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為例
摘要:基于浙江省休閑農業相關歷史統計數據,借助計量數學和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方法,對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征與空間演化狀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在時間維度發展上,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在自身成長、市場驅動和政策規制激勵下,呈現階段性、多類型、多主體、多元化逐步發展的演進特征,成為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增值和推動旅游業態創新的重要力量;(2)在空間維度演化上,受"經濟門檻"制約和政策引導驅動,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園區)表現出更強的社會經濟導向和空間集聚特征,空間演化軌跡呈現從零散狀和斑塊狀分布轉向密集化和網絡化分布,擴展行為重心總體呈現由北向南推移的特征。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從品質打造、激勵機制、區域聯動等方面提出浙江休閑農業經營的成功經驗對全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啟示。
當前, 在農業尋求多樣化發展和旅游休閑市場驅動的背景下, 休閑農業作為農旅跨界融合的新型業態, 已成為解決農業危機與振興鄉村社會的重要方向[1-2]。在國外, 休閑農業 (Leisure agriculture) 作為鄉村旅游的一種形式[3], 又常常被稱為農業旅游 (Agritourism、Agrotourism) 、農場旅游 (Farm tourism) , 經營主體一般是農場或牧場, 而且以家庭農場為主[4]。休閑農業因其貢獻于可持續農業、增加農場收入、降低經營風險、游客教育體驗等方面, 已經成為農場多樣化經營的重要路徑[5-6]。中國休閑農業興起于改革開放, 基本經歷以自發起步、初期成長、規范提升為主線的階段性成長過程[7]。休閑農業發展受資源環境、區位交通、市場需求、農業產業基礎、主體投資實力等多方面的影響, 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發展態勢[8]。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休閑農業產業開發規劃、建設經營的依托和載體, 是休閑農業體驗產品生產與供給的主體。因休閑農業產品在時間上的非同步性和空間上的非均質性, 不同階段或不同地域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在時空演進上必然表現出個性化特征和地域性特色。通過梳理相關文獻, 現有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時空特征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從宏觀和產業層面, 通過現實觀察和總結歸納, 探討休閑農業的代際特征[7,9], 基本上呈現從起步到成熟的周期性演化特征; (2) 從微觀和企業層面, 借助數理統計和GIS等手段探討不同尺度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特征的成果較多, 研究尺度從全國[10-11]向省域[12]和市域[13]不斷細化, 從單點案例式研究轉向對區域多點空間集聚和關聯[14]的解釋, 從定性與靜態描述轉向休閑農業發展演進機制的動態跟蹤研究[15-16]。
綜上所述, 目前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研究不斷在深化, 視角也日益多元, 然而缺少從時空雙重角度對省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演化狀態和規律進行研究。浙江省休閑農業自1990年代開始起步發展, 經過三十余年的市場推動和產業培育, 已經呈現多模式、多主體、多功能的發展態勢[17-18], 尤其參與的經營主體非常多元, 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是農業龍頭企業等不同類型, 是我國東部地區休閑農業開發較早、較成熟、較具典型和代表的地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 全省休閑農業園區數量已累計達到3 420家, 園區生產總值為226.7億元, 其中旅游觀光總收入137.68億元, 吸引游客10 269.8萬人次, 其中由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評定的全國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已達107家。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是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中發展較為成熟, 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典型代表, 是區域休閑農業市場培育與經營的組織核心, 其時空行為能夠較好地反映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動向與戰略規劃。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浙江省休閑農業統計資料及2010—2015年浙江省6批共107家全國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數據, 對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征與空間演化進行分析, 以期準確把握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產業空間演進規律, 對于進一步規范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行為, 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 提煉出全國可供借鑒的休閑農業開發經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1、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1.1 研究方法
(1) 地理集中指數是地理學研究中用于反映研究對象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將該指數引入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研究中, 反映其在市際尺度上的空間分布狀況,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16]:
式中:G表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地理集中指數;Xi為第i個地級市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數量;T為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總數。其中, G值越大表示研究對象的集聚狀況越突出。
