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由上海財經大學主辦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與社會創業研究會成立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呂政對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模式提出新的看法。
“振興是相對衰退而言的。有的村落,本來就不適宜居住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它的衰退,并不是壞事。”呂政說,一些地區村落衰退后,實際上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有幫助,“不是所有的村落都要振興,不能一刀切。”
呂政認為,在土地資源較多的平原糧食產區,比如東北三省等,應當推進規模經營,發展大中型家庭農場,并降低土地流轉費用;而在人均土地資源較少的非糧食主產區及靠近中心城市的地區,積極發展專業化、精細化和特色化的高效農業和非農產業。
那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呂政給出了養老和醫療社保基金實行“漫游”的機制——即當農民工返鄉后,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應轉回原籍城市,為農民工徹底放棄承包田和宅基地并轉變為市民奠定基礎。(記者 王燁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