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有了新定調。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指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這是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之一。習近平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鄉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體,二者均應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此相互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有利于形成“村鎮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未來或有針對鄉村振興的系列政策出臺。
李國祥同時表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意在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有利于穩定農業投資預期,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
《21世紀》: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什么時代背景?
李國祥:這確實是中央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城市化進程下,農村同時需要振興,這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化的問題。為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標準,大部分國家都在進行城市擴張,資料顯示,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比例從1960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54%。中國城鎮化水平提升也很快,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36%左右,至2016年末已攀升到57.4%,但隨之而來的鄉村衰落已不容忽視。
在一些地區,即使鄉村的人口在緩慢增長,但活力越來越小。每年都有上億農村人口,其中大多數是青壯年,離開家鄉來到城市,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事實上,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體,二者均應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此相互支撐。中央也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因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21世紀》:鄉村振興戰略與現在的城鎮化戰略,將是什么關系?
李國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極大提高了農村發展的標準,有利于在未來形成“村鎮化”與“城鎮化”的雙輪驅動。預計未來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鄉村衰落、農村凋敝會有新的針對性政策。報告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21世紀》:鄉村振興,需要哪些制度設計?
李國祥:18日的報告提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比較看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政策,也是2017年相關文件提到的重點,未來這方面應該會有更多突破。
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三十年
《21世紀》:在鄉村振興戰略部分,還明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李國祥: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二輪承包后的土地承包年限。我國1998年開始新一輪土地承包,期限是到2028年。
此前,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提出,土地承包關系要長久不變,但長久不變的具體政策一直沒出來,關于土地2028年承包到期后該怎么辦的各種討論很多。此次報告定調,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保持了現有制度的穩定和延續性。
《21世紀》:這對農村土地市場有哪些影響?
李國祥:中央再次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并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有利于保障農民權益,同時促進農村土地市場有序流轉,給農業投資者進一步吃定心丸。農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此前對第二輪土地承包2028到期后怎么辦不明確,有些農業企業不敢輕易加大對投資,現在應該沒有擔憂了。
《21世紀》: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也一直受關注,目前進展如何?
李國祥:目前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是2003年實施的,第二十條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
實施14年來,農村變化很大,修改土地承包法,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決策,把這些決策轉化為法律規范。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一直在討論中,關于2028年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提法,在立法方面肯定會有體現,預計會加速相關的進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