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不是所有的鄉村都適合發展旅游產業。
要說明鄉村旅游這個事情我們需要分析幾個問題,并不是所有的鄉村適合發展旅游,有的直接就村村合并,甚至有的就直接自然消亡退房還田,有的適合發展但是得滿足一些基本且必要的條件,作為一個鄉村怎么樣就可以打造成一個旅游度假綜合體,打造成的綜合體解決了哪些問題,目前鄉村旅游并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還會出現“尸橫遍野”的情況,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接下來我們就試著回答和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發展旅游,虛心實腹是我們第一位的需求,我們只有吃飽了之后才會考慮其他的感受,同樣只要是發展額外的需求,就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十分客觀的。本來產業發展就很好非要搞得花里胡哨的,要知道盲目的擴張和重新設置一套經濟閉環都是很費力的,很容易要我們顧此失彼得不償失;要是只知道花里胡哨不知道發展產業為根本,根本的鄉村旅游肯定是發展不起來,至少是不可能長久久長時。有的地方那真是非常天生麗質難自棄,像云貴,像江南,不發展都對不起老祖宗給留下的寶貴的遺產。一般情況下,打鐵還需自身硬,看問題還是多看內因,只要扎扎實實的發展基礎產業,等產業基礎先滿足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之后,翅膀硬了也可以發展旅游,這是一般情況下的比較靠譜的方式方法;就像是個人手里有閑錢了,才會去旅游,去長見識,再用我所學反哺當地的產業,吃不飽哪還有心思去干這干那,這就是最底層的基本的道理。
雖然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朝陽產業,在國家產業經濟比重越來越重,但我們一定得理性,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地制宜地認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我們不得不反思古代為什么重農抑商,為什么不允許發展旅游業。在地性的產業才是根本,讓人民安居樂業才是理所應當,在現代鄉村旅游產業中發展好了旅游產業的地區都是為了在地的產業服務的,初心都是為了讓當地人一起過上好日子。那要是發展鄉村旅游應該怎么做呢。往下看。
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綜合體必須具備的因素。
鄉村旅游發展成綜合體需要考量:自然稟賦,所處的區位優勢,道路交通的便捷程度,市場的認知和美譽度,文化基底,運營的操盤手法和手段(從頂層設計、策劃、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管理以及社會營銷的渠道的傳播優劣等),人才的結構儲備和應用,資金的近遠期使用規劃。做好這幾點基本就可以說是運營出一個產業綜合體了。注意我們說的是運營,這與自然生長的村落是不一樣的,這個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對于自然環境是被動的強加的,天然的因素和人為的設定就構成了打造鄉村旅游產業綜合體的兩大砝碼。
1、自然稟賦。就像是看一個人,我們不能用第一印象去看別人,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別人用第一印象看我們。鄉村的自然稟賦就是她的相貌,給人的第一印象。看臉吃飯是對的,雖然看上去膚淺的一句話。旅游首先講的是旅游觀光,其次才是旅游度假,再生活方式,最終產業投資。一個好的基礎會使旅游產業發展起來事半功倍。這個基礎與她現在看上去破敗或者空新村沒有絕對必然關系,是要看她沉淀出的天然的氣韻。這也是傳統文化中的望氣,相地。
2、區位優勢。區位優勢是要評價她所在局部地域能夠有多大的人流滲透率,鄉村旅游發展首先是服務周邊人群,方便周邊人的觀光度假為第一需求。她在哪兒是關鍵的。其次是服務一小時經濟圈兩小時經濟圈甚至更遠,這就必須要考慮到她現在所處的交通優勢甚至是未來幾年的區域交通格局。飛機,高鐵,高速公路到她的便捷程度。
3、交通便捷程度。目前我們出行的選擇方式通常有飛機、高鐵、自駕、大巴、郵輪,在城市內部有自駕、地鐵、出租車、公交、單車。城市通往鄉村可選擇多重路徑相結合。以我自己2017年為例,從行程上來看上半年飛行的多,下半年高鐵多。總行程可繞地三圈。在幾年期間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并不是段子,而是現實。從2018年開始中國高鐵出行比飛機出行更熱門,也會有更大優勢:相對省時間,配合上地鐵更優,省掉了等飛機和堵車的時間;方便商務辦公郊游,減少任何因聯系不上等沒必要的麻煩;讀書學習討論項目更好,直接大大地高效于飛機;尤其各省市開通城際以后,省內出行效率將更高;譬如說北京到沈陽、青島、上海、西安等,都可以在五小時內到達,效率高可以當天辦完事情,在五小時半徑內返程??梢哉f高鐵格局一定程度上決定區域經濟格局,尤其對于縣域經濟影響越來越重要。
