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由來是以前生產型服務業集聚區,只有產業和工廠,沒有配套設施。
這幾年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幾大驅動因素,政府政策也引導這塊發展,比如城市群發展,供給結構性改革,城鎮化發展多元需求,新型城鎮化大背景,特大城市周邊延伸等等這一系列驅動因素,導致我們在不同的階段。城市的人要出去旅行,這是旅行的驅動;產業的成本在城市里面發展過高,它需要往低成本低方向流,它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就是留住產業人才,很多地方沒有人才,這些需求的驅動可能就逐漸形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呈現出來的新田園主義、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新形態新經濟模式和經濟體系。
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國家提出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各部委政府包括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規劃和制度,但是每一個地方的定義不一樣。在房地產業特色小鎮就是遠郊大盤,在地方政府特色小鎮可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總結是這樣,小鎮的有機生長是一個復雜的生態循環體系。
任何特色小鎮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對原來產業的本質上的顛覆。政府政策引導特色小鎮,在改革開放前是1.0版本,就是小鎮加一村,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小鎮企業集群,小鎮加旅游休閑,小鎮加新經濟體,就逐漸形成迭代的特色小鎮政府版。或者是政策變化,像浙江的特色小鎮,它是城市修復,生態修復,產業修繕的一個補充,不像我們理解建制鎮。所以浙江的夢想小鎮,基金小鎮,其實是好幾個產業園區的疊加。良渚文化村主要抓住核心的四個要點,內部生態配套完善,產業人群安居樂業,對外不斷釋放產業吸引力,吸引周邊人口導入,促進商業社區的進一步蓬勃發展,踐行城市服務商的理念。
萬科集團基于全球化產業服務升級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F在萬科不僅僅是住宅開發商,還涉足養老、商業、產業、教育、假裝、物流、長租公寓等一系列業務,產業是一個核心的業務,我們已經把它定位為下一個階段我們最重要的核心的業務。
良渚文化村是萬科對于特色小鎮命題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通過17年的發展,良渚文化村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的三生融合,也具備宜居宜業宜文宜游小鎮的發展。同時萬科良渚文化村還有一些歷史機遇,在去年G20的時候,成為唯一 一個社區的接待點,給良渚文化村走向國際化打下堅實的基礎。良渚因萬科而名,萬科因良渚而睹。良渚文化村現在每天的接待量相當巨大,以前我們自己接待,后來因為接待量巨大,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接待辦?,F在承受不了,所以采取收費,每位參觀者要收200元的參觀費,但是接待量仍然很大。
良渚文化村有歷史上的機遇,也促使它不斷的成長,它緊鄰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梁祝古文明的遺址,在19年的時候這個良渚文化村要申遺。這個申遺的歷史價值在于它可以證實中國歷史,因為那邊出土的有水利工程,有古建筑古城有王族,有玉器,有文字等等一系列,證實了中國歷史往前推了到5千年以前歷史文明,我們也是跟這個申遺緊密結合,希望成為一個申遺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機力量。良渚文化村是5千畝的建筑用地,總共加起來有450萬方,其實旅游公建,商業產業用地34%,其他是住宅,其實它早期是住宅驅動的綜合性房地產。17年前,良渚文化村和杭州的距離還很遠,道路也沒有修通,開車要一個多小時,17年前它真正是一個村。良渚文化村還有一個是對當地文脈的尊重和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表達,但是現在它已經和城市無縫銜接,地鐵已經修到良渚文化村,所以現在真的成為一個特色小鎮,整個小鎮的規??梢匀菁{三到五萬人,目前入住超過兩萬多人,累計建設投資已經200億元,引入企業19家,商家270多戶,解決了3000多名就業人口。2016年創造稅收近10億元,這個作為特色小鎮交出的答案就是產業、就業、稅收一定要有沉淀成才能成為特色小鎮。
良渚文化村是實現建立政企合作,土地聯合開發共享收益模式的小鎮,在2000年的時候和余杭區政府簽訂了協議,其實這就是早期的PPT模式或者BOT模式,它是一種關注民辦的一種模式,就是萬科來全部投資建設,包括公建道路公園等等,整個良渚文化村所有公建公共的配套都是萬科建設的。逐漸移交給政府,現在良渚國務院已經移交給政府,中國只有兩個博物院,一個故宮博物院,一個良渚博物院。產業園和文化中心都已經落成,現在很多道路和公園沒有移交政府還是萬科在經營,也是為了保證良渚文化村的高標準高品質。