(2) 地理聯系率是地理學研究中反映某項區域活動與區域內經濟、人口等要素在空間上的均衡、配合程度的指標[16], 本研究用其反映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與當地人口、經濟等因子的相關關系。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V表示地理聯系率;xi、yi分別表示第i項區域活動和經濟、人口要素所占的比重;n為區域總數。如果將xi、yi分別表示浙江省第i個地級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和經濟、人口要素占全省的比重, 那么Ve和Vp就分別表示第i個地級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經濟—地理聯系率和人口—地理聯系率。V值介于0~100之間, V值越大表明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在空間上均衡、配合程度越高, 兩者的空間聯系越緊密。
(3) 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技術是借助統計學原理結合圖形表達, 對研究內容空間屬性信息進行數據挖掘, 并分析、鑒別和可視化的方法, 它是GIS空間統計學的一部分。本文借助Arc GIS10.0軟件中空間數據分析模塊的標準差橢圓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SDE) 功能, 探討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地理特征。一般來說, 標準差橢圓由旋轉角θ、沿主軸 (長軸) 標準差和沿輔軸 (短軸) 標準差3要素構成。旋轉角θ為笛卡爾坐標系下x軸和y軸按照點集分布的地理方位沿一定角度旋轉后, 正北方向與順時針旋轉的主軸之間的夾角[19]。標準差橢圓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i、y'i為各點距離區域重心的相對坐標, 根據tanθ可以得到要素分布的轉角;δx和δy分別為沿x軸的標準差和沿y軸的標準差。
1.2 數據說明
為保障研究涉及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反映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時間尺度發展特征相關數據, 來自浙江省農業廳休閑觀光農業行業協會1995—2015年浙江省各地市部分年份統計資料, 并進行整理得到;反映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演化狀況的相關數據, 則選取浙江省2010—2015年6批共107家全國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 并借助Google earth獲取每家企業的地理坐標, 通過Arc GIS進行可視化表達, 為相關數據分析做準備。此外, 涉及當地社會、經濟、人口等數據則通過相關年份《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浙江統計年鑒》進行補充。
2、研究結果
2.1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時間維度發展特征
通過對1995年以來浙江休閑農業經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后發現,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時間維度發展可歸納為以下特征:
2.1.1 休閑農業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成為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增值和創新旅游業態的重要力量
依托優越區位條件和農業產業優勢, 在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現代農業逐步深化、市場多元化需求和政策規制的驅動下, 浙江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規模持續壯大 (表1, 圖1) 。1995年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22家, 到了2005年也僅422家, 截至2015年底, 全省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累計達到3 420家;同時,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占地面積、資金投入、生產總值分別以6.63%、30%、20%的年均增長率持續增長, 旅游收入突破120億元, 達到137.68億元, 相較2009年增長3.3倍, 占到當年全省休閑農業園區總產值60.73%, 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9%, 休閑農業接待人次突破1億, 達到10 269.8萬人次, 相較2009年增長3倍多, 占到當年全省國內旅游接待的19.2%, 日益成為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增值和推動旅游市場壯大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2015年接待游客5.35億人次, 實現旅游總收入7 139.14億元) 。可見, 伴隨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規模持續壯大, 休閑農業作為農旅融合的一種新興業態, 其在推動產業融合和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示范作用日趨明顯, 對于促進農業產業增值、創新旅游業態、擴大旅游客源市場、增加旅游接待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使之成為輻射“三農”發展及旅游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表1 2005—2015年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狀況Tab.1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entities in Zhejiang from 2005 to 2015
圖1 1995—2015年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規模變化Fig.1 The scale chang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entities in Zhejiang from 1995 to 2015
2.1.2 休閑農業開發階段性推進, 呈現多類型、多主體、多元化發展特征
