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李國祥: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關系探析

[ 作者:李國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24 錄入:吳玲香 ]

摘要:關于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融合之間的關系,目前尚未形成清晰界定。本文在分析現有政策和實踐的基礎上,認為農業產業化政策在現實中已演變為龍頭企業扶持政策,而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僅局限于龍頭企業的帶動,還包括合作經濟組織等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提出未來將長期并存多類型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在我國當前“三農”政策體系中,同時存在著農業產業化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兩個概念。通常情況下,農業產業化主要是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產業融合指一、二、三產業融合,或者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兩者之間關系如何?有人認為是相互促進關系,有人認為是途徑和目標關系,也有人認為二者并存,但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對應不同主張,本文結合筆者經歷和重要文獻等加以剖析。

一、農村產業融合政策是對農業產業化政策的糾偏

1.農業產業化政策的提出與實踐

改革開放后,農業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20世紀80年代,在不斷放開農產品市場和尊重農民生產自主決策權的推動下,農業產業化以多種形式存在[1],并逐步成為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

我國實施的農業產業化政策是根據山東等沿海地區農村率先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提出來的。早期的實踐主要是食品加工企業作為龍頭,基于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為了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用保護價、利潤返還及技術服務等多種優惠手段吸引農戶參與,合作建設生產基地,農戶生產的農產品作為加工原料提供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壯大后帶動農戶發展農業生產,并從加工增值中分享直接和間接的利益[2]

從國家提出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最初目標來看,主要是強調市場經濟條件下,為提高農業增值能力,改善農業比較效益,通過政策激勵措施將農業生產環節與其產前、產后諸多環節整合為一個完善的產業系統,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在實踐中呈現出明顯的農業生產專業化、分布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和管理企業化等特征[3]

從我國農業產業化政策實踐過程來看,盡管農業產業化政策中曾提到基地、產業鏈和利益聯結等相關概念,但政策措施最終往往演變成對龍頭企業的支持,而農業產業化政策設計的初衷并不完全局限于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與政策

201512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20161114日農業部印發的《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均未對農村產業融合給出直接明了的定義,但從發布的指導意見和規劃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產業融合包括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以及利益聯結緊密等內涵。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12條提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服務業,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與文化教育價值,研究制定促進鄉村旅游休閑發展的用地、財政與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第21條提出,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轉型升級任務。即中央一號文件同時強調了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闡述了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更強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農業產業化經營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關系

農業產業化政策演變為龍頭企業支持政策,使現實中的農業產業化政策成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項局限性政策,因此,我們需要對農業產業化政策重新進行審視。筆者于20169月下旬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的東福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福集團)進行調查。該集團是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注冊資本5億元,2015年資產總額超過10億元,是比較成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典范。在調研時發現,該集團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包含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即在產業形態上,東福集團經營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特征,不僅發展糧食等農業生產經營,而且還發展旅游、房地產等非農產業。其中,稻谷生產、大米加工銷售和鄉村農業旅游等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可以說,實踐中呈現出的農業產業化特征與農村產業融合特征是極其復雜的。對于具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來說,一般都是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當然,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僅局限于龍頭企業的帶動,也有可能是合作經濟組織等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論是農業產業化政策,還是農村產業融合政策,除了注重主導力量的培育和支持外,還應該包括如完善農業產業鏈、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創新產業模式以及引入新業態等重要內容。

二、整合農業產業化政策與農村產業融合政策

1.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緊密聯系

無論農業產業化,還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都涵蓋龍頭組織和普通農戶,并涉及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深入比較,會發現農業產業化中的龍頭組織往往單指龍頭企業,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合力量則主要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產業化政策強調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實現增收,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則強調通過建立健全現代利益聯結機制讓各參與主體分享增值收益。

根據國內外實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的通過農業經營主體同時將農業直接相關聯的一、二、三產業內化在一個組織內,這種方式在理論上一般稱之為一體化;有的通過增值分享和風險共擔等機制把不同主體分別經營的一、二、三產業或者其中的某些環節有效地聯結起來,這種方式在理論上一般稱之為產業化。除了一體化和產業化融合發展農村產業的兩種基本方式外,在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等新技術影響和作用下,農村電子商務、社區支農、食物短鏈、農產品會員配送和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經營模式不斷涌現,催生了新的業態,值得關注。

2.多類型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將長期并存

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未來我國一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有條件依靠自身力量融合發展農村產業。如我國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最重要主體是農民合作組織。我國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農戶以承包地經營權和資金等資源要素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安排生產經營,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的模式。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小范圍內的區域市場融合發展農村產業,具有較好的適應性。但是,從現有農業基本經營制度、農業經營主體以及與農業相關聯的二、三產業發展動力機制和科技創新資源分布等情況來看,凡是涉及到跨區域的,甚至是全國大市場和國際大市場,產業化方式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生命力。

1)按消費市場遠近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本地市場和遠距離市場。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一般在加工或者市場營銷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終端消費市場一定不局限于本地,或者本地消費市場的份額占比相對較小,這種情形對于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來說,會高度依賴龍頭企業。如農產品出口到海外,如果沒有龍頭企業帶動,僅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融合一、二、三產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以產業化方式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涉及到多個利益主體,雖然難度相對較大、風險較高且要求組織更加嚴密,但在延長產業鏈及其實現價值增值和高附加值中不否定農戶家庭經營,與我國現行農業農村政策、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相容,符合我國經濟社會整體利益,空間更大,不應該在政策上放棄支持和引導。

2)按主導融合主體來劃分,主要有農業企業主導型、農民合作組織主導型和農村能人主導型。近年來,農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吸引農民入股入社、發展訂單生產和銷售以及開展托管聯耕等多種形式,不斷延長產業鏈,建設供給鏈、增值價值鏈,創新融合機制,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主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越來越顯著。

以產業化方式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關鍵是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為各類參與方提供動力。發展休閑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求基地環境優美、生產嚴格標準化和服務質量高,這樣才能吸引旅客和顧客,從而在市場上實現高附加值。如果參與主體不能行動一致,就可能出現一損俱損的結果。如一旦某個農民不規范使用農藥,盡管其他農民沒有濫用農藥,則后果須所有農民一起承擔。我國實踐中凡是成功的農業產業化范式,都是通過建設高標準基地,由龍頭組織構建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嚴格規范參與農民行為,并形成農戶間相互監督的機制,從而有效地避免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因某個參與主體貪圖個體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損害總體和長遠利益的行為。

3)以產業化方式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通過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和農村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整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創新發展訂單農業和股份合作等是利益聯結機制的有效載體。

訂單農業就是合同農業,又稱契約農業,就是在農戶與產業化龍頭組織之間,不僅通過農產品購銷合同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而且還通過提供貸款擔保和實施標準化生產等形成一致的行為和利益共同體。

發展股份合作,不僅可以將農民的資源資產盤活并優化配置,共同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而且可以將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以及財政支農資金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增值收益與農民分享。一些地方,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了確保激活的農村資源要素優先優化配置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具體形式構建利益聯結機制。

把農業產業化政策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統籌起來實施,農業產業化政策要突破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簡單化理念,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政策,不輕易地否定或者排斥農業產業化政策,這必將更加有助于解決我國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等相關產業環節分割和關聯度不高的難題,更加有助于解決農產品供給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難題,更加有助于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提高農業功效。

■參考文獻

[1]陳吉元. 人口大國的農業增長. 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2]丁力.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論與政策問題. 中國農墾經濟,2001,(6.

[3]農業部. 農業發展報告1995. 農業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情國力2017第二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 | 午夜福利小视频免费国产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 日本强伦姧护士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