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胡想順: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學基礎上的鄉村社區建設

[ 作者:胡想順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05 錄入:王惠敏 ]

鄉村由原來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功能,轉換為生態涵養,發展傳統農業和生態農業,民俗民宿開發,科普、休閑旅游以及養老的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業生產是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的保障。改革開放將近四十年的今天,我國農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們必須承認廣大農村的地區差異性。在全國各大糧食主產區的平原地區,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實行機械化耕作,提高生產效率。這些地方都是糧食高產區,保證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的重任應該由這些地區承擔。但要注意過度追求糧食高產和壓低農產品成本會導致嚴重的食品安全(農殘超標)問題,而過度低廉的糧食價格又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并導致了社會上嚴重的食品浪費(這個問題不在本文中展開討論)。而在其他不適合機械化耕作,比較偏遠的農村,則需要因地制宜的發展,而這些地區,恰好是我國農村發展中問題最突出的地方,我們姑且稱之為鄉村。

一、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過度追求高產導致的農田生態系統過度依賴化學肥料,從而造成的農田面源污染問題、有機質過度消耗問題和農產品價格低廉問題;農產品價格低廉導致的農村勞動力外流問題和農村空心化問題;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導致的土地閑置和荒蕪問題;農村空心化導致的兒童教育和老年農民養老問題。第二是農村公共服務機構的缺位和弱化導致的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問題、農民健康和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農村的很多問題又和目前全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緊密相連,是這些問題直接或間接的根源。如國家關注的糧食戰略安全問題和普通消費者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污染中的水域環境污染問題,大多由于化學肥料的流失所導致;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全球變暖、物種加速滅絕等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村、農田環境污染問題互為因果互相牽連;一方面能源短缺,農田有機質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我們又垃圾成災、大量的浪費有機質,如屢禁不止的秸稈焚燒,大多數居民在城鎮居住,大量的有機廢棄物如廚余垃圾、排泄物沒有被很好的利用。

二、鄉村功能的轉換

解決目前鄉村存在的問題,振興鄉村,我們首先必須意識到,要對鄉村的基本功能進行重新認識:鄉村應該由原來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轉換為生態涵養,發展傳統農業和生態農業,民宿、科普、休閑旅游開發,以及養老等的地方。

1、生態涵養

生態涵養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全球變暖、物種加速滅絕等問題,還可以為下一步發展鄉村觀光旅游、生態科普旅游、民宿旅游打下堅實的物質環境基礎。生態涵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林地植被的恢復,另一個是土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林地植被的恢復可以通過封山育林,在地植物擴繁綠化,引進引種蜜源植物等手段進行,并和鄉村環境污染治理及美化結合起來。封山育林已經證明是一條很好的恢復生態環境的措施。大自然有很強的自愈功能,減少人為干擾,植被生態會很快的恢復。

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發展出了可持續性生產的傳統循環生態農業。傳統的循環生態農業的一個最重要的關節點就是有機質的直接或過腹還田。由于過度追求高產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從而導致了土壤中有機質的過度消耗,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壤生態功能退化和農作物病蟲害的增加。有機質是維持土壤活力、土壤健康和土壤結構必不可少的,目前人們逐漸認識到土壤有機物質的在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穩定中所發揮的作用:有機質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為農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礦物質和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很多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具有生物刺激素的作用,其可以使農作物生長更加健壯,增強植物抗逆性,提高農產品的口感風味。鄉村地區一般都有比較充足的土地面積,這些土地很多進行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但經過合理的安排,正好用作生態涵養。

生態涵養不可盲目引進外地綠化樹種,這些樹種雖然大多容易成活,且生長也快,但維護成本高,在地綠化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更容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比如內蒙古黃河沿岸的紅柳,黃土高原地區的黃花野玫瑰、沙棘等等。引進蜜源植物同時可以吸引蝴蝶等觀賞性昆蟲。

2、發展傳統農業和生態農業

國無糧不穩,民無糧不安。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才解決了大多數人吃飽肚子的問題,這得益于現代科技的發展。然而,許多消費者對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比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心有疑慮,因為我們已經有殺蟲劑DDT對環境造成長期傷害的前車之鑒。如何在國家關心的糧食戰略安全和老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之間尋找平衡點?鄉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緩沖地帶。許多鄉村由于環境所限,比如黃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區,許多土地依然是靠天吃飯,應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并不是合算的選擇,鄉村居民長期以來沒有施用化肥農藥的習慣,這些土地上出產的農產品雖然產量不高,但這些天然的農產品自然符合無公害、綠色,甚至有機農產品的標準。這些農產品的產量往往并不高,也不穩定,對其進行綠色和有機認證成本太高,加之運輸成本太高,因此很難進入城市里對食品安全問題更關注,并愿意出比較高的價格獲得安全食品的消費群體中去。