結合浙江休閑農業相關歷史統計數據, 并根據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及相關標志性事件, 將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劃分為萌芽起步發展階段 (1990—2005年) , 多元快速發展階段 (2006—2009年) , 規范提升發展階段 (2010—2014年) , 品質打造發展階段 (2015年至今) 四個演進階段 (表) 。
(1) 萌芽起步發展階段 (1990—2005年) 。浙江休閑農業的萌芽可追溯到1970年代人們對紹興上旺大隊的參觀訪問, 但真正的休閑農業則萌芽于1990年代初[17], 起步發展于1990年代末至2005年。從依托的空間和功能來看, 本階段休閑農業一般以農業基地、農莊、果蔬園、魚塘、花卉苗木基地等為依托, 各類園區功能仍以農業生產為主, 以發展旅游為輔, 農業融合旅游發展尚處于自發萌芽階段, 投資經營主體主要是農民個體戶以及部分農業工商企業。從休閑農業的旅游產品和體驗內容來看, 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高, 服務意識薄弱、接待設施簡陋, 旅游以采摘、垂釣、吃農家飯等“老三樣”觀光層次的直接體驗為主。據行業不完全統計, 浙江休閑農業各類企業 (園區) 1995年22家, 1999年發展到54家, 至2005年5月底, 全省70個縣 (市、區) 已有農業園區 (點) 422家, 其中杭州、紹興、寧波和麗水4市分別達到了97家、71家、54家和47家, 占到全省的60%以上。
(2) 多元快速發展階段 (2006—2009年) 。隨著旅游業的大發展, 市場對休閑農業內容和形式的需求更加多元, 促進了休閑農業體驗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 也引導以生產為主的農產品基地或農業園區適當增加休閑觀光的內容, 一批各具特色的觀光農園、科技園區或綜合性園區隨之崛起, 如蕭山傳化大地、奉化滕頭生態景區、安吉中南百草園、慈溪大橋生態農莊、嘉善碧云花園等。隨著浙江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 鄉村環境不斷優化, 鄉村景區化現象日漸增多。依托鄉村景區的休閑農業也不斷涌現。本階段的休閑農業, 空間載體從園區到園區與鄉村景區并存, 旅游產品豐富, 旅游功能綜合, 與萌芽起步階段相比, 發生了質的飛躍, 園區數量迅速攀升, 投資主體更加多元, 農業功能從單純的生產轉向生產、生活休閑和生態保護“三生結合”。2006年底, 浙江省農業廳制定了《關于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意見》, 標志著政府開始大力鼓勵休閑農業發展。2007年8月,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嘉善召開現場會, 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進行全面部署, 標志著休閑農業作為一個全新的農業產業形態基本形成。2008年12月30日, 浙江農業廳組建了浙江省休閑觀光農業行業協會, 標志著休閑農業正式納入農業產業工作范疇。截至2008年底, 全省休閑農業園區突破千家, 達到1 138家。
表2 浙江省休閑農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Tab.1 Th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jiang
(3) 規范提升發展階段 (2010—2014年) 。作為一種新穎的休閑度假方式, 伴隨著回歸自然、生態和健康的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休閑農業呈現強勁的市場需求, 全省休閑農業發展一度成為投資熱潮。休閑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與效益的提高, 使浙江省休閑農業迎來了發展高峰期, 但也面臨發展的簡單模仿和無序競爭, 因而休閑農業的規范提升引起了政府及經營主體自身的高度關注。2010年, 浙江省農業廳出臺《浙江省省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評選辦法 (試行) 》, 連續2年進行示范園的評選。同時國家農業部聯合國家旅游局從2010年開始, 啟動《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的意見》。通過“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方法和途徑, 浙江休閑農業呈現產業融合深化、景觀不斷美化、功能日益完善、體驗活動更加豐富的發展新態勢。
(4) 品質打造發展階段 (2015年至今) 。改革創新、提質增效是自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 休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議題。浙江省率先在全國范圍開展了休閑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浙江省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積極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的要求, 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從品質打造、效益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加以重視與引導。2015年連續出臺的《浙江省旅游條例》《浙江省農業廳浙江省旅游局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意見》《浙江省農業廳浙江省旅游局關于開展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點創建活動的通知》明確提出, 今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要發展具有豐富文化內涵、鮮明產業特色、濃郁鄉土風情、優美生態環境、完備旅游設施的特色小鎮, 要建設具有鄉村特點、民族特色、歷史記憶的特色村落, 實現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向文創化、精致化、本土化方向提升。在本階段,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更加注重從多元產業融合的角度不斷提升品質, 不再局限于農旅的簡單融合, 而是擴展到農旅文體康養等多維融合。在空間分布上, 通過市場汰弱留強, 以及政府農業產業集聚區和農業特色小鎮、旅游風情小鎮的有意識引導, 休閑農業主體分布更加集聚, 產業集群效應更加明顯。
2.2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維度演化分析
2.2.1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分布特征
