一些過度開發的區域,不能再依靠資源環境的透支來擴大生產,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新視野、新方式、新思維來推進新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資源豐富的國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構建安全、高效、穩定、可持續的全球農產品供應體系。“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建成高水平的自貿區網絡,推動形成公平、安全、穩定的區域農產品市場體系,使沿線各國能平等分享經濟發展及農產品市場增長帶來的利益。通過農業國際產能合作,把本國農業產業價值鏈,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延伸出去,形成區域農業供應鏈、產業鏈,這不僅有利于自身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有利于推動優化全球農業價值鏈。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促進中國與各國農業標準接軌,建立國際化的農產品品牌標準及認證體系,必將進一步提高相關國家農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也必將推動完善中國在農業及農產品貿易等方面的相關制度和法律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促進各國區域特色農業資源挖掘,為做強優勢產業提供新機會。中國地域面積遼闊,千百年來,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種養方式和人文歷史,造就了眾多特色農產品。這些特色農業資源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一筆珍貴的歷史遺產,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中國與周邊國家農業資源的互補性很強。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農業新型國際合作,充分發揮相關國家農業資源優勢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僅有利于解決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問題,還能夠系統地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滿足國際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農業的“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生產和市場的多個環節,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特色產業現代化水平的強大動力。特別是通過農業品牌打造,把人文、生態、環境等為一體的要素資源整合起來,使其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特色農業經濟資源保護和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促進農產品供需對接,為塑造農業品牌形象提供新平臺。從全球化的視角看,品牌是國際市場的通用符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的體現,是構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農產品品牌建設也體現了這一特征。就目前總體上看,中國農業依然大而不強,多項農產品產量雖居世界前列,但與國際國內市場對品種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必將倒逼中國農業更加注重品牌培育,以品牌來打特色、贏市場、尋溢價,提高種植戶、養殖戶和加工者的收益,改善農業生產者的社會和經濟地位。農業品牌化的過程,就是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種養、標準化控制、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場規律、創造品牌價值的標準體系、認證及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推進綠色、優質、品牌農業發展和一二三產業發展相融合,必將提升中國農業品牌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必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
記 者:“一帶一路”戰略為各國優勢資源互補、全球市場穩定、農業投資提供了有利契機,也為農業品牌建設和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空間。中國優質農產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培育中國農業品牌,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朱保成:當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擴展。“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有力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發展與合作,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也必將給中國農業國際化發展帶來強大動力。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打造農業知名品牌,建設農業強國,我提出幾點建議。
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一批國家扶持政策。在“三農”發展的整體布局中,把農業“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文化、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及產品為基礎,把標準化建設、文化內涵挖掘、科技體系支撐、金融支持、國際品牌打造結合起來。在深入梳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資源和市場的基礎上,編制精準的對外農業合作規劃和項目清單,統籌運用好援助、投資、貿易、技術交流等合作方式。在市場化農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過程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項目支撐的原則,政府應重點圍繞搭建合作平臺、確定產業導向、提供信息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尤其要給“走出去”的企業搭建公共信息平臺,關注國際農業市場動態,進行科學預測與信息通報;使用農產品貿易協議等多種手段為品牌農業國際合作創造良好條件;要利用教學資源、科技資源,培養符合“走出去”需要的農業高端人才。
找準目標市場,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農業資源的互補性是農業國際合作的基礎。各國農業特色資源是獲取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品牌創建要靠市場的力量來完成。提升市場主體的發育水平,必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和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有效推進農產品的國際市場流通。在對外農業投資中,要更加重視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重視對農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資。“走出去”最大瓶頸還在于缺乏懂得國際農業發展大勢、了解對象國農業政策的專門人才。作為農業企業,要在擔當社會責任、注重當地環境保護、及時跟蹤農業大勢、把握國內外農業政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全球視野和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推進科技創新,對接一批國際農業標準。科技創新是農業品牌化的內生動力。引導科技創新的政策投入要精準,要注重補齊產業鏈短板,加強農產品深加工等環節的投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引導生產經營者增強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建立健全質量標準及推廣體系,提高產品的品位檔次,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要加強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提升品牌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提高品牌傳播效率。必須使農產品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將各自處于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技術創新及時轉化為生產成果。北京微普生物公司運用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土壤修復技術改良和治理荒漠化土壤,為卡塔爾國家糧食安全計劃署實現“提高國內糧食生產以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是中國企業科技創新走出國門的有益嘗試。
注重文化交流,做強一批農耕文化品牌。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應隨之提高。古代絲綢之路原本就不僅僅是貿易往來的通道,也是文化傳輸的途徑。盡管歷史變遷,直至今日,那悠遠的駝鈴聲依然在耳邊不斷鳴響,傳遞著異域文化融合的符號和訊息。如今,“一帶一路”的開辟,將成為新的文化交流橋梁。通過人文創作,加深情感認同,更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因此,應統籌考慮“一帶一路”建設布局中的文化交流,特別是農耕文化的傳承交流。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農耕文化持續不斷在國家之間以及地區之間傳播、交融和演化,從某種意義上講,農耕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有的文化財富。中國西漢時期張騫出使中亞,開辟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沿岸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交換的是商品,傳播的是文化。貿易的溝通,使西域了解到我國農耕文化的輝煌,打開了世界知曉中國的窗口。優農協會一直著力推動農耕文化的國際交流,先后主辦了“一帶一路”農耕文化攝影展,連續在德國柏林國際綠色周期間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致力于喚醒歐洲人對古絲綢之路的記憶和關注。
開啟多邊貿易渠道,構建一批全球貿易服務平臺。農業協會是農業產業發展和市場的參與者、服務者,是政府管理經濟、規范市場發展的重要補充。在中國不斷深化市場經濟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職能正在加速轉變,更多社會性、公益性、服務性的公共管理職能將交給社團組織,社團的橋梁紐帶功能、行業規范指導功能、社會服務支持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推動多邊貿易渠道更加開放、包容發展,是優農協會等中國行業協會開展國際合作的核心目標,也符合各國農業產業的共同利益及協會會員的普遍訴求。在此次研討會上,我們倡議成立國際農業協會聯盟,目的是聚合各國農業協會及全球性產業協會,共同構建一個信息傳播、科技交流、進出口合作、本地化服務的平臺,通過定期交流機制,協助各成員把握國際市場,跨越貿易壁壘,探索開展多邊貿易的途徑,幫助各成員更好地融入國際合作并從中切實受益。在這方面,優農協會有過一些有益探索。比如,協會促成了中國熱科院、秘魯科技大學、中國拉美促進會三方合作,為中秘科技交流、貿易合作搭建了平臺,為農業從科技研發到推廣應用,探索出了有效路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