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李強:關于就近城鎮化與就地城鎮化

[ 作者:李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4-19 錄入:19 ]

原題:“就近、就地”城鎮化,為什么?如何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呈現出明顯的非均衡發展特征,突出表現為異地城鎮化現象嚴重——這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如果將跨地級市作為“就近”和“異地”的分界線,外出農民工中,“異地”流動的比例超過一半。

在異地城鎮化模式下,農村人口城鎮化面臨巨大困境:地方政府戶籍改革的動力不足,出現“半城鎮化”現象,即人戶分離;農民工社會保障省內統籌和全國統籌困難很大;農村大量集體建設用地閑置,這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短缺形成強烈的反差。

如今,在建設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國基于人口眾多的國情,提出了“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模式。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是相對于跨地區的、遠距離的異地城鎮化而言的。就近城鎮化,即農民到附近的城市居住和工作。就地城鎮化,即農民在村莊完成城鎮化,無需遷徙到其他地區。

需要強調的是,就近城鎮化體現的不是“小城鎮”概念,而是城市化所強調的“聚集”概念。如果一個地區聚集的人口規模小,聚集化效應就弱,因此,還是要求規模大一些,體現在就近城鎮化上,即農村人口向附近地級市和縣級市聚集。

因此,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對于我國城鎮未來的合理布局和區域均衡發展意義重大。一方面,城鎮化過程中,我國既要發揮核心大都市圈的積極作用,又要避免人口過度集聚。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相當一部分地級市和縣級城鎮的人口規模都普遍偏小,達不到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的適宜規模,需要農村人口適度向這些城市遷移。

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是中國特有的城鎮化模式,有其存在的現實基礎。一方面,就近、就地城鎮化符合農民工的流動意愿,“回流”趨勢開始逐漸顯現。農民在選擇定居城鎮時,大部分希望到縣城和縣城以上的城市定居。另一方面,我國近年迅速發展的交通壓縮了空間的距離,使得居住和就業可以在一定交通距離范圍內適度分離,擴大了城市的經濟輻射半徑,城鄉之間更加一體化發展。對城市近郊的村莊而言,即使在城里上班,也可以居住在鄉村。

然而,實現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并非如此簡單,還需要政策引導。在土地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務投入方面,需給予基層更多活力,讓廣大農民根據自身情況和意愿選擇適宜的城鎮化路徑。在市縣層面,要繼續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實施機制,建立更多“宅基地換房”等城鄉資產和權益轉化的機制。

此外,我國要在農村積極探索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政府劃定未來集中聚集區,并給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方面的補貼和支持。對于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小城鎮和村莊,探索就地改造實現城鎮化的模式和政策,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村莊改造和建設。當然,就地、就近城鎮化也需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例如,村委會管理村莊原有居民的土地財產和集體經濟事務,居委會管理所有居民的與生活空間相關的公共事務。

目前,從我國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的地方探索來看,并非所有的農村都可以實現就近、就地城鎮化。實現就近、就地城鎮化,產業支撐是基礎,解決農民就業是關鍵。其中,地方精英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實現就近、就地城鎮化的關鍵是要具備土地、資金、產業、技術、勞動力等條件。地方精英在村莊有較高的威望,能夠為村莊高水平地聚合資源,比較好地溝通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些資源,帶領村民致富,并進一步改善村莊公共產品的供給和村民享受的社會福利。

當然,目前我國的就近、就地城鎮化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但是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未來建設值得期待。

(作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中國市長協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堂va在线视频 | 亚洲色在线费影院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