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胡鞍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是補強短板

[ 作者:胡鞍鋼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4 錄入:19 ]

■中國各地區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差異甚大,發展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存在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準的唯一尺度,而是客觀存在一個底線來衡量。

■作為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個字上。既然是全面建成,就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在短板之短板上下大功夫。因此,“全面建成”核心是補短板、大補短板之短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深刻總結了中國實踐的寶貴經驗,充分體現了時代的新趨勢、新特點,核心和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個人是大寫之“人”,是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就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核心問題就是要向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說清楚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所剩幾年時間里,如何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斷升級

中國作為世界現代化的落伍者、后來者、追趕者,要想實現現代化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并且必須分階段逐步實現。為此鄧小平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設想。

小康社會,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性目標,是作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實現現代化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但是,小康社會的目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與歷屆領導人的認識有關,在不同時期他們對小康社會的認識和理解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都會隨著中國實際發展的情況變化而適時地進行調整,不斷豐富、不斷拓展、不斷完善。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提出“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因此,花了20多年時間,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為此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21世紀第一個二十年的奮斗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這就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核心目標。報告還強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為此提出了到2020年,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目標。不過,除了GDP翻兩番以外,都是定性目標,也留下了發展的空間與回旋的余地。當時公開提出核心的量化指標只有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后來,有的領導同志進一步提出3個量化指標:一是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大體相當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二是到2020年城鎮化率超過50%;三是到2020年農業從業人員比重從2000年的50%降至30%左右。現在看來,這四項指標都已經提前實現,2016年中國GDP總量已經超過2000年4倍,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了中等收入平均水平,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到2020年將接近或進入高收入階段,早已超過原來達到中等收入水平的設想。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二次設計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也構成了實現這一核心目標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個方面的目標體系。當時也只提出了一個核心的量化指標,即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不過,當初國家發改委還是提出了幾個量化指標:一是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這仍是中等收入平均水平的目標;二是第一產業在就業結構中的比重降低到30%左右;三是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現在看來,除了城鎮化指標(2016年為57.35%)還沒有實現之外,人均GDP和農業就業比重的目標均已實現。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三次設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根據“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布局,在新的歷史起點下,對全面建成小康目標進行了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提出了兩個量化指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總體而言,十八大報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五點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隨著發展推進不斷升級。

建議以國際通行指標評估小康社會進程

中國各地區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差異甚大,發展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存在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準的唯一尺度,而是客觀存在一個底線來衡量。因此,我從2002年就提出選用了四個國際上通行的指標:

一是人均收入。這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的重要指標,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和收入組標準,2010年中國就跨入了上中等收入階段。到2020年將接近或達到高收入水平。

二是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標準,小康階段為40%-50%,富裕階段為30%-40%,更富裕階段為小于30%。2016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9.3%,進入更富裕階段;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2.2%,已經屬于富裕類型。

三是人類發展指數(HDI)。這是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統計并公布的最重要的數據,包括了人均GDP(PPP)、人口出生時預期壽命以及教育指標。2010年中國就達到了0.703,已經屬于高人類發展水平(HDI高于0.700),到2015年,這一指標達到0.736,2020年進一步提高至0.770左右。

四是國際貧困線的貧困發生率。這是世界銀行劃定的貧困線國際標準,即每人每天消費1.25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貧困數據庫提供的數據,2010年中國的貧困發生率為11.18%,2013年降至1.85%。若按中國貧困線(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2010年價格),這一標準已經高于國際貧困線,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0年的17.2%下降至2016年的4.5%。因此在2020年之前我們完全能夠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指貧困發生率小于3%。

采用以上四個國際通行的指標,表達的信息既簡潔也更清晰。同時從國際比較看,中國不僅能夠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總體水平明顯高于這一底線,將為國際社會所公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是“補短板”

回顧過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記錄,每當黨中央提出新的發展目標,都會如期實現,甚至提前實現,充分體現了中國極強的國家治理能力,即實現國家治理目標的實際能力,同時也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恩賜的;既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空想而來的,是中國十幾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通過艱苦奮斗、不斷創新,腳踏實地干出來的,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同樣,我們相信到2020年也會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作為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個字上。既然是全面建成,就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在短板之短板上下大功夫。因此,“全面建成”核心是補短板、大補短板之短板。誠如習近平同志所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

目前看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要補四個短板:

第一,在“四化同步”中補農業現代化的短板。核心是“讓農業強起來”,一方面農業本身要發展,要加速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要靠其他“三化”來幫助農業現代化,使其能夠創新發展、跨越式發展,過去我們說“以工補農”,現在要更加明確“以工促農”,加速農業機械化,同時信息化可以大大地加速農業的信息化、網絡化、移動化。

第二,在“城鄉一體化”中補農村社會發展的短板。核心是“讓農村美起來”,明顯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鄉村規劃和管理水平,全面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健全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服務網絡,最主要的是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第三,在“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補農民收入增長的短板。核心是“讓農民富起來”,確保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繼續高于經濟增長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提高新型農村醫保和社保水平,最有效地分享改革成果。

第四個短板,就是在新型城鎮化中補“1億農民工”的短板。核心是“讓農民工成為市民”。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鼓勵各地方創新人口管理和戶籍改革,加快從“一市兩制”轉變為“一市一制”,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基本保障住房等常住人口全覆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短板之短板”,就是那些占總人口比例小、但絕對人口規模仍比較大的特殊人群在獲得小康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補短板之短板,就是要采取特殊辦法、有針對性的做法(包括針對家庭和個人),也讓這一部分人能過上體面的小康生活:各類農村人口中的貧困人口;殘疾人口中的貧困人口和特困人口;老區貧困人口、少數民族貧困人口、邊疆地區貧困人口、生態脆弱地區貧困人口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補短板、補短板之短板,就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強化針對人口、家庭的精準扶貧措施,既不漏網,又要兜底。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日報 2017-03-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五月天天堂久久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放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