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廁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
在某種意義上,小小廁所折射了一戶人家、一個鄉村、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在我國,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里發現的一個土坑,被視作廁所的起源。周代,廁所被稱為“井溷”。“溷”原專指豬圈。秦漢時,廁所區分男女,并有隔斷。漢代增添了通風設計。清嘉慶年間出現了收費公廁。新中國成立后,改廁成為中國各地“重要民生工程”。
日本當代舞臺設計藝術家妹尾河童在所著《窺視廁所》一書中,從日本寫到印度,從江戶時代寫到歐洲的中世紀以及17世紀的巴黎,從地球寫到太空——展示航天飛機上宇航員是如何“方便”的。一部廁所發展史,從一個側面記錄著人類文明之進展軌跡。《廁神:廁所的文明史》的作者朱莉·霍蘭甚至認為文明并非從文字開始,而是從第一個廁所建立開始。早期歐洲人直接把夜壺倒向窗外;倫敦橋最初是公共廁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路易十四有坐在馬桶上接待客人的癖好;啟蒙時代的歐洲城市還是污穢連天……
廁所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世界各國都在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解決方案。2013年,第67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1月19日定為“世界廁所日”,旨在倡導人人享有清潔、舒適及衛生的如廁環境,提高全人類的健康水平。
“廁所革命”是文明工程民生工程
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然而,談及中國的廁所,曾令很多人感受不佳。在許多城市的街道、景區等公共場所,廁所臟、亂、差、偏、少現象嚴重,“如廁難”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一些農村地區,“兩塊磚,一個坑”,簡陋的設施,以及千百年來形成的如廁陋習,使得廁所問題成為制約城鄉文明提升的一塊短板。對這個與人人相關的民生難點,習近平總書記時時牽掛心間。早在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國家旅游局隨即制定出臺《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將“廁所革命”作為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來抓,強力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共新改建旅游廁所6.8萬座,超過目標任務的19.3%。
從改建旅游廁所到推進農村改廁,從布局城市公廁到增加女廁數量,從全國性會議部署加快改水改廁步伐,到農村改廁被列為“十三五”必須完成的約束性任務……中國城鄉大地的這場惠民生、促文明、謀發展的“廁所革命”,不但轟轟烈烈,而且扎扎實實,已經成為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窗口,為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解決廁所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樣本。
補齊短板讓美麗中國“顏值”更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對中國快速發展中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和巨大的歷史欠賬,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補齊廁所問題這一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文明的短板,讓美麗中國的“顏值”更高,讓百姓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適、更文明,需要從思想認識、文化觀念、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等各方面進行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廁所革命”需要進一步通過文化教化與輿論引導,倡導養成良好的文明如廁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需要重視深層次的制度因素,比如,對地區間的公共財政支出安排進行調整,從供給側努力提高地區間供給質量的均衡性;需要加快科技創新,我國農村地區廁所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水,這就需要綜合運用科技手段,資源化處理廁所廢物,變廢為寶,讓“廁所革命”成為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廁所管理服務水平,在合理設定選址、優化如廁環境、增設便民設施、調節男女蹲位比例、智能化運營等方面下功夫。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廁所革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小廁所關系大民生。只要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干,堅持不懈推進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夠解決制約城鄉文明提升的這塊短板,更好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文匯報》2017年11月30日第五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