發展鄉村傳統生態農業,不是回到之前的刀耕火種,而是繼承傳統有機農業的精髓,就是持續的補充農田有機質,再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品種提純改良和引進,土肥管理如增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在原來完全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生產的基礎上,達到可持續性的穩產和較高產,這將為將來的新鄉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物質保障。這些農產品除了鄉村居民自己消費之外,還可以發展為特色的天然、有機餐飲招待游客,變將農產品往外銷售為吸引消費者到當地來消費。

發展生態農業需要把好農產品質量關,可以采用農業合作社、參與式保障體系(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s,PGS)、社區支持農場體系(Community Supported Farm,CSF)等多種形式實現。

3、民宿、科普、休閑旅游開發

近年來鄉村旅游發展十分迅速,然而,亦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就是同一化現象十分突出。比如陜西的袁家村、茯茶鎮、馬嵬驛、姜源水鄉等等,幾乎都是以陜西小吃為主,沒有挖掘出自己都有文化產品的特色,參觀一次就沒有了第二次想去或者想帶朋友重游的沖動。臺灣的一些特色鄉村社區,比如臺灣淘米社區圍繞青蛙、蜻蜓和蝴蝶等生態科普做文章,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圍繞木屐做文章,南澳換工農場圍繞自然農業做文章,這些地方使人流連忘返,旅游過一次就會有想帶家人友人故地重游的沖動。我們現在有很多鄉村實際上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比如陜南的秦巴山區,是天然的氧吧,環境優美,當地有各種各樣的土特產和特色飲食如竹筍、蕨菜、松子、土雞、麻辣雞、蕨根粉等,當地居民有打工賺錢后修房子的習慣,但哪些漂亮的磚房大多常年空置。這實際已經具備了發展民宿的條件,只須選一批年輕人到當地賓館進行一定時期的培訓,學習賓館住宿管理和餐飲管理的一些基本的衛生知識,對當地的生態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打造一些特色的吸引人的DIY項目,完全是令人流連忘返的民宿旅游地。

封山育林以后,鄉村的生態涵養功能加強,各種特殊動植物資源,地理地貌,人文歷史等等都可以成為科普內容;休閑農場、觀光農場、鄉村社區、野外景點、大自然風光、文化古跡、遺址名勝、民情文物與藝術等都可以成為休閑旅游的吸引點。鄉村旅游開發必須兼顧多樣化與特異性,能達到可看、可吃、可住、可聞、可體會。

4、養老

鄉村居民的在地養老已經成了目前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許多鄉村目前田間勞作的農民大多是一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農村老年人生病不能及時就醫,無人照看。通過美化農村環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社會服務功能,使農村養老成為農村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養老人群不僅僅是農村居民,也可以是出身農村的具有農村情節城鎮居民。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潔,養老人群有機會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對養老人群的心理、生理均有益處。

三、轉換鄉村功能,需要做哪些準備

要實現農村功能的轉換,農村還有許多基礎工作要做,其中最關鍵的是需要兩條腿走路,第一條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需要國家投資,第二是培養鄉村發展領頭人。

目前我國大多數鄉村基本實現了通水、通電、通村公路和網路覆蓋。下一步需要做得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如醫療點覆蓋,鄉村環境美化,污染治理,鄉村廁所改建等;軟件建設如社火、秧歌、鑼鼓隊等民俗文化建設,廟會、祭祖、修家譜等傳統文化建設。

建設鄉村,一個有能力的領頭人必不可少,領頭人必須具備以下特質:

1、從內心出發真心為社員謀福利,并對農村居民的需求有親身體會;

2、自信自己能有所作為;

3、不屈不饒,具有自己的目標,并能積極尋找達成目標的方法,并能堅決的付諸行動;

4、具有民主意識,明白反對者和監督委員會的重要性;

5、能協調各管理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分工合作。領頭人還應該具有以下理念:生態理念,環保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服務理念。

此外,還需要激勵鄉村居民的積極參與,讓農民意識到鄉村建設是為自己建設家園。農村居民長期居住在鄉村,對當地的文化和歷史最為熟悉。必須明白建設鄉村是為農村居民自己建設,發動農村居民,讓農民參與自己莊園的建設。在此過程中對農村居民進行持續有計劃的培訓,提高農村居民素質。

可以探索一些可促進農村生態農業發展的其他路徑,將城市有機垃圾納入農業生態系統大循環。如借鑒德國發展大型沼氣池,通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將廚余垃圾、排泄垃圾與洗滌污水分離(減少重金屬等污染),將廚余垃圾、排泄垃圾導入大型沼氣池發酵后,沼氣導入天然氣系統作為能源,可以緩解能源危機。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料返還農田以增加農田有機質,解決農田有機質過度消耗的問題。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科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