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懷江:精準扶貧貴在有“五心”

[ 作者:張懷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27 錄入:實習編輯 ]

精準扶貧是由粗放型扶貧向精準化扶貧的有序轉變和有效推進,其關鍵是用最準確的方式最實用的方法去幫助最需要幫扶的人,使其擺脫貧困。只有精準識別,才能精準發力,實現精準扶貧。但要把握好這個“準”字,必須在“五個心”上下功夫:

一是信心。“扶貧不僅扶‘志’還要扶‘自’”。其一,要樹立貧困群眾自信心。貧困群體是扶貧的主體、受幫扶的對象和直接受益者,他們長期生活的條件和居住環境,使一部分人喪失了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因此,激發貧困群眾戰勝困難的斗志,才能內生動力,使其形成自發、自愿、自覺和自信,內心產生致富夢想和實現脫貧的愿望。要用他們身邊的致富典型采用現身說法的方式進行教育、啟發、說服引導和帶動,消除其“等、靠、要”的傳統思想和行為,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扶貧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其脫貧致富的信心。有了自信,就會自強自立、自主創業、自求發展,脫貧能力也會逐漸走強。其二,扶貧者要樹立必勝信心。如果扶貧者自身信心不足又如何幫助扶貧對象樹立自信?因此,要征服別人首先要征服自己,克服心浮氣躁的心理,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要真真正正進村駐戶,挖根源查癥結,逐戶調研找“窮根”,根據各家各戶貧困情況的不同,“一戶一策”、辨證施治、對癥下藥,只有下實功出實招,才能見實效。

二是誠心。扶貧者態度要誠懇。要謙虛平等待人,不能因為被幫扶者的貧困而“另眼”看待,“高人一等”或不屑一顧。要真誠對待每一戶和每一個被幫扶對象,耐心開導、誠心說服,幫助提高認識,使其首先從思想上脫貧,為今后在行動上的真脫貧奠定基礎。扶貧者扶貧要誠心。扶貧者對待扶貧對象和扶貧工作要誠心對人、真心做事,一心樸實地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上去,扎根在基層農村身入貧困戶中,與其同甘共苦,才能體恤其真實疾苦,察其實情解其實意,精準把脈。只要你誠心實意,群眾就會被你的所作所為而感動,順其自然就會按照脫貧攻堅戰略目標按步實施。扶貧者言行要誠信。“人無信不立”。扶貧者代表的不僅僅是其個人,也是代表了黨員干部的形象,更是黨和政府的代言人,其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的決策和決斷。因此,不要隨意許愿,承諾必踐諾。否則,食言、推諉不僅會拉大與群眾的距離,也傷害了貧困戶的心,失去的是黨和政府公信力,損害的是黨員干部在群眾心中的高大形象。

三是恒心。“人貴有恒”,貴在堅持。精準扶貧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任務艱巨而周期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奮斗與拼搏,更不能急功近利。“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有恒心者有恒力,有恒力者,事恒成,能否突破扶貧的最后一公里全在于扶貧者的堅韌與毅力。扶貧有如一項長跑運動,需要持久的耐性和耐力。否則心猿意馬、朝三暮四就會要掉隊,群眾脫貧致富將遙遙無期。

四是公心。扶貧工作雖有地區差異個體差別,但要一視同仁,將一碗水端平。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你是否公心辦事,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尤其對于掌握扶貧資源分配的黨員干部來說,如何讓扶貧對象實現有限的公共扶貧資源共享,這就需要扶貧者具備高度的政治素養。晉《傅子·通志》曰:“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凡事要公平公正,一不偏心偏袒,厚此薄彼;二不避涼附炎,親疏遠近;三不假公濟私,記仇斗氣。只有扶貧者秉持公心行正走穩,才能持公心有公道以公服人,就會得到群眾的一致擁護,僅靠政府或貧困戶一方面“單打獨斗”難以奏效,“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只有相互支持,相互融合,齊心協力,才能在黨的富民政策下使貧困戶擺脫貧困,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五是決心。扶貧者要具有脫貧攻堅的決心和熱情,樹立起“牢不可破”的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決勝信心,扶貧工作必須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氣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度,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這需要黨員干部首當其沖做好榜樣,勇于擔當,攻堅克難,以不脫貧誓不罷休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避免見難思退的“逃跑主義”思想,下定決心與貧困戶一道挖根源、找對策、尋出路,帶動貧困戶走出貧困走向富裕,全民消除貧困就會指日可待。

(作者地址: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日韩日皮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亚洲男女性爱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