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發展落后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以彌補的主要短板。十九大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的發展擺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決策部署。
實施這一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彌補發展短板的重要推手。必須抓好戰略關鍵點,踏準阻力最小的戰略路徑,規避戰略實施中的潛在風險,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抓好戰略關鍵點
戰略關鍵點是戰略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點位。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在以下三個關鍵點位加大把關力度和戰略推進力度。
首先是明確戰略目標,落實階段性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核心任務是補足短板,改造薄弱環節。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性工程,必須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打牢。
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一項艱巨任務,到2050年農業農村和非農業與城鎮要同步實現現代化,必須從現在起將現代化理念、機制、要素融入到農業農村的日常生活、生產、生態、文化孕育和鄉村治理中去;必須通過扎實的工作,在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依次達到初步形成鄉村振興格局、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
其次是落實總體要求,抓住關鍵要素。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20字總體要求是對我國鄉村建設思路的清晰刻畫,必須因地制宜、細化方案、腳踏實地地落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抓住“人、地、錢”三大關鍵要素。人氣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素。要培育一支精干的農業農村工作隊伍,促進產業興旺,抓好鄉村治理,培育文明鄉風,與全國人民一道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現代化生活。
從“地”來看,就是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實現土地與農村產業和農業科技的高效匹配,切實提高土地經營效率和效益,在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同時,穩步提高農戶收入。
從“錢”來看,要促進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源投入三農事業發展。一方面要按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使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向“三農”傾斜,增強財政支持農業、發展農村和補助農民的力度,切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力求達到城鄉平等目標;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激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事業,促進適合農村發展的產業、項目、技術分流到農村,鼓勵萬企萬村對接,以提高農村技術水平、產業興旺程度和現代化程度,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其收入。
第三是聚焦關鍵難題,有的放矢。黨中央在新時代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依然較大;三農內部,農業供給質量、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解決城鄉發展差距問題,必須依靠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把城鄉融合起來統籌考慮,系統推進其建設和發展。一方面要穩步推進城鎮化,把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吸引到城鎮去就業和安家;另一方面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把工業技術力量和城鎮生活便利傳播到農村,提高鄉村發展水平。
針對農業問題,必須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三大體系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切實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針對農民問題,要堅持一手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農民落戶進城創造條件,通過減少農民以富裕剩余農民;另一手抓鄉村留守農民能力提升,通過提高農民的經營能力、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提高其收入。
針對農村問題,要通過資源的統籌匹配,形成鄉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基本資源具備的前提下,農村自我發展的關鍵是要形成有戰斗能力的基層干部隊伍。依靠這支精干的隊伍去領導農民、發展農業、管理農村,形成興旺、美麗、文明、和諧、富強的農村發展新局面。
踏準四大戰略路徑
戰略路徑就是戰略實施的推進方向,是戰略實施阻力最小的路線圖。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從如下戰略路徑推進。
第一,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通過機制創新路徑推進農村振興。體制機制是社會發展活力的總開關,體制順了機制活了,鄉村社會才會活力涌現。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激發各類主體有序奮斗,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從而實現鄉村整體的振興。
