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聚焦三農問題,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那為什么要提出這個戰略?這個戰略又如何定位呢?
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開啟全面現代化新進程,農業現代化就顯得滯后,是個短腿。決勝全面小康的要求是什么,是要城鄉發展一體化,現在城鄉發展也不平衡不充分,無論是從全面現代化看農業現代化,全面小康看農村都是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解決這個矛盾和問題,給我們提出來要振興農村。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進行了高度總結,對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做了全盤部署。十九大報告,不全是“高深”的理論,更有接地氣的“大白話”,特別是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點安排,有“三句話”不僅是實實在在的惠農“干貨”,而且散發著濃郁的“農家味”,說進了農民的心坎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新20字方針”
勾畫出幸福美麗現代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顯然,這簡潔明了的20個字,正是未來我們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與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對比,新時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義。除了鄉風文明保留之外,其他法定提法都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
過去抽象地說“生產發展”,現在具體地要求“產業興旺”;過去提的是“生活寬裕”,現在要求是“生活富裕”;過去只要“村容整潔”,現在要求是“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這些字詞變化上體現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這五年,中央一直持續高度關注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收入問題,事實上,不排除有的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重工輕農、重城市輕農村。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明確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們要把農業擺到更高的位置,它既是一個基礎產業,也是一個新生產業。
農業要為國民經濟提供糧食、農產品、勞動力,甚至提供其他資源。在新形勢下,農業、農村不僅要解決吃飯問題、農民收入、就業問題,同時在綠色發展、環境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也被寄予了很多的期望。所以對各級黨委、政府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各項工作首先應該考慮農業、農村、農民。
提出“優先”意味著:在工作擺布上優先,在思路上優先,在任務確定上優先,在舉措上優先,在考核上也要優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要抓住三個字——人、地、錢。
其一,“從‘人’來看,就是要在繼續推動農業人口轉移進城、降低鄉村人口占比的同時,注重解決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問題,引導部分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在城市長大的科技人員下鄉,到農村去創業。高起點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
其二,從‘地’來看,就是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權分置制度。對農用地而言,要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經明確再延長30年,這是同我們實現強國目標的時間點相契合的。
其三,“錢”,就是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使之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求相適應。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村不是只有農業的地方,將來和鄉村旅游結合發展,增值的空間可能更大。所以把農村現代化包括進去,突破了農業的范疇。農村現代化還包括治理體系、農村生態文明,這些都會走向現代化,讓農民能夠更好的過上現代化生活。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點對鄉村發展的概括性更強,其中的內涵和外延都比過去更加深遠。
產業興旺——農業不僅是一個提供物質產品的產業,還是一個提供非物質產品的產業。比如觀光旅游休閑產業,包括鄉村旅游、互聯網+農村,都是新產業新業態,要讓這些產業興旺發達,就要有明確的要求和內涵。比方說在生產發展上,我們這次提出要產業興旺,那么就不僅是農業和生產,而且是整個農村、產業體系、經濟體系要轉型升級,比方說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問題,新產業新業態的問題,像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產業。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產業難形成規模,二是農產品附加值低。所以產業融合是關鍵,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生態宜居:
我們追求的生活質量是什么?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的居住環境,城市需要,農村也需要。生態宜居就是要把農村建設成宜居、宜業、生產、生活、生態一體的綜合體。我們原來提新農村建設的時候,并沒有這樣一個要求,這就是內容的充實、增加和完善。
鄉風文明:
與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道理一脈相承。我們需要關注道德觀念,比如和諧農村,家庭和睦,左鄰右舍和睦。讓農村的每個角落都是祥和的。
治理有效:
做什么事都要有規矩。黨組織作為核心力量,經濟組織各司其責,村民自治,形成健康有序、可持續的治理結構。從管理民主到直接提出要治理有效,從更寬的角度講治理機制和整個鄉村治理問題,這一次實際上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和完善。
生活富裕:
追求美好生活,就要落實好方方面面。打造農業特色小鎮、發展鄉村旅游前景廣闊。鄉村振興戰略的受益者將包括普通農民、農村創業者、農村土地經紀人等。
貫徹落實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準確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是根本,生態宜居是基礎,鄉風文明是關鍵,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標。五個方面共同統一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中。
這5句話20個字,是我們下一步行動的準則,也是我們的職責擔當。推進農村發展、振興鄉村,應該要從這五個方面開展工作,這樣才能夠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包括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各個方面和層次的部署。其中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成為最引人關注的亮點。你就可以安心利用土地,在土地上進行投資,通過土地的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收入和產出,所以政策是有利于農民長期穩定承包經營權,而且有利于投資和收入的。
現在,農村出現了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比如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那么在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規模經營背景下,小農戶的利益該怎么實現,人們會不會忽視和忘記小農戶呢?這是大家關心的話題。回答是不會!總書記講話特別提到,要更加關注和重視小農戶,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這個群體將得到重視和關注。
總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這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都是經過理論和實踐檢驗的,是能夠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繼續堅持好、落實好。
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的現代化會使農民享受更好的生活;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給農民和農業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小農戶長期存在提供了政策依據;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未來的鄉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會進一步推動農村工作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句句話都說到了咱農民的心坎兒里。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