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正處于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的關鍵時期,傳統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面臨較大挑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其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方面的引領作用,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近年來,中央先后出臺了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等重大改革文件,為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2.3億承包農戶中30%左右已全部或部分地將承包地流轉出去,流轉承包地面積4.97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6.5%。黨的十九大報告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中央關于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要求,在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等基礎性工作的同時,適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另一方面,要完善“三權”分置制度,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從根本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土地產出效率和勞動生產效率。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2017年,中央出臺了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了新型經營主體的地位作用及相關政策。國務院常務會專題審議了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有關工作,進一步提出了若干針對性指導性強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已達290萬家。既要立足差異化功能定位,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多元發展,充分發揮其在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組織優勢,鼓勵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規模效益。又要堅持融合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聯盟、合作社聯合社、產業化聯合體等,提升主體市場競爭能力,倍增發展優勢和效率。
三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部先后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等政策文件,明確中央財政支持以農業生產托管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全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已達到2.32億畝,服務組織達到22.7萬個,服務農戶3600多萬戶。要積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支持各類農業生產服務組織開展土地托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直接面向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擴大服務規模,集中連片推廣綠色高效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標準建設,規范服務行為和服務市場。
四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大國小農是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情。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今后重要的政策取向。要注重保護小農戶利益,統籌兼顧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決不能讓小農戶掉隊。要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把對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支持力度與帶動小農戶數量掛鉤,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軌道。要密切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推動龍頭企業等與合作社、小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帶動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年02月0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