4、市場認知。市場認知也就是別人知不知道,知道的深不深,長的好看是第一方面,久在深閨人未識肯定是不行的。要有市場的認知和美譽度也是發展旅游產業的很好的基礎,先天的基礎。譬如說我們一說張家界一說九寨溝,立馬你腦子里就會映射出這些美好的景象,這種天然的圖景的顯現即便沒有身臨其境也早就在讀書報紙網絡或者雜志上領略過這些美景了。這和運營市場運營出的認知不一樣,雖然都是相對的。
5、文化基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在發展鄉村旅游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的是大文化,也就是歷史脈絡上的文化要素,也要尊重當地的小氣候,這是在地文化的必要性,既符合大文化又要符合小文話小氣候才是支撐。一個產業里最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和他沉淀出來的文化氣質,最終我們拼的是文化。從大的方面來說,改革開放就是一次融資,而決定性的不是改革開放帶來了什么,而是歷史性沉淀出的基礎,大了講是我們的民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這是五千年文明積淀出來的,這也是根本所在。直接原因是建國后三十年的計劃經濟、人民公社、高積累低消費政策以及各個方面的工業化基礎條件,同時教育事業的發展,脫盲和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這才是融資基礎。
現實中,文旅產業融資或者創業者融資描繪好前景沒問題,做一個規劃設計看投資和回報也沒問題。可以獲得融資的基礎,可以售賣信譽和信用,但是在文化層以及團隊結構、過去的人心基礎等不夠夯實,那么走不到C輪或者走不長遠,文旅融資和投資不會持久。也可以把廣大農村打造成房地產開發模式——簡單干脆的進入,那么未來的文化建設可持續性就必然受到沖擊,真正的意識到源頭的人又特別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這種簡單到不需要辨別的大道理反而被嘲笑。房地產驅動型經濟將會在最新的供給側改革中灰飛煙滅,盡管現在還依然堅挺,幾乎面臨龐氏泡沫??梢娢幕址至坑卸嘀?。
6、操盤。以上幾個要素是客觀存在但是需要挖掘和演繹的,接下來幾個因素是人為的方面更多,進行深加工需要用到的策略或者技能涉及更廣泛。一個項目得有操盤,這個操盤就得包含多重要素,既考慮客觀條件,還有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演繹,這就是操盤。操盤主要從步驟上分為幾個內容:頂層設計、策劃、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以及社會營銷的渠道的傳播優劣等?,F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明白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個場地,任何一個計劃都得有頂層設計的思維,都要有步驟的實施計劃,都得有明顯的思路提出到確立的過程,而不能再簡單的去走一步看一步,最后再回過頭來修改,這時候的時間成本是極高的,因為得不償失。從頂層設計到策劃到規劃到設計到施工到落成,才是從0到1的過程,僅僅是實現了空間。從落成到運營到營銷管理才是從1到n,再好的設計沒有運營還是0,雖然已經有了空間,但沒有換來效益,作為產業是以效益說話的。這就是操盤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7、人才。實際上所有的產業項目離不開三件事:人才,資金和管理。有資金和管理不一定有人才,但是有人才才會有資金和管理,沒有資金我們人可以去爭取,去掙,去融資,沒有管理我們可以學習,我們成長,但是唯獨首先得有人才,有人才才有思想,才有更好的結果。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這句話我們聽了十來年了,到現在這句話更是被印證了。不是我們想法不夠多,不是我們資金不夠用,不是我們武器不精良,不是我們時機不成熟,但往往發現是人才不到位,造成的時間丟失機會喪失。不管是聘用人才還是內部培養人才都很難留住人才,這也是現代企業運營的通病,更不用說是讓他到鄉村去了,這一點我們必須明確,鄉村經營性人才是稀缺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在運營過程中缺少執行,缺少中梁抵住。與剛開始的設定事與愿違,事倍功半。
8、資金使用和風險管控。這就是操盤和人才的技術性策略。本身作為一個產業來講要考慮的是方方面的事情。首先它是一個金融項目,其次它是一個管理項目,再其次它是一個發展性項目,如何存活和保證項目的生命周期是最重要的。資金使用和風險管控就對操盤要求極高,是平臺化運作,還是滾動型收益繼續投入,還是社會融資,還是品牌合作,還是眾籌平臺交易都是一些必要的策略和方法。
任何一個旅游產業綜合體都是有風險的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未來在這條路上肯定是會“橫尸遍野”,尤其是在政策正向激勵的條件下,很容易讓很多的企業陷入追求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效應而誤入歧途。那怎樣才能算是打造一個合格的綜合體呢?
