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3日,以“決策與市場”為主題的第六屆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邀請到政商學等各界嘉賓,圍繞十九大后中國經濟改革、金融和產業發展方向蔡昉分析稱,等議題進行探討。
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農民工進城不是城鎮化的完成,而是必須要讓基本公共服務完全覆蓋到他們身上,而最好的推進的途徑,就是給他們市民身份。
以下是相關實錄:
曾靜漪:謝謝蔡院長,請稍微留步一分鐘,您開始談到了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如果要繼續發展的話,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城鎮化是必須的,而您在整個學術報告中特別談到了,農民工的增長和進入城市與否的問題,也是這個城鎮化能不能持續的問題。所以您覺得在中國的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是農民工的供應問題,還是他們能不能留下來的問題?
蔡坊:其實我剛才講了現代城鎮化的挑戰,剛才大家看了,我們目前城鎮化的增量,來自于城市自身的增量,我們自己生的孩子,只占百分之十幾,就是越來越不足以支撐我們現在的城鎮化速度。但是我們不能保證這個速度就不能在未來高收入的時候達到跟世界至少同樣的城鎮化水平。因此呢,說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是靠農民工進程。
那么農民工進程,按照傳統的發展經濟學理論,有一個推力有一個拉力,推力來自于農村,因為土地畢竟農業要現代化,就意味著要提高勞動生產力,用較少的人種更多的土地,就是推力,你如果人多了就業就不足。城市的拉力來自于城市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勞動力,這是過去30多年整個的過程。
目前我們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了,我們也不追求速度了,對勞動力的需求雖然很大,但是未來也會用機械,用機器人替代他們。因此真正現在的城市拉力,可能只有更好基本公共服務才能拉動它,而越是農村剩的人比較少的時候,它的基本公共服務才能實現均等化,才能更好為他服務。所以我的意思是說農民工進城不是城鎮化的完成,而是必須要讓基本公共服務完全覆蓋他們身上。而最好的推進的途徑,就是給他們市民身份。謝謝。
曾靜漪:謝謝蔡院長,很清楚的解釋。謝謝您。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想在那個地方住下來,安居樂業,是因為你跟這個城市有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不管你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你喜歡這里是因為你覺得你是這里的一分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鳳凰網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