良渚文化村的開發模式,就是印證在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的開發模式,現在特色小鎮很多都是政府主導,我們也參加很多的論壇,聽過很多政府官員討論,大家都在呼吁,政府不能主導特色小鎮,由企業社會的資本力量市場化來主導。
良渚文化村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小鎮的藍圖長達17年都沒有變,早期是加拿大著名的設計規劃院規劃的, 17年有無數的建筑大師設計院來參與良渚文化村的設計,但是沒有大的調整,這也保證了良渚文化村還有一體化所有的內容都能完整落地,這也是企業主導有保證的原因。
良渚文化村最大的IP就是村民自治,良渚文化村是企業與居民共同治理共同生長的創新示范。首先軟件文明建設是重要的,良渚文化村在2011年,由萬科和當時的3600戶文化村業主共同推動,有了中國第一份村民公約,這個村民公約其實是一種道德規約,形成良渚文化村人人自律日行成風的一種風氣和一些行為原則,當時得到國內外很多媒體的報道。在村民公約踐行了以后,我們又發展志愿者,發展了很多的社區,這些社區文化建設成為良渚文化村村民自治的一個核心力。
良渚文化村還傳承和復興良渚文明,包括良渚博物院,我們把它建好了移交給政府。萬科強調傳統文化的挖掘的保護,用硬件軟件來保證現代文化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早期的定位是社區文化中心,但是通過經營已經成為杭州非常知名的文化藝術高地,從這里還延伸出了文化品牌叫大屋頂文化品牌,甚至以后可以成為一個文化公司,涉及到展演書學這四套,其實都是基于文化藝術中心為載體,每年整個杭州的文藝青年都會蜂擁而至。
良渚文化村的主導產業有四塊,文創、教育、養老、旅游。目前良渚文化村的產業年產值16億元,累計投資達20億元,它不斷增長的同時給良渚文化村一個符合迭代的相互增長。
文創產業,在小鎮的中心,有一個玉鳥流蘇創業產業園,引入知名企業,最有名的是翻番動漫,翻番動漫是日本集音社最早在中國的總代理,出品七龍珠海賊王等漫畫。以它為主導把整個產業園打造成一個動漫村,這就是一個產業迭代演變的效應。
養老產業,我們的品牌叫隨園嘉樹,其實就是一個養老地產,但是從養老地產已經衍生出了三個獨立的業務線,成了三個品牌,隨園嘉樹,隨園護理院,隨園之家。尤其是隨園之家,它是一個社區養老服務點,現在已經延伸到杭州和寧波100多個社區,成為基于原來硬件設施投入衍生出來的軟性服務的輸出。
旅游產業, 2012年被評為4A級景區,游客的訪問量逐年上升,旅游年產值過億元。最大的酒店良渚君瀾度假酒店,在杭的各大像攜程酒店排行榜上都一直是前四名。良渚文化村還有一個最大的礦山公園,里面有大片草坪,每年9月有草坪音樂節。良渚食街是我們的美食街,匯聚了杭州所有有名小吃。良渚文化村旅游設施還有美麗州教堂,是信仰的文明高地,美麗州教堂也成為了杭州市結婚舉辦婚禮和拍婚紗照的勝地。另外保留整個良渚的原始風貌,良渚文化村還有登山布道,可以開放為一個自駕游的度假旅游勝地。
教育產業,安吉路學校跟杭州安吉路學校合作,后來整個良渚的安吉路學校全是萬科員工,每年的升學都排在杭州前列,以它為中心我們又托管了三個余杭區的公辦學校,把我們的師資輸進輸出,同時還有民辦的幼兒園、教育營地等等一系列形成良渚文化村自循環的教育體系?,F在文化中心還引入國際大詩班,在這里上學可以直接輸送到國際上很多知名音樂高校。
良渚文化村在過去三四年創業氛圍非常濃郁,在這個驅動下,第一個創設是提供給村民眾創空間,到現在已經服務了20多家初創企業。同時我們堅持三年做良渚文化村創業黑馬大賽,通過產辦物業,給予創業基金來支持項目,現在這些項目已經孵化到了夢想鄉鎮,未來科技城等,良渚文化村內還有業主創業做手工蛋糕,啤酒,咖啡店,散布在良渚文化村各處的商業配套里。
良渚文化村的文化建設就是村民公約的一個最重要的核心,村民公約是春天簽訂的。每年春天村民公約就成為一個節日,村民公約日,集合杭州各類的文藝青年,有音樂會,文化會,各類的沙龍,游園,甚至良渚文化村游街,花車游街已成為小鎮固定的節日。所以發展旅游小鎮的話,節慶節日也很重要。村民公約之外就是志愿者,提供服務,這些社團又增加了人的黏性。
我們把良渚過去的版圖叫一撇,良渚的未來叫一捺,就是一個“人”字,一撇是以前良渚的1.0的版本,它是以人居為主的一個特色小鎮,一捺其實是我們發展的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在捺上面我們獲取產業城,獲取的產業項目叫未來之光。在未來之光上還擁有2000座的大劇院, 25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同時旁邊是政府的夢溪小鎮。同時萬科在這里生根17年也受到政府的邀約,參與為良渚申遺文化長廊規劃,我們也希望基于良渚文化村給良渚文化長廊做好一個橋頭堡的工作。
除了良渚文化村,現在萬科在上海區有第二個小鎮叫安亭新鎮,安亭新鎮是國家第二批特色小鎮。安亭特色小鎮本身是全國知名的汽車產業園,萬科里面做了配套服務,通過配套服務小齒輪來驅動大齒輪,它是配套型產業。通過青年公寓,萬科商業來使得整個安亭小鎮的大齒輪轉的更快,這是萬科特色小鎮的另一種嘗試。
特色小鎮大家眾說紛紜,但是特色小鎮要做好的話,需要因地制宜,產業驅動,以人為本,低碳環保,文化創新,長效機制。這六點展開以后,每一點都是一個很長的話題。特色小鎮就像是生命力最強的熱帶雨林系統,多元共生,協同發展,包容凈化,開放創新,讓各種新物種而意外發生而進化,這是我們對特色小鎮的一些定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