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曾福生:降成本是農業供給側改革重頭戲

[ 作者:曾福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1 錄入:12 ]

“三農”問題,既古老,又時新。

當陽光照進2016,關于破解“三農”發展瓶頸、打造“三農”更美圖景,我們聽到、看到最多的兩個關鍵詞是“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現代化”。它們,是“中央一號文件”“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面對面交給湖南的重要“作業”。

如何又好又快完成這項“作業”?本報特約“三農”專家撰文建言,以期有助于全省上下進一步廓清思想認識、找準著力點、唱好“重頭戲”。

隨著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我國農業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使得農業效益、競爭力難以有效提高,危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農業的標志和發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值得農經學者深入探究。

1適度規模經營,降低平均成本

當農業陷入“小規模、兼業化陷阱”,會不利于成本降低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而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領功能,有利于采用現代生產要素和現代生產方式。經營規模達到30畝以上的農戶,對農業機械、新品種、新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的使用率會明顯提高,可降低直接生產成本和間接生產成本,減少農民生產支出;可全面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資源配置效應和農業科技進步效應明顯,有利于提高單產。比如規模經營的水稻畝均機耕作業費可降低25-30元,畝均節藥30%以上,單產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應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一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有農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341萬戶、合作社129萬個,龍頭企業12萬多家。可通過創新發展經營主體的聯合、合作和產業化等提高其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通過專業化分工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全產業鏈服務、成本分攤,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農地制度創新引導土地股份合作制,通過農地入股分紅等節約租金成本;三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如采取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增信、創投基金、農業保險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真正讓農業規模經營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2發展農業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農業發展面臨的許多瓶頸性問題,都可以在科技進步中找到破解的“鑰匙”。

農業科技進步可提高農業生產率。新興的“3R”技術從節水、節地、節肥、節料、節能等多方面入手,可減少農業生產資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準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可在不減少產量的情況下,使化肥使用量減少20%-30%、總成本降低15%-20%。

農業機械化可降低勞動力成本。大宗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是導致勞動成本過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驅動力,大幅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我國2014年農業勞動生產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須重視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要加強農業機械化與農機裝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新時期農業機械化扶持政策體系,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科技素養。

3創新經營體系,降低交易成本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產業融合水平還不高,農業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還不強,多樣化的農業分工經營難以出現,推高了經營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產業融合,以節約運營成本。應通過農業組織化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和發育農業服務市場,誘導代耕、代種、代管、代營的縱向分工與服務外包,擴展農業的分工經濟性,同時拓寬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農業經營組織的運營成本。而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融合能夠引發產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變化,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國農產品每年產后損失3000億元,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60%以上沒有得到循環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具體說來,要堅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工作路徑,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要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發展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等產業集聚,減少交易主體的搜尋成本;要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方式,廣泛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農業產業鏈,通過簽訂長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議價成本、決策成本、監督成本。

4推進綠色發展,降低污染成本

過去,我國農業生產屬于粗放型增長模式,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據相關部門數據,我國每公頃耕地化肥使用量高達397.5公斤,單位面積的農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已達5000萬畝,人均耕地和淡水資源面臨城鎮化、工業化污染的威脅。

因此,我國農業須努力實現綠色發展。要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實施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完善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要發展集約農業。按照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要求,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全面推廣減藥、控水等一體化技術,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工程;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要管控好工業和城市污染轉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農業。

5建設農村公共財政,依托財政“擠出效應”降低農戶投入成本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資降低的效果。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相對落后,農戶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短板。事實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有利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還有利于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加工業物流園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等建設,則可以產生聚集經濟。

因此,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戶提供更多公共物品,產生財政“擠出效應”,從而節約農戶生產成本;要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面向基層推廣農技的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加生產性投入。

(作者系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重大決策咨詢智囊團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16年03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综合网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久久免费福利片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