通過對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地理集中指數進行計算得到, 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以及不同星級示范企業的地理集中指數分別為G=33.81、G星=34.22、G3星=46.18、G4星=37.21、G5星=36.88。結果表明,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分布存在一定空間集聚現象, 而且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地理集中趨勢與其等級之間表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表3~表5) 。截至2015年底, 浙江省共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3 420家, 其中, 金華、紹興、杭州、衢州4個地區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總數占浙江省一半以上, 為57.02%。作為一項新興的旅游項目, 休閑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區域經濟、交通、市場和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13], 同時也受政策扶持的影響, 杭州和紹興在各類資源要素上占據明顯的優勢, 使其在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中具有較突出的競爭力;而金華和衢州近幾年休閑農業發展相對其它城市更加受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在政策要素驅動下區域休閑農業發展迅速, 空間呈現相對集中分布。
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建設與發展是區域自然、文化、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的結果, 一般來說, 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等級越高, 創建和經營所需要的經濟、社會、人才等資源越多;同時, 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資源所限, 區域可投入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資源存在一定“瓶頸”。因此, 區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建設資源能力的地區差異, 使地區間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數量和規模存在差異同時, 也造成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內部在不同等級間空間分布與地理集中指數的差異。同時注意到, 與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主要集中在金華、紹興、杭州、衢州、溫州和寧波等地不同, 浙江省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主要集中在金華、衢州、紹興、湖州等地, 且累積比例占浙江省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總數的一半以上, 反映出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在依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 更加注重區域自然環境、農業基礎、生態質量等因素, 使企業向體驗、互動、自然、生態的方向發展。
表3 2015年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分布差異Tab.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ent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5
進一步對區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分布地理聯系率 (V) (表5) 進行分析發現: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 人口規模在空間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較高, 反映了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強烈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導向, 進一步說明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作為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核心, 其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存在高度關聯, 實現地區休閑農業卓有成效地開發, 對于推動區域人文社會發展、繁榮旅游休閑市場、營造良好休閑體驗氛圍、促進經濟結構性改革等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2.2.2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演化特征
運用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 (ESDA) 方法, 以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數據為基礎, 追蹤2005年以來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格局演化狀況。借助Arc GIS10.0標準差橢圓工具分別將2005、2010和2015年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擴展范圍及趨勢進行可視化表達 (圖2) , 發現,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經營擴展標準差橢圓呈現, 重心在南北方向上“鐘擺式”空間移動, 發展軸沿東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東南方向收斂的特征。反映, 隨著休閑農業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 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競爭行為不斷加劇, 各經營主體紛紛利用自身資源環境、科學技術、資金投入、文化特色等優勢, 提升自身市場參與水平和競爭力。近年來, 在區域內除了傳統的杭州、寧波以外, 以金華、紹興、麗水、衢州等地為代表的地區休閑農業快速發展,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涌現, 形成浙江省內南北區域相互借鑒、競相發展的空間作用機制, 從而使得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經營擴展標準差橢圓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往返, 呈現“鐘擺式”演化特征;同時注意到, 2005—2015年間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發展方向與標準差橢圓半徑變化較小, 反映出近十年來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擴展保持相對穩定的整體勢態, 東北—西南方向是區域休閑農業發展軸心, 通過其自身的橫向發展, 帶動全省休閑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張, 受到區域軸線發展帶動與極化作用制約, 區域休閑農業經營行為在西北—東南方向上向中心區域集聚和收斂。