三、一個鄉村就是一個旅游度假綜合體。
前面說未來有的鄉村直接就村村合并,甚至有的就直接自然消亡退房還田,有的適合發展但是得滿足一些基本且必要的條件,我們說可適合發展成為鄉村度假綜合體的必然是解決了生態、產業、社區、旅游、文化等一系列內容,變為一個綜合度假空間。
1. 生態。我們并沒有享受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紅利,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趕上了尾巴,改革開放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犧牲大量的資源環境是必要條件;大部分農村河里沒有水,污染日益嚴重,到處都是垃圾;城市工業發展到處都是霧霾和尾氣;我們越來越覺得物質生活極大滿足之后就是健康和精神,而今天的課題是加速對生態的保護,還原綠色。開發旅游度假綜合體就是在生態、綠色為基礎的條件上進行的,首先是綜合體當成一個綠色公園來看,所有的都是插入的基礎設施和功能空間。鄉村村落生態優良與傳統旅游不同,這種村落生態優良,環境幽靜,最重要的是原生態的鄉村味道濃郁,這種天然的、保存良好的鄉土氣息恰恰是旅游度假綜合體開發的重要載體。
2. 產業。在春秋戰國乃至以前,都講牧民(可參見《管子》),也就是管理天下。要治民,先富民。目前中國的城市和絕大多數鄉村都不可能解決很好的解決產業的問題。城市的問題是大家的距離感,無法打造一個生活社區;絕大多數的鄉村的問題是空心化和老齡化,無法注入新活力,無論是在產業還是其他任何方面都無法扶植起來。要讓人們富裕起來還好培養社會制度和人文修養,鄉村旅游度假綜合體的開發本身就起到扶貧作用,帶動當地居民的收入和人文整體風貌。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開發成本。房屋空置率高改造升級部分房屋空置是開發的重要條件;閑置的農宅減少了項目前期的工作程度,容易進行資產流轉,并易于對房屋進行改造升級;選取“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后的廢棄舊村,既避免了閑置資源的浪費,又使得相對偏僻無人居住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
3、社區。社區目標是打造生活。建筑風貌良好利用村落自然生長的肌理,村落民居建筑多為傳統老院落,風貌特色突出,由磚石或木頭等鄉土材質砌筑而成的建筑更能彰顯鄉村的質樸鄉土氣息;建筑外貌、結構等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改造價值,便于構建與城市現代化建筑風格形成強烈的反差的度假模式,提供了一種生活感,提供了一種社區的基礎。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很大的筆墨用在分析城市人和農村人的差別,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區域環境接觸不一樣的資源信息形成不同的人格,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只是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處理問題方式不一樣。而現在我們的城市只有小區,跟隔壁的老王待了很多年都不會認識,沒有生活化的語言;我們的鄉村人去屋空,經濟凋敝,毫無生命力可言,無法繼續原先的單純鄰里倫理關系。塑造綜合體這樣的社區融合空間是勢在必行。所以綜合體是當下需要的一個載體,發展像綜合體這樣的社區空間是時代必要的,它既解決了村民體面的社會工作問題,又與自己的生活不完全沖突,同樣維系了一種深層的鄉村關系。
4、旅游。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在于流動性,除了儲蓄本身,我們需要釋放身心的走出去,歡迎別人走進來。綜合體同樣可以與當地的農產品,當地的教育,當地的產業一起結合,有產業基礎,有消費品,有服務,還可以引入外部IP資源。同樣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一個好的社區生活空間,這就是別人不會拒絕來過一種度假生活方式的理由。所以必然也就成為發展旅游度假是一種強力產品。
5、文化。綜合體的運營是以公司為主體的,他最終沉淀出的是企業文化和在地文化,企業文化可以成就自己的品牌,運營管理經驗,可以實現產業的連鎖經營;在地文化又反哺當地居民,形成新的活力和生活方式,帶動了一個地方發生徹底的轉變,重新給鄉村注入精氣神。這也是企業帶動、產業帶動最美好的結果。在中國鄉村太需要綜合體這樣的產品了。
四、我們的鄉村保衛戰是一場向死而生的運動。
貌似以上三個部分該文就應該結束了,直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打造旅游度假綜合體就是了,實際上不是的,鄉村經濟作為全國所有經濟的比重還是小頭。為什么這么說呢?前面我只從正面去講如何打造一個合格的綜合體,但是沒有聊聊大背景:中國發展的大格局和鄉村消失的必然性。
