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這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去年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對貫徹落實提出明確要求,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動員令。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作了全面部署。
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現代化是由現代城市和現代鄉村共同構成的,沒有農村的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不管城鎮化發展到什么程度,農村人口還會是一個相當大的規模,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也還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城鄉二元結構是亟待破除的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在中華民族全面復興道路上,農業農村不能拖后腿。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定居。
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改變長期以來農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單向流向城市處于“失血”“貧血”的狀況,疏通資本、智力、技術、管理下鄉渠道,鼓勵更多資源下鄉投入鄉村振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廣泛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實現城鎮與鄉村相得益彰。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根本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和發展方向。鄉村振興,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礎。
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保持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長久不變,保持農戶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長久不變,保持農戶承包地穩定,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人多地少的稟賦條件決定了我們不可能走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大農場發展道路。
要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發揮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強化服務和利益聯結,把千家萬戶的小農戶帶起來,提升小農生產集約化水平,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小農增收能力,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受益者。壯大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載體。要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拓寬集體經濟發展途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受益。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要順應農業發展主要矛盾變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要順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種價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把農村變成城鎮居民休憩新去處、農耕文明傳承新載體。解決好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繼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創新、智慧農業等方面邁出新步伐,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過去,為解決農產品總量不足的矛盾,我們拼資源拼環境拼消耗,化肥、農藥等猛往里投,采取大水漫灌生產方式,過度開發邊際產能,農業農村領域生態環境欠賬問題比較突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要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守住生態紅線,把該減的減下來、該退的退出來、該治理的治理到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循環經濟和生態旅游,加快實現從“賣產品”向“賣生態”轉變,讓更多老百姓吃上生態飯,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興村富民的金山銀山,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讓優秀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
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在鄉村。當前,鄉村社會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際關系商品化等問題日益凸顯,農村內部大小各類矛盾突出,農村基層社會矛盾處于易發多發期。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鄉村振興離不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穩定也是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在依法治理的基礎上,重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德、法、禮并用,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建設平安鄉村,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向貧困宣戰,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的決戰決勝階段,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盡銳出戰、精準施策,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攻堅戰。
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強化制度供給、人才支撐和投入支持,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農評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