表4 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分布差異Tab.4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r-graded leisure agriculture companies (parks) in Zhejiang
表5 浙江省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的地理集中指數和地理聯系率Tab.5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d association index of star-graded leisure agriculture companies (parks) in Zhejiang
圖2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分布的標準差橢圓Fig.2 The SDE abou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entities in Zhejiang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近年來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演化行為的細部特征, 基于2010年以來6批, 共107家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的樣本數據, 對其空間演化行為進行分析和解讀。通過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旅游經營空間演化軌跡圖 (圖3) 可以看出, 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演化軌跡呈現從零散狀、斑塊狀分布轉向密集化、復雜化和網絡化分布, 這轉變反映出隨著區域休閑農業經營市場成熟、主體多元,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間交流、互動行為更加頻繁, 空間擴張的趨勢與意愿更加強烈, 各主體間行為軌跡范圍更大、相互之間聯系更為復雜和深入。
此外, 對比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經營擴展標準差橢圓重心大致在南北方向上, 呈現“鐘擺式”的空間移動的特征, 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演化重心總體呈現由北向南推移的特征 (圖4) 。分析認為: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創建初期浙江北部地區依托杭州、寧波等地旅游市場優勢, 當地爭創星級休閑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指引和鼓勵 (例如:《杭州市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 (點) 考核標準》《關于加快休閑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意見 (甬政發[2015]50號) 》等) , 以及來自上海、蘇南地區休閑農業體驗需求的刺激, 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領先于其他地區;在浙北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示范作用和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經營模式、基礎設施等不斷完善條件下, 其他區域, 尤其浙江南部地區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創建和申報不斷得到提升和政府重視, 從而使近年來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擴展呈現南移態勢。此外, 這一差異清晰反映出, 受到資源、市場、人才等制約性要素影響, 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在空間擴展行為相比一般休閑農業經營主體, 對區位選擇、市場門檻、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加強烈, 因此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擴展擴張行為標準差橢圓重心演化在空間上的更加明顯, 空間跨度更大, 以此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通過需求最優市場區位實現收益最大化。
圖3 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演化軌跡Fig.3 The spatial evolutional routes of star-graded leisure agriculture companies (parks) in Zhejiang
圖4 浙江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演化重心Fig.4 The spatial evolutional barycenter of star-graded leisure agriculture companies (parks) in Zhejiang
2.3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時空耦合關系分析
在市場競爭環境中, 經營主體發展階段與空間演化是內在聯系與有機組合的, 是對關于區域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的不同形式表達, 兩者相輔相承、互動融合。為了進一步理順經營主體發展的成長路徑和功能演化, 基于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與空間演化的差異性結構, 構建了休閑農業時空耦合發展的關系框架 (圖5) 。圖5可以清晰反映出,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其在自身成長需要、產業融合推動、政策創新培育等多方力量驅動下, 呈現功能不斷完善和多元化、產業不斷發育完善的演進過程。同時, 伴隨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多元演化和時間維度發展提升,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集散形態、重心轉移、空間擴展等空間演化行為不斷調整與優化, 最大程度發揮著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間的空間效益, 縮小空間發展差異。