1、大國歸來和大城市格局。一場中美博弈才剛剛開始,可能要持續上十年二十年都是正常的。我們在《2018中國旅游產業“這場仗”,我們打的贏么?》文章里說道未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目標,這個過程可能是非常的漫長和煎熬。因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敵人不僅在外部更壞的是在內部、當今我們的發展現狀面臨“內憂和外患”。但“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參見《孫子兵法》)。面對這變化多端,波譎云詭的世界,我們有我們的策略,在國際我們有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內反腐、設立雄安新區、軍隊改革,接下來繼續深化國企改革,財政改革,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等一系列的頂層設計清理或清算我們所有的敵人,使國家政治生態變得生態綠色環保節能化。
同時發展世界城市和城市群戰略。國家經濟的發揮和發展也將在地理空間上以東部沿海經濟和南部沿海經濟逐漸滲透至內陸經濟和長江經濟帶,突出表現為長江城市群崛起,大長江經濟帶。同時政策性激勵關中平原城市群崛起。世界格局下陸權時代又重新升起,戰略性國防安全為第一位。鄉村產業經濟的比重占城市經濟比重的九牛一毛。未來國家發展的方向依舊是城市,城市代表著科技產業創新、軍事、醫療、信息、文化、教育等的所有綜合實力的綜合。未來國家一線城市的發展目標是世界城市,國家還會繼續發展和擴張大約十個人口超2000萬規模,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規模的特大城市。建立以核心大城市和城市圈為主體的世界城市群經濟體。在這些城市群中,和周邊的鄉村、山水發生特定關系,增強服務的便捷性,通過聯合交通經濟和互聯網經濟一起發揮更大的效能。
2、“三農”的必然消失。目前在國內喊“三農”很多的,實際上保護趕不上破壞,“三農”必然走向消失,因為她并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訴求,純粹地以恢復過去農業生產方式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糧食安全、價格戰略是一個世界貿易格局。未來的農業走向農業工業化,農業的科技化、規?;祿?、信息化、工業化;農民的專業化;農村的宗法制消失、鄉賢鄉紳消失、傳統農村文化消失,意味著農村從實際上消失了。只有在山水肌理復雜,不適合機械化操作的少數地區才能保留塊田;絕大部分的平原地帶只有農業工業化才能降低糧食的成本,釋放更多的勞動力,只有這樣既保證糧食品種安全還要保產量安全、品質安全。目前我們十三五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性脫貧,先實現整體脫貧。
3、文化復興新征程。正因為我們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世界觀,才會有未來的華夏文明復興,而且是必然復興。這就決定了我們今天思考的視角,必須放到全球一統的視角,也就意味著未來中國做的是全球中心,在世界格局體系下,我們是全球唯一的工業國,其他國家都是我們的分配和生產車間,服從經濟金融以及軍事戰略等等的資源調配,在新工業文明時代我們會成為全球工業配置中心。這就是亞投行、雄安新區和“一帶一路”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格局和意義。我們在做的美麗鄉村主要三個工作:保護生態資源和環境、維護糧食安全和提供未來精神消費場。我們要復興和實現的是大學之道,就是道德,就是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我們要建立的社會就是老子《道德經》里闡述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個時代沒有最終答案。在堅強者眼里創造機會去生存和取勝,在懦弱者那里只有被殺戮的份兒。我們既要看到兇險的一面更要看到陽光喜悅的一面,畢竟我們都要活著面對這個世界的。未來的鄉村也一樣,最后是消失,但我們不能因為必死而不讓鄉村繼續存活。我們需要的是傳承,需要是將生生不息的理念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對于未來我們要子孫祭祀不輟,對于未來重要的是文化與精神一直永續傳承,對于未來:我們向死而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見學中國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