首先,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為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各類主體提供穩定預期。其次,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切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再次,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還要鼓勵農民和城鎮居民返鄉創新創業,按照鄉村振興要求,促進農村多種業態融合發展,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第二,加快振興農村產業,通過產業發展路徑助力農村振興。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產業問題解決了,后續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首先,要因地制宜確定鄉村的產業發展策略。依據鄉村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其他比較優勢,確定自己的主導產業,形成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并符合市場需要的產業結構,著重發展特色產業。其次,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豐富農村產業增值環節;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尤其是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村新興服務業,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更加堅實的農村產業支撐。再次,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此外,還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調整農業農村補貼方式,增強補貼的指向性和精準性,提高農業補貼的效能。
第三,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通過科技創新路徑高效振興鄉村。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充分利用一切適宜的科技成果,發揮科技引領作用,迅速提高鄉村發展水平,縮小城鄉差距。
首先,整合公共力量,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依靠科技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其次,整合民間力量,促進私人資本擴大對農村科技開發、推廣和應用的投入,在農村環境保護、農村治理、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生活便利化等鄉村振興需要的領域擴大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并切實提高應用效率和效果。再次,促進互聯網、智能化、物聯網等現代技術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密切融合,讓農民充分享受現代科技成果,并運用這些成果實現鄉村振興,進一步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現代科技的創新創造活動,實現鄉村升級發展。
第四,打造鄉村人才隊伍,通過人才培育路徑引領鄉村振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離不開熱愛鄉土的帶頭人。打造鄉村人才隊伍,就是為鄉村振興播下能夠形成星火燎原式鄉村繁榮局面的種子。人才培育路徑,是實現鄉村振興“以一當百”效應的重要路徑。
一是改造、鞏固和建設好鄉村黨支部,搭好鄉村振興的班子,為鄉村實現良好治理打下組織基礎。二是加強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三是要激勵更多優秀的城市人才下鄉創業,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為鄉村產業興旺播下人才種子。四是打造鄉村信息人才隊伍,促進鄉村全面融入信息化浪潮,依靠互聯網高效接受新政策、新技術、新思路、新商機。五是打造鄉村科技人才隊伍,依靠科技人才,吸收現代科技成果改造傳統農業和農村,依靠現代科技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六是培育鄉土文化人才,促進鄉土文化傳承和文化創作,繁榮鄉土文化,樹立文明鄉風。
規避四大潛在風險
一些國家在推進鄉村發展的過程中,遭遇過挫折,出現過失誤,甚至導致國家、社會動蕩。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汲取其教訓,避開一些潛在的戰略實施誤區。各地在落實戰略部署時要避免走上歧路,要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指導方針,平穩有序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構想。
第一,避免一哄而上,鄉村振興要循序漸進。一哄而上的鄉村振興,輕者勞民傷財、重者傷及國家元氣。應當認識到,我國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趨勢并沒有發生轉變。在此背景下,鄉村振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和階段劃分,精心地、扎實地推進。
第二,避免被動參與,鄉村振興要激活村民。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是中央提出的鄉村發展總要求,而在這場關乎家鄉建設和自身利益的鄉村建設和發展中,務必要發揮農民的主動性,激活村民的活力和潛力,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具體村莊的振興規劃和方案,使村民積極為鄉村發展獻計獻策、參與鄉村的有效治理、把良好鄉風融入自身習慣和日常行為、為鄉村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第三,避免過于單一,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千村一面”,不要大范圍簡單復制有限的鄉村樣板,不要形成單調的鄉村發展局面。對不同鄉村,宜采取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非農產業發達、區位條件優越的鄉村,宜以就地城鎮化為主,但應避免盲目照搬城市建設模式,注意保留鄉村特色。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村莊人口分布極為分散的鄉村,宜以易地搬遷或就地保護為主。廣大的傳統農區與人口外遷地區,則宜通過土地整理、產業升級、基礎設施投資等多種手段,實現農村與城市生活的平等融合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就是要發揮我國各地典型鄉村的優勢、特色,繼承好經典文化傳統。
第四,避免增大負擔,鄉村振興要精進解壓。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如果只做花架子不取得發展績效、只鋪攤子不取得實際進展、只求過高標準不顧各主體承受能力,就會使鄉村振興戰略陷入誤區,導致各主體負擔猛增、壓力陡漲,最后落得一地雞毛,適得其反。鄉村振興要精進解壓,不要給農民增添負擔,不要給鄉村增加不可承受的債務,不要給基層政府施加超過承受能力的任務,不要給國家財政造成難以彌補的支出窟窿。
避免這種戰略歧路,要采取系統對策。一要做好國家頂層設計,推廣城鄉融合發展的理念,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配套精準有效的戰術措施;二要因地分類施策,根據各地實力和省情,分類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三要匹配好戰略資源與目標,做到用好有限資源實現有限戰略目標;四要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讓實施振興規劃的村莊能夠自我滾動發展,而不是成為一時擺設,促進其邁上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瞭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