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地方政府對城鎮化熱情和干勁十足。很多地方都希望通過城鎮化來擴大內需,甚至把賭注放在城鎮化。有一些地方政府大手筆搞城鎮化,做出宏圖的規劃,但是卻沒有考慮過自身實際情況。
政府往往重視物理意義上的城鎮化,圈上一大塊地,規劃一個新城,蓋上房子,修上幾條公路,似乎就完成了城鎮化。其實,真正的城鎮化并非物理意義上,不是外觀搞起來就是城市了,而是支撐城鎮化的軟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從體制方面改革,盲目去蓋房子,最終造來也是空城。
搞城鎮化,就應該讓農民進城。農民進城并不是簡單從農村搬到城市居住就行了,而是如何讓他們生存下來。因此,城鎮化就從戶籍制度等方面改革,讓農民變成市民之后,生活方面應該有保障。很多農民進城之后,他們子女上學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多福利無法享受。雖然人到了城市,但是處處卻受到排斥。
理想永遠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無奈的。雖然很想把小城市變成大城市,但是現實往往不買單。有的城市規劃要住多少人,但是就是沒有人來。京津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未來將有很多人涌入,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大量人口流進該這些地區,那么意味著另外一些地區人口將大量流出。國內有一些縣城,經過多年發展之后,人口并沒有增加多少,甚至減少都有。當年,深圳能夠從小漁村發展人口超過一千萬的特大城市,但是這個畢竟少數幸運兒。很多地方政府的造城運動,最終導致鬼城的發生。
當年,美國西進運動時,也激發人們造城的熱情。1835年,芝加哥人口是三千人,到了1890年的一百萬。人口不斷增加,這也導致地產繁榮起來,尤其讓一些地產商發了橫財。比如,大地產商威廉?奧格登,他在1844年花八千美元買下的一塊土地,然后在8年后賣到三百萬美元。他在1845年用一萬五千美元買入的地產,20年后卻值一千萬美元。這個瘋狂的暴漲,從而鼓勵人們造成的熱情。
現實上卻是無情,芝加哥模式卻不能復制,最終也是少數的幸運兒,正如中國的深圳那樣。美國有很多被認為有機會發展成為大城市的地方,經過多年之后仍然是小鎮,甚至被遺棄而荒蕪。比如,美國艾奧瓦一州,兩千多個城鎮被遺棄。
其實,能夠真正發展起來的城鎮,數量并不多。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城鎮,比如東莞市的城鎮,發展得相當不錯。同時,城市周圍的城鎮,也就是所謂的衛星鎮,可能發展前景也會很不錯。對于那些遠離中心城市的小鎮,發展后勁不足,甚至會被拋棄。中國有三分之一的鄉鎮人口不到5000人,這個遲早會被人們拋棄的。
如果政府盲目進行城鎮擴容,那么很有可能走上城鎮化泡沫之路。加快城鎮化的進程,主要做的并不是蓋房子,而是加快體制的改革。要是把戶籍制度綁死了,何來真正的城鎮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草根清談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