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地通報了幾起脫貧攻堅工作中責任落實不力的典型問題,從駐村缺崗47天,到聯系方式留單位傳真號;從貧困戶補貼政策兌現不及時,到集中安置房雨天漏雨;從貧困戶退出手續不嚴格,到貧困戶確認工作不細致,問題五花八門,但都是駐村工作“掛空檔”的表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干部。”作為組織外派的攻堅力量,扶貧駐村干部被視為“排頭兵”,也被群眾寄予厚望。“掛空檔”現象,不僅耽擱了扶貧進程,也影響了黨和政府形象。扶貧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駐村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實”字打底,“真”字當頭。
真駐村。有人用“干部走在村里狗不叫”形容駐村工作的扎實,駐村工作前提就是要扎下根來,深入到扶貧工作一線。貧困村的發展短板在哪兒?有什么潛在的發展優勢?貧困戶的所需所盼……只有真正沉下心“安營扎寨”,與村民同出入,才能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作為制度統籌安排,駐村干部是扶貧工作的關鍵力量,在解決貧困村出路、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也還存在身份轉變和角色認識問題。一些黨員干部對駐村職責“不明不白”、開展工作“不嚴不實”,有的當“都市來客”“甩手掌柜”,并沒有真正駐扎在村。真駐村,不僅需要時間衡量,更需要成效驗證。這就需要駐村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出路,用耐心打磨發展,靠做事做出成效。
真幫扶。做實駐村工作,真幫扶是基本的要求。眾所周知,貧困村發展基礎差、底子薄,基礎設施落后、人文環境欠缺,帶動貧困村的發展,不僅考量駐村工作的成效,也是對駐村干部能力的考驗。駐村干部大多是從上級機關選派到基層,在整合各方面資源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或是資源上“裝進籃子就是菜”,或是思想上“等靠要”,亦或是方法上“廣撒網”,有些地方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貧困村的問題。當看到,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真幫扶就是要真發展,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比如,在整合外部資源的基礎上,探尋適合本地的發展模式,集聚本地優勢資源;在依靠外部輸血的同時,強化村民自治,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
真服務。駐村工作最終是要落腳到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體現在為民服務上。當前,一些黨員干部駐村幫扶“不想不愿”、在政治待遇上產生“不上不下”思想,幫扶工作不上心,更談不上服務群眾能到位;有的急功近利,把扶貧成效當作政治資本的積累,“撿進籃子都是菜”,違背規律、盲目蠻干,甚至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已然偏離了駐村服務的本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為民服務的含金量就是要群眾滿意,真服務,就是要把扶貧工作的出發點放在群眾的實際需求上,把落腳點放在切實解決群眾的問題上,讓駐村扶貧工作扶到點上、扶到群眾心坎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荊楚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