3、結論與啟示
3.1 結論
(1) 在時間演進上, 浙江依托區域優越自然條件和農業基礎優勢, 在自身成長、市場驅動和政策規制的激勵下, 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規模持續壯大, 日益成為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增值和推動旅游業態創新的重要力量;根據浙江休閑農業經營發展狀況, 并結合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及相關標志性事件, 浙江休閑農業發展被劃分為萌芽起步發展階段 (1990—2005年) 、多元快速發展階段 (2006—2009年) 和規范提升發展階段 (2010—2014年) 、品質打造發展階段 (2015年至今) , 呈現階段性、多類型、多主體、多元化逐步發展的演進特征。
圖5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時空耦合關系示意圖Fig.5 The spatial-temporal nex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entities in Zhejiang
(2) 在空間分布上, 浙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分布存在一定空間集聚現象以及發展的經濟社會指向;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瓶頸”約束, 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地理集中趨勢與其等級之間表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且其空間擴張行為軌跡呈現密集化、復雜化和網絡化趨向;對比浙江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空間經營擴展標準差橢圓重心大致在南北方向上, 呈現“鐘擺式”的空間移動的特征, 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空間擴展擴張行為重心總體呈現由北向南推移的特征。
3.2 啟示
本研究意義不僅在于對浙江省休閑農業發展的指導, 更在于提煉出適于更廣尺度上休閑農業開發與經營經驗和啟示, 這對于先進模式的推廣, 適宜休閑農業開發區域的思路擴展, 落后開發區域的轉型升級等均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合浙江休閑農業發展的成功案例與全國休閑農業開發的實際, 就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發展得到以下啟示。
第一, 以品質打造為核心, 深入挖掘區域產業特色, 培育休閑農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針對當前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水平不高, 產業呈現“有群山而無高峰”[20]的特點, 休閑農業在完成數量擴張的階段性發展之后, 急需轉向以品質打造為核心的發展階段, 以地方自然、人文景觀為依托的高質量、精品化、特色化體驗產品將成為休閑旅游市場需求的趨勢和特征。深入挖掘區域農業產業文化、突出休閑農業地方魅力、樹立品牌形象, 將是浙江以及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在農業資源旅游開發和品質打造階段的中心工作。浙江嘉興姚莊鎮黃桃、紹興上虞四季仙果采摘、金華佛手、臺州仙居油菜花節等, 都是通過地方特色農業, 融合旅游發展優質體驗產品, 并形成一定的區域品牌。通過對不同地域特色甄別, 幫助當地明確自身休閑農業深化和打造方向, 既要錯位發展, 又要統籌協調, 結合全域旅游建設、農業產業集聚區和農業特色小鎮“一區一鎮”打造的契機, 充分發揮休閑農業在彌合城鄉發展差異、豐富四季旅游產品中的積極作用, 實現休閑農業在建設能力、創新理念、品質優勢、品牌特色、提質增效等方面的提升, 最終形成休閑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
第二, 以示范創建為抓手, 創新激勵政策和機制, 發揮優質主體示范帶動和普惠價值。休閑農業星級示范企業 (園區) 是區域休閑農業市場培育和成長的組織核心, 培育和壯大經營主體是進一步推動區域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應積極發揮其市場示范帶動作用, 引導和刺激各類經營主體向品質、品牌、高效方向發展, 從而提升區域休閑農業整體實力和水平。當地應在現有鼓勵、支持、引導政策基礎上, 進一步探索適合休閑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和機制, 通過產業部門之間的聯合和溝通, 對示范主體在資金、土地、人才、營銷等政策方面適當給予傾斜, 充分調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尊重和維護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與權益, 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制度優勢。同時, 創新區域休閑農業與社會經濟、居民生活的協調、共享發展路徑, 實現休閑農業發展全域共建、全域共享、全域共融, 強化休閑農業發展的“普惠價值”作用, 讓更多居民享受發展成果。
第三, 以區域聯動為突破, 搭建區域協調溝通平臺, 縮小休閑農業發展的地域差異。通過前文分析, 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分布日益呈現網絡化和復雜化, 區域間不平衡發展仍然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建議通過在省域或市域范圍內建立區域休閑農業發展協調機制, 搭建地區間休閑農業發展的交流、合作、競爭、共贏平臺, 促進區域休閑農業發展資金、人才、技術、營銷等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動, 實現資源共享和知識轉移, 激發各地休閑農業發展的創新潛能, 保證各地突出自身特色, 錯位發展, 統籌優化。同時, 通過產學研協同發展平臺, 也可借助先進區域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經驗, 發揮其在引導區域休閑農業資源開發、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管理提升等的先導和主體作用, 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的聯系, 縮小休閑農業發展的地域差異, 提升區域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浙江農林大學旅游與健康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地理2017年0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